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草原余韵 ...

  •   八月的最后一周,草原上多了几分忙碌的气息。肯巴提的暑假即将结束,她一边抱怨着作业太多,一边精心打包着行李——包括段成鸣送她的那块手表,她小心翼翼地用软布包裹好,放进内衣袋里。
      “成鸣哥,我走啦!”肯巴提在开学前一天早上,背着书包跑到段成鸣面前,“寒假你一定要再来!我教你骑马跳跃!”

      段成鸣轻轻点头:“好好学习。数学有困难可以随时问我。”

      肯巴提惊喜地睁大眼睛:“真的吗?我可以加你微信吗?”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她高兴地蹦起来,随即又装出一副严肃模样:“不过我可不是因为你是复旦高材生才加你的哦!”说完自己先笑了,转身跑向等待的汽车,红色的头巾在晨风中飘扬。

      □□和古丽娜也要返回工作岗位了。临行前,□□用力握住段成鸣的手:“孩子,这个毡房永远是你的家,随时欢迎回来。”

      古丽娜则细心地为他们准备了足够的食物:“冰箱里都有,热一热就能吃。哈桑,照顾好客人,也照顾好自己。”

      一家人的相继离开让草原突然安静下来。段成鸣站在毡房外,看着远去的汽车扬起的尘土,感到一种奇异的失落感。

      “舍不得?”哈桑不知何时站在他身边,脸上带着理解的微笑。

      段成鸣没有否认。在段家,亲人离别从来不会引起任何情感波动,甚至通常是种解脱。但在这里,短短几天的相处,竟让他产生了牵挂。

      “走吧,”哈桑拍拍他的肩,“今天只有我们两个了,我带你去个地方。”

      两人骑马来到一处高坡,从这里可以俯瞰整片草原。初秋的风已经带上了些许凉意,草海泛起层层金色波浪,远方的羊群如珍珠般散落其间。

      “我小时候常来这里,”哈桑说,眼睛望着远方,“开心时来,不开心时也来。草原从不评判你,只是静静地包容一切。”

      段成鸣沉默地感受着这份宁静。在上海,他习惯了城市的喧嚣,习惯了时刻运转的大脑和紧绷的神经。而在这里,在这片无垠的天地间,他终于允许自己真正地放松。

      “你知道吗?”哈桑突然转身,眼睛闪着调皮的光,“今天我要亲自下厨,让你尝尝正宗哈萨克羊排手抓饭!”

      段成鸣挑眉:“你?下厨?”
      “怎么?不相信?”哈桑假装受伤地捂住胸口,“复旦高材生、草原骑士、还会做饭——这就是完美男人的标准!”

      回到毡房,哈桑果然系上围裙,开始准备食材。他手法熟练地将羊肉切成块,腌制入味,同时准备胡萝卜、洋葱和各种香料。

      “手抓饭在哈萨克语中叫‘帕劳’,是节日和招待贵客的食物。”哈桑一边忙活一边解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我的是跟祖母学的,连阿帕都说好!”

      段成鸣靠在门边,看着哈桑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年轻人专注的侧脸上,细密的汗珠在鼻尖闪烁。那一刻,段成鸣感到胸口某种情感汹涌而来,强烈得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他从未有过这种感觉。在上海,围绕他的人无数,但都是为利益而来;那些试图靠近他的男男女女,看中的都是段家大少爷的身份。而哈桑...哈桑不同。他阳光、真诚、热情,像草原上自由的风,不受任何束缚。

      段成鸣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对哈桑产生了超越友谊的情感。这个认知让他既惊慌又困惑。

      “来,尝尝这个调料味道如何?”哈桑突然转身,用勺子舀了一点酱汁递到段成鸣嘴边。

      段成鸣下意识尝了一口,浓郁的香料味在口中绽放:“很好。”

      哈桑满意地转身继续烹饪。段成鸣却仍停留在刚才那一瞬间的接触带来的悸动中。他清楚地知道,这种情感是不应该的、不可能的。他来自那个充满算计和肮脏的世界,而哈桑的灵魂如同草原的天空一样纯净自由。他不能、也不愿让自己的世界污染这份纯洁。

      午餐时,哈桑端上了一锅香气扑鼻的手抓饭。金黄的米饭、酥嫩的羊排、胡萝卜和葡萄干的甜香完美融合,油光恰到好处,令人食指大动。

      “按照传统,最尊贵的客人要先吃。”哈桑盛了一碗递给段成鸣,眼睛亮晶晶地期待着他的评价。

      段成鸣用手抓了一小撮送入口中,香料与肉香在舌尖绽放,是他从未体验过的美味。“很好吃。”他真诚地说,罕见地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微笑。

      哈桑看起来比完成任何学术论文都要自豪:“当然!这可是祖传秘方!”

      饭后,两人坐在毡房外的地毯上喝茶。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偶尔有牧民的歌声随风飘来。

      “我订了明天的机票回上海,”段成鸣突然说,“学校要开学了,公司也有很多事需要处理。”

      哈桑惊讶地转头:“这么巧?我也明天回上海!毕业论文要开始准备了。”他掏出手机查看机票,“你哪趟航班?”

      巧合的是,两人竟是同一航班,都是头等舱。哈桑不好意思地笑笑:“别误会,我不是炫富。阿塔的石油生意确实不错,而且我自己也有投资和副业。”他眨眨眼,“在复旦的时候做了些小项目,收益还不错。”

      段成鸣感到一种复杂的情绪——既为能多与哈桑相处一段时间而欣喜,又为即将返回那个充满算计的世界而怅然。

      当晚,哈桑按照哈萨克传统,为远行的客人举办了小型的送别仪式。他点燃篝火,唱起古老的送别歌谣:

      “远行的朋友啊,愿风指引你的道路;
      无论你走到何方,草原永远等你归来;
      我们的友谊如天山雪水,纯净长流;
      我们的情谊如草原春风,温暖永存...”

      歌声在夜空中回荡,简单却真挚的歌词击中了段成鸣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看着跳动的火焰映照在哈桑脸上,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此刻庄重而深情,遵循着古老的送别传统。

      第二天清晨,两人的行李被装上车。哈桑仔细检查了毡房,将一切收拾妥当,按照传统在门口留下了食物和奶茶,以备任何过路的旅人需要。

      去机场的路上,段成鸣罕见地主动开口:“这些天,谢谢你的一切。”

      哈桑转头看他,笑容温暖如初:“谢什么?你是客人,更是朋友。在哈萨克文化中,朋友就是亲人。”

      飞机上,头等舱的空姐显然认识哈桑,亲切地称呼他“哈桑先生”。段成鸣注意到哈桑对待每个人都同样礼貌尊重,从空乘人员到地勤员工。

      “经常坐这趟航班?”段成鸣问。

      哈桑点头:“寒暑假都来回。其实有时候挺分裂的——上午还在草原放牧,下午就在陆家嘴的咖啡厅里讨论宏观经济了。”他笑了笑,“但我喜欢这种多样性,就像手抓饭里的各种配料,融合在一起才完美。”

      段成鸣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你会一直保持这样吗?这种...纯粹?”

      哈桑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你觉得城市会污染我?”他摇摇头,眼神坚定,“我不是天真无知,成鸣。我知道世界的复杂和黑暗。但在复旦的四年,我学会了在保持本心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规则。就像草原上的白桦树,根扎在传统土壤中,枝叶却向着天空自由生长。”

      段成鸣望着窗外的云海,第一次真正羡慕一个人。哈桑拥有他渴望却从未得到的东西——那种源自爱与安全的内心力量。

      飞机降落浦东机场时,段成鸣感到自己又渐渐变回了那个“段氏大少爷”。他的表情重新变得冷淡疏离,背脊不自觉挺直,仿佛披上了一层无形的盔甲。

      取行李时,哈桑自然地说:“我的车就在停车场,送你一程?”

      段成鸣几乎要答应,但看到远处段家派来接机的豪车和保镖,突然改变了主意。“不用了,家里有人来接。”他语气不自觉地变得冷淡。

      哈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依然保持微笑:“那好,保持联系。记得肯巴提还等着你教她数学呢!”

      两人在机场分别,没有夸张的告别,只是一个简单的握手和一句“再见”。但段成鸣感到,当哈桑的手离开时,某种温暖也随之而去。

      坐进段家的宾利,助理立刻开始汇报工作:“段总,林小姐已经约了明晚共进晚餐,并购案的文件需要您签字,另外董事长要求您明天上午去见他...”

      段成鸣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城市景观,突然打断助理:“等一下路过那家新疆餐厅时停一下。”

      助理惊讶地抬头,但专业地没有多问:“需要我为您预订吗?”

      “不用,”段成鸣看向窗外,“就停一下。”

      车在那家著名的新疆餐厅前短暂停留。段成鸣透过车窗看着店内,仿佛又闻到了草原上那锅手抓饭的香气,看到了哈桑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听到了那首送别的歌谣...

      然后他轻轻说:“走吧。”

      车重新汇入车流,驶向段氏集团大厦。段成鸣打开手机,几十条未读消息涌入。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回复工作邮件,表情重新变得冷静专业。

      但在他的手机相册里,多了一张照片:草原日落下的两个身影,靠得很近,背后是无垠的天地。

      而在另一辆驶往复旦大学的车上,哈桑看着手机里同一张照片,微笑着设置成了壁纸。然后他开始哼起那首送别的歌谣,眼神明亮而坚定,仿佛已经将草原的自由气息带回了这座现代都市。

      两个世界在此刻交汇又分离,但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如同春风拂过冻土,预示着冰雪下即将萌发的新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