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为孩童诊病,巧用食疗助康复 ...

  •   清晨的阳光透过仁心堂的窗棂,洒在堆积如山的草药上,将蒲公英的绒毛染成金色。林薇正蹲在地上,细心地将昨日从青龙山采回的草药分类整理,而春桃则在一旁用竹筛晾晒新采的柴胡,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药香。
      “林薇姐,你看这些草药晒得差不多了吧?”春桃拿起一把柴胡,轻轻抖落上面的尘土,“昨天采的蒲公英和金银花也都干了,要不要装罐收起来?”
      林薇直起身,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腰,笑着点头:“嗯,差不多了。你把晒干的草药都分类装罐,贴上标签,免得以后拿的时候弄混。对了,记得把柴胡单独放,昨天师父说最近风寒感冒的病患多,柴胡用得上。”
      两人正忙碌着,医馆的门突然被推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一个中年妇人抱着一个约莫四岁的孩童,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脸上满是焦急:“苏大夫呢?快救救我的孩儿!他已经三天没好好吃饭了,还总说肚子疼,夜里也睡不安稳!”
      林薇连忙迎上去,扶着妇人坐下,轻声安抚:“大嫂您别着急,师父正在里屋整理医案,我先帮孩子看看。您先把孩子放下来,让他躺一会儿,慢慢说。”
      妇人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放在长椅上,那孩童脸色蜡黄,嘴唇干裂,双眼紧闭,偶尔发出几声微弱的呻吟。林薇蹲下身,轻轻握住孩童的手腕,感受着他微弱的脉搏,又仔细查看了他的舌苔——舌苔白腻,明显是脾胃虚弱的症状。
      “大嫂,孩子最近是不是总吃生冷的食物?或者是不小心着凉了?”林薇一边询问,一边用手轻轻按压孩童的腹部,孩童立刻皱起眉头,痛苦地哼了一声。
      妇人连忙点头,眼眶泛红:“是啊,前几天天气炎热,他偏要吃冰酪,我没拦住,让他吃了不少。后来在院子里玩耍时,又不小心淋了雨,第二天就开始肚子疼,饭也不吃,药也喂不进去,这可怎么办啊!”
      这时,苏景从里屋走出来,听到妇人的话,便上前再次为孩童诊脉。片刻后,他对妇人道:“大嫂,孩子这是脾胃受寒,消化不良所致。我开一副温胃健脾的药方,不过孩子年纪小,药味苦涩,恐怕难以喂服。”
      林薇心中一动,想起现代常用的食疗方,连忙说道:“师父,不如试试食疗的方法?孩子不爱吃药,用食物调理,既能缓解症状,又能让孩子容易接受。我记得现代有一种小米山药粥,能温胃健脾,还有苹果泥,煮熟后能调理肠胃,或许对孩子有用。”
      苏景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食疗?这倒是个新鲜法子。你说说看,具体该怎么做?”
      林薇详细解释道:“小米性温,能健脾和胃;山药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将小米和山药一起熬粥,煮得软烂一些,给孩子吃,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温养脾胃。另外,苹果煮熟后,性质会变得温和,含有果胶,能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缓解腹泻和腹痛。把煮熟的苹果捣成泥,给孩子吃,效果也很好。”
      妇人闻言,连忙问道:“姑娘,这方法真的有用吗?只要能让孩子好起来,我什么都愿意做!”
      林薇笑着点头:“大嫂,您放心,这两种食物都很温和,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您先去买些小米、山药和苹果,我教您怎么做。药方也先拿着,若是食疗效果不佳,再用药也不迟。”
      苏景点了点头,提笔写下药方,又对妇人说道:“林薇的建议很有道理,您不妨先试试食疗。如果孩子有什么不适,随时来医馆找我们。”
      妇人接过药方,再三道谢后,匆匆离开医馆去采购食材。林薇则继续整理草药,心中暗暗期待食疗能有效果。
      中午时分,妇人抱着孩子再次来到医馆,脸上带着一丝喜悦:“姑娘,您说的方法真管用!我按照您说的,熬了小米山药粥,孩子竟然吃了小半碗,苹果泥也吃了一些,虽然还是有些虚弱,但比早上好多了!”
      林薇心中一喜,连忙上前查看孩童的情况。孩童虽然依旧有些没精神,但眼神比之前明亮了许多,看到林薇,还小声说了一句:“姐姐好。”
      林薇笑着摸了摸孩童的头:“小朋友真乖,再吃几天粥和苹果泥,很快就能好起来了。对了,大嫂,熬粥的时候,记得把山药去皮切小块,和小米一起用文火慢熬,煮到粥变得浓稠,这样孩子更容易消化。苹果要整个煮熟,去皮去核后捣成泥,不要放糖,以免刺激孩子的肠胃。”
      妇人认真地记在心里,又向林薇和苏景道谢后,才抱着孩子离开。
      下午,医馆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患——一个六岁的小男孩,由他的父亲领着来就诊。男孩身材瘦小,面色苍白,总是咳嗽,呼吸也有些急促。男孩的父亲告诉苏景,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咳嗽,最近天气变化,咳嗽又加重了,夜里咳得更厉害,根本睡不好觉。
      苏景为男孩诊脉后,对男孩的父亲说道:“孩子这是肺气虚,抵抗力弱,容易受风寒侵袭。我开一副润肺止咳的药方,不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长期调理。”
      林薇回想起现代常见的川贝炖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便对男孩的父亲建议道:“大哥,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尝试给孩子食用川贝炖梨。梨能润肺生津,川贝则能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只需将梨去核,放入少量川贝和冰糖,蒸熟后给孩子食用,口感清甜,孩子应该会喜欢。”
      男孩的父亲显得有些犹豫:“川贝?那东西不是很贵吗?我们家经济条件有限,恐怕负担不起。”
      林薇连忙补充道:“大哥,如果川贝价格较高,也可以用冰糖炖梨,或者将百合与梨一同熬粥。百合同样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且价格比川贝便宜许多,效果也不差。孩子经常咳嗽,平时需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多饮温水,逐步调理,身体会逐渐康复。”
      苏景也附和道:“林薇说得没错,孩子的身体需要慢慢调理,食疗是个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你就按照林薇的建议去做,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咳嗽定会有所缓解。”
      男孩的父亲感激地说:“多谢苏大夫,多谢林姑娘。我这就去采购梨和百合,试试这个方法。”
      送走男孩父子后,春桃笑着对林薇说:“林薇姐,你真厉害,懂得这么多食疗方法。今天这两个孩子用了你的方法后都有所好转,以后肯定会有更多人前来寻求食疗治病!”
      林薇谦逊地笑了笑:“这些都是现代常见的食疗方法,我只是将其应用在这里。其实,食疗不仅能治病,还能预防疾病,今后我们可以多向病患推荐一些食疗方,帮助他们调理身体。”
      苏景点头赞同,欣慰地说:“林薇,你这个想法非常好。食疗温和且安全,适合老人、小孩及体质虚弱者。今后我们仁心堂可以专门整理一些食疗方,张贴在医馆内,让更多人了解食疗的益处。”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医馆里逐渐恢复了宁静。林薇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手中把玩着青铜簪子,心中涌起阵阵感慨。自从来到大唐,她不仅掌握了古代医术,还能运用现代知识帮助病患,这份充实与满足令她倍感欣慰。
      “林薇姐,你在想什么呢?”春桃端着一碗小米粥走过来,递给林薇,“张婶熬了小米粥,还加了些山药,你尝尝,是不是像你说的那样美味。”
      林薇接过粥碗,轻啜一口,小米的清香与山药的软糯在口中交织,温暖了整个肠胃。她微笑着称赞:“真好吃!张婶的手艺确实了得。春桃,你也试试,这粥对身体大有裨益。”
      春桃也品尝了一口,满足地点头:“嗯,确实美味!以后我们可以多熬些这样的粥,不仅自己享用,也可以推荐给病患。对了,林薇姐,明天我们还去青龙山采药吗?虽然昨天采的草药够用一阵子,但多储备些总没坏处。”
      林薇轻轻摇头:“明天不去了,昨天遇到野猪,实在危险。而且今天有两个孩子采用食疗方法,效果显著,我想整理一些常见食疗方,交给师父过目,若可行,便张贴在医馆里。另外,还得检查一下昨天买的药材是否充足,不足的话再想办法。”
      春桃点头应允:“好,听你的。对了,林薇姐,你说咱们仁心堂以后会不会越来越有名?会不会有很多人来找咱们看病?”
      林薇笑着回应:“一定会的。只要我们用心治病,真诚对待病患,使用上等药材和有效方法,帮助大家解除病痛,仁心堂必定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人会信赖我们的医术。”
      夜幕降临,林薇回到房间,点亮油灯,开始整理食疗方。她将小米山药粥、苹果泥、冰糖炖梨、百合梨粥等食疗方一一记录,详细注明食材、做法、功效及适用人群。写完后,她又仔细复核,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第二天清晨,林薇将整理好的食疗方交给苏景。苏景认真审阅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林薇,你做得非常出色。这些食疗方简便易行,食材也易于获取,非常适合推荐给病患。我再补充一些古代食疗方,然后让春桃张贴在医馆墙上,让更多人受益。”
      春桃兴奋地接过食疗方,高兴地说道:“太好了!我这就去张贴,让来医馆的病患都能看到。以后咱们仁心堂不仅能治病,还能教大家如何通过饮食调理身体,真是太棒了!”
      就在这时,医馆的门被推开,昨天那位怀抱孩子的妇人再次走了进来,脸上洋溢着笑容:“苏大夫,林姑娘,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的孩子今天早上吃了一碗小米山药粥,还喝了些水,精神明显好转,也不怎么喊肚子疼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林薇和苏景都感到非常高兴,苏景对妇人道:“大嫂,这全是林薇的功劳。你继续给孩子进行几天食疗,再注意保暖,孩子很快就能彻底康复了。”
      妇人感激地说:“是啊,真是多亏了林姑娘。我回去后,一定要告诉邻居们,仁心堂不仅医术精湛,还有这么好的食疗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仁心堂!”
      妇人离开后,又有几位病患陆续来到医馆,看到墙上的食疗方,都感到好奇,向林薇和苏景询问具体的做法和功效。林薇耐心地一一解答,苏景则在一旁为病患诊脉开方,医馆里洋溢着忙碌而温馨的气氛。
      中午时分,张婶准备好了午饭,其中就有小米山药粥和百合炒青菜。林薇、苏景、春桃和张婶围坐在桌前,一边享用饭菜,一边聊着医馆的种种。
      张婶笑着说道:“今天来医馆的病患都在询问食疗方,林薇姑娘真是能干,想出这么好的方法。以后咱们医馆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红火,说不定还能成为长安城里有名的医馆呢!”
      苏景点头赞同:“是啊,林薇的到来,为仁心堂带来了许多新的方法和理念。无论是消毒、针灸,还是改良药方、食疗,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仁心堂一定会蒸蒸日上。”
      林薇心中充满感动,说道:“师父,张婶,春桃,谢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我只是尽我所能去做,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也不可能取得这些成绩。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更精湛的医术和更有效的方法,帮助更多的病患。”
      春桃兴奋地说道:“好!以后我要多向林薇姐学习,学习医术、食疗方法,还要学会辨认草药,争取成为一个像林薇姐一样出色的医者!”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四人身上,温暖而美好。林薇望着身边的伙伴,心中充满了希望。她深知,尽管在大唐的生活充满挑战,但只要这些善良、真诚的伙伴相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她坚信,仁心堂必将声名远扬,她也能在这个时代实现自我价值,帮助更多的人们,让人生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接下来的几天,越来越多的病患慕名来到仁心堂,其中不乏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食疗方的。林薇耐心地为他们解答疑惑,指导他们制作食疗餐;苏景则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结合食疗方,为他们开具处方。许多病患采用食疗方法后,病情显著好转,纷纷称赞仁心堂医术高超,仁心堂的名声也逐渐在城郊传开。
      林薇看着医馆里日益增多的病患,心中满是欣慰。她明白,这只是一个起点,未来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然而,她满怀信心,在苏景、春桃、张婶的陪伴与自身不懈的努力下,仁心堂定会蒸蒸日上,她也将在大唐这个时代,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实现心中的医者梦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