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贵客赞医术,仁心堂声望渐起 ...
-
李尚书府的宴席结束后,仁心堂的名声如同初春的藤蔓,迅速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蔓延开来。清晨的阳光刚刚洒满医馆庭院,门口便已排起了长队。队伍中不仅有熟悉的村民和商贩,还多了些衣着讲究的官员家眷,甚至有从长安城另一端专程赶来的富商。
春桃一边登记病患信息,一边笑着对林薇说:“林薇姐,自从李尚书举荐后,咱们医馆的名气真是越来越大了,连户部侍郎家的管家都来预约诊号了!”
林薇正在为一位老妇人诊脉,闻言抬头笑了笑:“这都是托李尚书的福,不过咱们可不能骄傲,更要用心诊治每一位病患,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她仔细记录老妇人的症状——咳嗽多痰、胸闷气短,结合脉象判断是肺气虚损,便开了一副补肺益气的药方,并叮嘱道:“大娘,您回去后用黄芪、党参煮水喝,再配合百合小米粥,坚持半个月,症状肯定会好转。”
老妇人接过药方,感激地说道:“林姑娘,多谢你!之前我去过大医馆,诊金贵不说,药也没效果,还是你们仁心堂实在,不仅医术好,收费还公道。”
正说着,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中年男子步入医馆,身后紧随两名仆从。他目光温和,走到苏景面前,拱手施礼道:“在下工部侍郎王崇文,闻听仁心堂医术精湛,特来为家母求医。家母多年来饱受风湿之苦,每逢冬季更是疼痛难忍,还望苏大夫与林姑娘不吝赐教。”
苏景连忙回礼:“王大人言重了,悬壶济世乃我等分内之事。请随我至内堂,我们为老夫人仔细诊治。”
林薇随后进入内堂,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坐在软榻上,双手紧捂膝盖,脸色因疼痛略显苍白。林薇先为老妇人诊脉,再仔细查看其关节,发现膝盖处红肿显著,按压时老妇人疼得眉头紧锁。“老夫人,您此症乃是风寒湿痹,寒气侵袭关节,加之气血两虚,故而疼痛难忍。”林薇解释道,“我们可先以针灸缓解疼痛,再辅以药膳和外敷药膏调理,相信病情会逐渐好转。”
她取出银针,经过消毒后迅速刺入老妇人的膝眼、阳陵泉等穴位,手法极为娴熟。苏景则在一旁耐心讲解:“老夫人,针灸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再配合我们特制的艾草药膏外敷,能更有效地驱散寒气。此外,每日饮用一碗当归生姜羊肉汤,有助于补气血、温经络,对您的身体大有裨益。”
半个时辰后,针灸结束,老妇人试着活动了一下膝盖,惊喜地感叹道:“真的不那么疼了!之前太医院的太医也给我针灸过,但效果远不及此。”
王崇文心中大喜,对苏景和林薇感激地说:“多谢二位大夫!若家母的病能痊愈,我必有重谢。日后仁心堂若有需要,尽管开口,工部在修缮、物料方面或许能提供帮助。”
送走王崇文母子后,林薇和苏景相视一笑——仁心堂的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然而,客流激增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傍晚时分,众人围坐在庭院里商议,张婶皱着眉头忧虑道:“如今病患日益增多,药柜里的药材即将告罄,尤其是当归、党参这些常用药材,之前的储备仅够支撑几天。而且医馆空间有限,病患多时连坐的地方都不够,有些老人只能站着等候,实在不便。”
春桃也附和道:“确实如此,我每天忙于登记信息和抓药,连饭都顾不上吃。如果能再雇个人帮忙就好了,只是咱们医馆的积蓄恐怕不够支付工钱。”
林薇沉思片刻,说道:“关于药材问题,我们可以与之前合作的同德堂刘掌柜商议,请他多供应一些,先支付部分定金,余下的等医馆收入增加后再结清。至于空间,我们可以将后院的闲置库房改造一番,增加几个诊台,并添置一些长椅,让病患等候时更为舒适。至于雇人,我们可以先找一个手脚麻利的学徒,工钱不必太高,主要负责打扫和熬药,以减轻大家的负担。”
苏景点头赞同:“我明天就去同德堂找刘掌柜,争取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库房改造的事宜,可以请之前修缮屋顶的王师傅帮忙,他手艺精湛,收费合理。至于学徒,可以让赵虎留意一下,看看村里有没有合适的年轻人,只要踏实细心即可。”
第二天,苏景顺利从同德堂订到了所需的药材,刘掌柜还额外赠送了一批艾草和生姜,笑盈盈地说:“苏大夫,如今仁心堂声名鹊起,我也跟着沾光,今后咱们继续密切合作。”王师傅得知库房要改造,爽快地应承下来,带着徒弟迅速投入工作。赵虎则推荐了村里一位名叫阿牛的年轻人,阿牛父母早逝,为人踏实肯干,且对草药有所了解,正好能助一臂之力。
半个月后,库房改造圆满完成,新增了三个诊台,后院还开辟了一个小型候诊区,摆上了长椅和茶水桌,病患等候时再也不用拥挤不堪。阿牛也迅速适应了医馆的工作,打扫卫生、熬药、整理药材,样样都做得井井有条。春桃终于松了一口气,笑着说:“有了阿牛的帮忙,我轻松多了,以后能有更多时间向林薇姐学习医术了。”
这天上午,医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患——一位西域商人,他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话,比划着描述自己腹痛、腹泻多日,在长安多家医馆就诊均未见效。林薇为他诊脉后,诊断为饮食不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随即开了一副清热止泻的药方,并给了他一包炒麦芽,叮嘱道:“你每天用炒麦芽泡水饮用,再配合药方,三天即可好转。以后要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西域商人接过药方和炒麦芽,感激地拿出一袋西域宝石,欲作为诊金。林薇连忙婉拒:“我们只收诊金,不收宝石。您按市价支付五两银子即可。”
西域商人惊叹道:“你们真是廉洁的大夫!在我们西域,治好病后需送上贵重礼物以示感谢。今后,我会推荐更多西域商人前来仁心堂就医,你们的医术与品德,确实值得众人信赖。”
随着仁心堂声名鹊起,不仅长安城内的百姓纷纷前来就诊,连周边州县的病患也慕名而至。为了更全面地服务病患,林薇和苏景决定,每周设立两天“义诊日”,专为贫困百姓提供免费诊疗和赠药;每月举办一次“健康讲堂”,传授疾病预防知识及药膳制作方法。
“健康讲堂”首次开讲时,庭院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林薇站在台上,手持自制的人体穴位图,细致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冬季易感风寒,大家需注重保暖,每日饮用一碗生姜红糖水,可有效驱寒保暖;老人与孩童脾胃较弱,多食用小米粥和山药,有助于健脾养胃……”
台下的百姓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提出疑问,现场气氛异常热烈。一位老妇人关切地问道:“林姑娘,我家孙儿总是挑食,不爱进食,不知该如何是好?”
林薇微笑着回答:“大娘,您可以将蔬菜切成碎末,与肉末混合制成小丸子,或者用南瓜、红薯制作糕点。孩子们看到色彩鲜艳的食物,自然会增加食欲。另外,尽量不要让孩子吃太多零食,以免影响正餐的摄入。”
老妇人频频点头,感激地说:“谢谢林姑娘!我回去一定试试。”
夕阳缓缓西沉,“健康讲堂”圆满结束,百姓们满载而归。林薇目送着大家的背影,心中洋溢着欣慰之情。苏景走过来,赞许道:“林薇,你做得非常出色。仁心堂不仅致力于治病救人,更需普及健康知识,帮助百姓预防疾病,这才是我们行医的终极目标。”
林薇点头赞同:“确实如此,看到大家通过我们的讲解,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比治愈一个病患更有价值。今后我们要把‘健康讲堂’办得更加完善,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夜色渐浓,仁心堂的灯火依然明亮。林薇端坐在书桌前,细心整理着当天的义诊记录,嘴角洋溢着微笑。从初至盛唐时的迷茫,到如今仁心堂声名远播,她倾注了无数心血,亦收获了满满成就。她深知,仁心堂的发展之路尚远,但只要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有苏景、春桃、张婶、阿牛的鼎力相助,有百姓的信赖与支持,仁心堂必将在盛唐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更为璀璨的光芒,成为真正守护百姓健康的“仁心”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