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雨夜救路人,风寒诊治显温情 ...

  •   入秋后的长安城,天气变幻莫测。午后尚且晴朗的天空,到了傍晚骤然阴沉,狂风裹挟着乌云在天际翻滚。不多时,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在仁心堂的青石板上,溅起细密的水花。
      林薇刚整理完今日的病患登记本,正坐在窗边翻阅苏景借给她的《千金方》。此时,春桃抱着一堆刚晒干的草药匆匆从后院跑进来,一边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说道:“林薇姐,这雨下得太大了!幸好后院的药材收得及时,不然都得被淋湿。”
      张婶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走过来,递给两人:“快喝点姜茶暖暖身子,这秋雨凉得很,别冻着了。苏大夫呢?刚才还看见他在堂里整理医案,怎么这会儿不见了?”
      林薇接过姜茶,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汤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些许凉意。她朝里屋望了望,说道:“可能去库房检查药材了吧,师父一直很在意药材的储存情况。这么大的雨,怕是担心库房漏雨。”
      话音刚落,就听到医馆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雨水打湿衣物的窸窣声。林薇抬头一看,只见苏景披着一件蓑衣,手里还扶着一个浑身湿透、步履踉跄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那男子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浑身不停发抖,一进门便瘫倒在地,虚弱地喘着气。
      “师父,这是怎么回事?”林薇和春桃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快步走上前。
      苏景脱下蓑衣,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急促地说道:“我在库房检查时,听到门外有求救声,出去一看,就见这小伙子倒在雨地里,浑身湿透,像是受了风寒。快,先把他扶到里屋的床上,拿干净的被褥给他盖上,再烧点热水来。”
      林薇和春桃立刻行动起来,两人小心翼翼地将青年男子扶到里屋的床上。春桃迅速跑向灶房烧热水,而林薇则从衣柜里取出干净的粗布衣衫和被褥,轻柔地为男子换下湿透的衣服,并为他盖上被褥。男子身上的衣服冰冷刺骨,林薇触碰到他的皮肤时,能明显感觉到他身体的冰凉,连呼吸都带着一丝寒意。
      “他的体温太低了,这样下去会有危险。”林薇皱着眉头说道,转身对刚走进来的张婶说,“张婶,能不能再找一床厚被子来?再煮一碗姜糖水,加些红糖和红枣,给他暖暖身子。”
      张婶连忙点头:“哎,我这就去!”
      苏景走到床边,伸出手为男子诊脉。他的手指轻轻搭在男子的手腕上,片刻后,眉头微微蹙起:“脉象浮紧,气息微弱,这是典型的风寒重症。他应该在雨里待了很久,风寒入体,要是再晚一点发现,恐怕会引发高热,甚至危及性命。”他转身对林薇说,“你去药柜抓些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再准备几根银针,咱们先给他煎一副解表散寒的药,同时用针灸辅助治疗,尽快让他发汗散寒。”
      林薇应了一声,快步走到药柜前,熟练地称取药材。她一边抓药,一边在脑海中回忆现代医学中关于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保暖、补充水分和热量同样重要,这与古代的治疗理念不谋而合。
      春桃端着热水走进来,看到林薇在抓药,连忙说道:“林薇姐,我来帮你煎药吧!你去照顾那位大哥,我知道怎么煎解表散寒的药,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一刻钟就行。”
      林薇点了点头,将药材递给春桃:“好,那你小心点,别烫着了。记得煎药时要不停搅拌,让药材的药效充分发挥出来。”
      春桃接过药材,快步走向灶房。林薇则拿着银针回到里屋,苏景正用温热的毛巾为男子擦拭额头和手脚,试图让他的体温慢慢回升。看到林薇进来,苏景说道:“你先给他针灸合谷、风池、太阳这几个穴位,缓解他的头痛和恶寒症状,我去准备发汗的汤药。”
      林薇点了点头,取出银针,用酒精(之前她用现代方法制作的简易消毒酒精)仔细消毒后,对准男子的合谷穴轻轻刺入。她手法轻柔,力度适中,很快就完成了三个穴位的针灸。随着银针的刺入,男子原本紧绷的眉头渐渐舒展,发抖的身体也缓和了一些。
      苏景看着林薇熟练的针灸手法,眼中露出欣慰的笑容:“你的针灸技巧越来越熟练了,看来这段时间没少下功夫。”
      林薇谦虚地笑了笑:“都是师父教导得好,我只是多练习了几次而已。”
      这时,张婶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糖水走进来,说道:“苏大夫,林姑娘,姜糖水熬好了,快给小伙子喝点吧。”
      苏景接过姜糖水,小心地扶起男子,将碗递到他嘴边:“小伙子,来,喝点姜糖水,暖暖身子。”
      男子虚弱地睁开眼,嘴唇动了动,却无力开口。林薇连忙上前帮忙,用勺子舀起姜糖水,一点点喂进男子口中。姜糖水又甜又辣,顺着男子的喉咙滑下,很快,他的脸上泛起了一丝红晕,身体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冰冷。
      “多谢……多谢你们……”男子终于有了力气说话,声音沙哑却充满感激,“我叫陈默,是从外地来长安找活干的,没想到路上遇到大雨,身上的盘缠也被雨水打湿了,又冷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幸好遇到了苏大夫……”
      苏景拍了拍陈默的肩膀,温和地说道:“你别客气,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你先好好休息,等会儿喝了汤药,发发汗,身体就会好很多。”
      陈默感动得热泪盈眶,点了点头,闭上眼睛,慢慢睡着了。
      春桃端着煎好的汤药走进来,问道:“师父,林薇姐,汤药煎好了,现在要不要给陈大哥喝?”
      苏景点了点头:“等他睡醒了再喝吧,现在让他好好休息,恢复一下体力。你把汤药放在一旁温着,别凉了。”
      春桃将汤药放在床头的矮柜上,看着熟睡的陈默,小声说道:“这位陈大哥也太可怜了,一个人来长安找活干,还遇到这么大的雨,幸好遇到了咱们仁心堂的人。”
      张婶也叹了口气:“是啊,这年头,老百姓过日子不容易。咱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林薇望着窗外的大雨,心中满是感慨。在现代社会,遇到困难还能求助警察或救助站,可在这个时代,像陈默这样的异乡人,遇到困难只能靠自己,若不是遇到苏景,后果不堪设想。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学好医术,帮助更多像陈默这样需要帮助的人。
      夜幕渐渐降临,雨仍在不停地下着。仁心堂的灯一直亮着,林薇和苏景时不时走进里屋查看陈默的情况,春桃则在灶房里熬着粥,张婶在整理药材,整个医馆虽然忙碌,却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约莫一个时辰后,陈默渐渐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看到林薇正坐在床边为他盖被子,连忙说道:“姑娘,又麻烦你了。”
      林薇笑着摇了摇头:“别这么说,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好一些?”
      陈默活动了一下手脚,惊喜地说道:“好多了!身上不冷了,头也不疼了,就是还有点饿。”
      苏景听到声音,走进来说道:“饿了就好,说明你的身体在恢复。春桃已经熬好了粥,你先喝点粥,再把汤药喝了,好好睡一觉,明天就能痊愈了。”
      春桃端着一碗小米粥走进来,递给陈默:“陈大哥,这粥里添了山药和红枣,能补气血,你快趁热喝吧。”
      陈默接过粥碗,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小米粥软糯香甜,散发着山药和红枣的清香,不仅温暖了他的肠胃,也温暖了他的心。他一边喝粥,一边对林薇、苏景、春桃和张婶说道:“真不知该如何感谢你们!你们不仅救了我的命,还如此照顾我,这份恩情我铭记终生!”
      苏景笑着回应:“别这么客气,出门在外,谁还没遇到过难处。等你身体康复了,找个安稳的工作,好好生活,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了。”
      陈默喝完粥,又服下了汤药。不久,他便感到浑身发热,开始出汗。苏景解释道,这是药效发挥作用的迹象,叮嘱他好好休息,注意保暖。陈默点头应允,闭上眼睛,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陈默醒来后,感觉身体已完全恢复,精力充沛。他起床后,向林薇、苏景、春桃和张婶再三道谢,并从怀里掏出仅有的几文钱,欲付诊金和药费。
      苏景连忙摆手:“这钱你留着自用吧,出门在外,用钱的地方多的是。我们仁心堂虽不富裕,但也不会收你的诊金和药费。你快去找工作吧,别耽误了时间。”
      林薇也说道:“陈大哥,你就听师父的吧。以后若遇到困难,或身体不适,就来仁心堂找我们,我们一定会尽力相助。”
      陈默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转身离开了仁心堂。走出几步,他回头望了望“仁心堂”三个字,心中暗自发誓,今后一定要努力奋斗,待有能力时,定要回报仁心堂的恩情。
      陈默离开后,春桃笑着对林薇和苏景说道:“师父,林薇姐,你们看,咱们又救了一个人!昨天那么大的雨,若非咱们及时发现陈大哥,他恐怕真就危险了。”
      张婶也附和道:“是啊,咱们仁心堂就是行善积德的地方,帮助他人,咱们自己也感到欣慰。”
      苏景望着窗外的阳光,感慨道:“行医之路,虽艰辛,但每当看到病患康复,看到他们重展笑颜,便觉得一切心劳皆值得。林薇,还记得我跟你提过的‘医者仁心’吗?昨天之事,正是‘仁心’的践行。无论何时,都不要忘却这份初心,要用心对待每一位病患,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林薇郑重地点了点头:“师父,我铭记在心。我一定会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必将竭尽全力,帮助更多的人。”
      上午,医馆又迎来了众多病患。有曾被救治的老汉,特意带着自家种植的蔬菜前来道谢;有曾犹豫是否购买江湖郎中药物的人,来此咨询病情;还有一些新病患,听闻仁心堂医术高超、医者仁心,专程前来就诊。
      林薇和苏景忙碌地为病患诊脉、开方、抓药,春桃负责登记病患信息、分发宣传单,张婶则在灶房里为大家准备热水和粥。整个医馆洋溢着温馨而忙碌的氛围,“仁心堂”的名声也在长安城郊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这家充满温情的医馆,知晓了这里有一群用心治病、乐于助人的医者。
      傍晚时分,林薇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凝视着手中的青铜簪子,心中涌动着温暖。她回想起昨日雨夜救助陈默的情景,回想起病患们感激的笑容,回想起苏景、春桃和张婶的陪伴。她深知,自己已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融入了仁心堂,这里已然成为她的家,这里的人,已然成为她的亲人。
      “林薇姐,你在想什么呢?”春桃端着一碗水果走过来,递给林薇,“张婶买了些新鲜的梨,说秋天干燥,吃梨能润肺,你快尝尝。”
      林薇接过水果,微笑着说道:“我在回想昨天的事,没想到一场大雨,竟让我们救了陈大哥,也让更多人知晓了咱们仁心堂。”
      春桃点头附和:“是啊,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吧!咱们用心帮助他人,他人也会用心待我们,咱们仁心堂的名声定会越来越好。”
      林薇望着春桃那纯真无邪的笑容,内心涌动着无尽的希望。她深知,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必将面临形形色色的艰难与挑战。然而,只要苏景、春桃和张婶相伴左右,只要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的坚定信念,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逾越的。仁心堂定会蒸蒸日上,逐步发展成为长安城中声名远扬、温情脉脉的医馆,为更多的人们驱散病痛,播撒希望的种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