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入侵脑细胞 ...
-
……
《入侵脑细胞》讲述了女主为破案入侵男反派脑细胞经历一系列光怪陆离事件的故事。
全片美学好是真的,剧情不值得看,而且女主怜爱男反派是大雷——是的,从美学看,这电影真的属于说是我观影史上看到的极品片之一了。色彩搭配值得我做美工和UI练手时考虑参考的程度,但从剧情和人设上看,好比拆开高档包装盒发现一坨的既视感,呃。造成我这种想法的重要原因就是女主对男反派的怜爱。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说我确实很吃影片的审美风格,但因为剧情和人设有大雷,所以我一直没再重刷原片。
并且它这份“拆开高档礼盒发现是一坨”的反差成功让我多年后回想起它还不得不一声叹息。
小时候看这部影片时,我就觉得女主其实没有必要怜爱男反派,长大了以后看有男博主分析这部电影时,谈及它审美好,又说“女主有母性光辉”……我笑了且恍然大悟了,为什么影片那么设定。
因为男反派需要一个“好母亲”和一个足够作为他“好妻子”的女人(女主在影片中还做过男反派意识世界中的“皇后”),所以影片有了女主,女主有了这种诡异的走势,影评有男人歌颂女主“有母性光辉”。
但真正具有母性光辉的女角色绝不会缺少对女性的共情。
母与女本就是相连的,一个连女性都无法共情的人和母性光辉联系起来,不过是男权给的电光幻影,她刚好符合了一些男性对于“原谅我一切罪责且容纳我满身罪孽”的“好母亲”幻想和一个“和我相依相偎不离不弃”的“好妻子”的幻梦而已。所以我看来,女主从来都没有母性光辉,她只是被编导脑控了,对一个杀女人且侮辱尸体的连环杀人男怜爱。
当然,我其实不讨厌女主,只不过说个事实,她的内核和表现和“母性”是无关的,和男权对“好女人”的幻想是有关的。
这部影片的女主本身也不值得讨厌,别人笔下的生灵罢了,她这个人还是由演员的外观、别人的镜头和几滴笔墨捏合的。
只是她的存在,和一些男影评人对她的解读,正好能和男社彼此迎合和映射。今天和朋友谈起我的观影史时顺便一说。
(顺手在这边也记录一下)
最后,一如我所说,如果想要表现女性的母性光辉那么就不能忽视她对女性的共情,于是我有一计:将反派的人设和走势从“因为原生家庭不幸,长大后疯狂杀女报复社会的小男孩”变为“因为原生家庭不幸所以长大后疯狂杀男报复社会的小女孩”……那么女主对反派的共情和怜悯,就将不再是大雷,而是吸引我重刷的点了。
虽然说这么改设定,也会陷入另一种刻板印象:
1.女性受到创伤必然黑化。(在我看来具有攻击性和黑化是两码事,但这点就暂时不在这里展开说了)
2.女性想反抗男权暴政必然属于“黑化”。
3.只有“黑化”后的女性才能有力反抗男社。
但至少从我改后的设定来看,女主共情杀男的女反派,远比原片她共情杀女的男反派,更具备合理性也更符合“母性光辉”的本质:女性本身。
一个身心健全的女人,即便不是母亲或不做母亲,也不会缺少对于同性的共情。
所以说这部电影对我丧失吸引力甚至被我吐槽并不是单纯的主线剧情叙事逻辑的问题,更是意识形态,人设自洽和性别议题的综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