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荆棘与王冠 ...

  •   安顿好妹妹后,顾言蹊立刻投入工作。他登录了一个加密的云端服务器。里面是他过去三年,利用魏擎提供的资源和傅斯渊项目的便利,悄然布局的海外资产和商业网络。

      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家注册在开M群岛、名为“Yan Capital”的离岸投资公司。它通过极其复杂的股权结构,控股了一家位于D国M尼黑、濒临破产的小型高科技公司——“菲尼克斯自动化公司”。

      这家公司的价值,在于其拥有的几项核心专利:

      一项关于“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实时自适应机器人轨迹规划算法”:能让机器臂在复杂环境下更智能、更灵活地运动。

      一项关于“高精度微型化力反馈传感系统”的设计:这对于机器人手臂的精细操作至关重要。

      几项关于“低功耗、高集成度电机驱动芯片”的架构设计:这是机器人核心的“小脑”,决定了其性能和能效。

      这些专利,恰好与“北辰计划”中智能仓储和精密装配环节的某些边缘需求潜在相关。顾言蹊早在“北辰”筹备初期,就以其毒辣的眼光发现了这家被埋没的公司和这些专利的潜力,并利用“Yan Capital”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和债转股的方式,悄然成为了其实际控制人。

      如今,这家公司和这些专利,成了他翻身的唯一资本。

      他通过加密通讯,联系了菲尼克斯公司留守的负责人——一位同样不得志的技术天才马克斯。

      “马克斯,我是Yan。”他的声音冷静而权威,“从今天起,终止所有现有订单。召集所有愿意留下的核心工程师,我们需要立刻转向。”

      屏幕那端的马克斯既惊讶又疑惑:“Yan先生?转向?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可转向的?我们的专利虽然不错,但缺乏应用场景和资金……”

      “人工智能嵌入式精密执行器。”顾言蹊斩钉截铁地说,直接抛出了深思熟虑后的方向,“或者说,智能协作机器人手臂。利用我们现有的轨迹规划算法、力控技术和芯片设计基础,开发一款模块化、易部署、成本具有竞争力的轻型机器人手臂。”

      他脑中快速勾勒出蓝图:“初期目标市场,锁定在高端实验室样品处理、精密电子产品组装和小型智能仓储分拣。这些场景不需要重载,但对精度、灵活性和智能化要求极高,正好能发挥我们算法的优势,避开与巨头的正面竞争。”

      马克斯在短暂的震惊后,技术人员的血液被点燃了:“理论上……我们的技术储备确实可以支撑这个方向!但这需要整合机械设计、算法优化、芯片流片……这需要时间和大笔资金!”

      “时间挤出来,资金我去找。”顾言蹊的语气不容置疑,“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在我抵达慕尼黑之前,完成所有技术资料的梳理和初步的方案可行性评估。”

      他挂断了通讯。

      他看着窗外异国的天空,眼神坚定如磐石。他必须让“菲尼克斯”活过来,必须将那些停留在纸面上的专利和设计,转化为真正的产品和技术优势。

      他不仅仅是在创业,他是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武器——技术和对未来的洞察,为妹妹的生命续航而战。每一步都走在悬崖边缘,但他已无路可退。

      D国,M尼黑。

      顾言蹊以“Yan”的身份,踏入了“菲尼克斯自动化公司”——一家濒临破产、但拥有一些独特资产的小公司。办公室狭小简陋,仅剩的几名员工脸上写满了迷茫与不安。

      他没有浪费时间。第一次全体会议,他站在一块白板前,身姿挺拔,眼神冷静而锐利,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权威感自然流露。

      “我是Yan,公司的新负责人。”他开门见山,流利的德语不带丝毫口音,“过去的日子结束了。从今天起,公司更名为‘枢光科技’。我们的方向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密运动控制与执行器。”

      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关键词:自适应抓取算法、高精度力反馈控制、模块化关节设计。

      “具体来说,我们的第一个产品目标,是开发一款低成本、高精度、易于编程的轻型协作机器人手臂。”他目光扫过在场的几位核心工程师,特别是那位同样郁郁不得志的技术天才马克斯,“我知道,市场上已有巨头。但我们的差异化在于:基于我们自有专利的、更高效的电机控制算法和独特的结构设计,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将成本和功耗降低30%以上。”

      一位工程师忍不住质疑:“Yan先生,这目标太宏大了!算法、机械设计、电机驱动、软件生态……这需要庞大的研发投入和顶尖的人才!而我们……”他环顾四周,意思不言而喻。

      “算法和核心设计思路,我已经有了初步方案。”顾言蹊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马克斯,我记得你们之前为汽车生产线设计过一款失败的柔性抓手,但里面的非标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和故障预测模型很有价值。我们要做的是迭代它,让它更通用、更智能。”

      马克斯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惊愕和一丝被点燃的光。那是他多年前的失败作品,没想到这个新老板竟然如此了解。

      “资金呢?”财务主管问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资金我会解决。”顾言蹊的回答斩钉截铁,“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在两周内,基于现有零件和我的设计草图,搭建出第一个原理验证原型机。不需要美观,只需要验证核心的运动控制和抓取逻辑。我要看到它动起来。”

      他展现出的极致的技术洞察力、清晰的规划和对团队潜力的精准挖掘,瞬间镇住了在场所有人。他不是空想家,他指出的每一条路径都基于现有的技术积累和可行的突破点。

      会议结束后,公司仿佛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至少有了明确的方向。

      然而,资金问题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顾言蹊带来的个人资金在支付了妹妹天价的医疗费和公司首期租金后已迅速见底。

      他坐在临时办公室里,屏幕上是复杂的专利文件、芯片架构图和财务模型。他知道,他必须找到一个快速的现金流入口,为核心研发输血。

      他沉吟片刻,做出了两个决定。

      第一,他再次联系了代号“奥丁”的金融掮客。 “有一笔短期过桥贷款,需要两百万欧元。抵押物是‘枢光科技’的三项核心运动控制算法专利。利率你开,款要快。”他知道这风险极大,但别无选择。 “奥丁”的回复依旧迅速:“可以。利率是银行的三点五倍。五天。”

      第二,他启动了一张早已准备好的牌。他让马克斯以“菲尼克斯”的名义,重新联系“北辰计划”海外供应链的一个二级分包商。这家分包商正在为“北辰”的智能仓储物流子系统寻找定制化的物料分拣模块。

      顾言蹊指示马克斯:“告诉他们,我们虽然规模小,但能基于他们提供的接口标准,快速交付一款高性能、低成本的专用分拣机器人臂末端执行器(手爪)。重点强调我们基于专利算法的快速适配和故障自诊断能力。”

      他提供的技术方案,直击对方痛点——低成本、高可靠性、易于维护。价格低得极具诱惑力,几乎是微利。

      很快,一份小额的、但意义非凡的试订单合同发了过来。金额不大,却像一剂强心针——这不仅是“枢光科技”更名后的第一笔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让公司以一种技术提供方的身份,成功地、悄无声息地再次嵌入了“北辰”庞大的供应链生态的最末端。

      这笔订单的预付款,暂时缓解了公司的现金流危机。

      深夜,顾言蹊回到临时租住的公寓。房间里堆满了技术书籍和图纸。他打开电脑,屏幕一端是机器人手臂的3D建模软件和芯片逻辑仿真界面,另一端是妹妹在病房里安静睡着的监控画面。

      一边是冰冷艰深的科技前沿,一边是温暖脆弱的□□。

      他疲惫地揉着眉心,胃部因长期饮食不规律和压力而隐隐作痛。他从抽屉里拿出在国内带来的、早已空了的胃药盒,看了一眼,又默默地放了回去。

      创业的艰难远超他的想象。技术出身的他,对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优化、团队激励几乎一无所知。磕磕绊绊地处理税务和法律文件,无数次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隔阂在谈判中吃亏。

      他不得不依赖并快速学习马克斯所擅长的机械工程领域知识,常常在实验室待到凌晨,只为弄懂一个伺服电机的扭矩参数如何与他的算法最优匹配。

      他不再是那个只需专注于分析和执行的“特助”,他必须成为一个全能的“创始人”。每一步都走得踉跄,每一次决策都伴随着巨大的焦虑。他那份被傅斯渊和魏擎都视为“天才”的头脑,在现实的管理泥潭中,第一次感到了力不从心的疲惫。

      现在,每一分钱,都要留给念念和枢光,留给那些昂贵的芯片仿真软件授权费和伺服电机采购费。

      他关掉电脑,走到窗边。慕尼黑的夜晚宁静而寒冷,远处工业区的灯火如同星辰。

      他知道,傅斯渊绝不会善罢甘休。魏擎的威胁也并未真正解除。前路遍布荆棘,他的敌人强大得令人绝望。

      但他看着窗外陌生的星空,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他不再是傅斯渊的特助顾言蹊。他是“枢光科技”的Yan。他手握算法与代码,意图在人工智能的硬件战场上,为自己和妹妹,杀出一条生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