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诊脉辨旧疾,林薇直言惊众人 ...
-
次日清晨,长安的薄雾尚未完全消散,仁心堂的大门刚刚开启,侯府的马车已稳稳地停在了门前。李护卫恭敬地立于车旁,见林薇走来,立刻迎上前去:“林姑娘,侯爷请您今日再赴侯府一趟,虽说旧伤已有缓解,但仍感不适,希望您能再细致诊治一番。”
林薇心中明了,萧景琰的旧伤已久,昨日不过是临时缓解,若要彻底控制,还需深入调理。她迅速备妥药箱,叮嘱春桃妥善照看医馆,随即跟随李护卫登上马车。
马车缓缓驶入侯府,与昨日景象不同,今日庭院中多了几位身着官服的男子,看模样应是萧景琰的幕僚。他们见到林薇下车,眼中流露出几分好奇——昨日听闻一位民间女医成功缓解了侯爷多年的顽疾,今日特意前来一睹这位女医的风采。
走进书房,萧景琰已端坐在靠窗的软榻上,气色较昨日显著好转,但眉宇间依旧隐匿着一丝忧虑。见到林薇,他轻轻颔首:“林姑娘来了,昨日多亏你缓解了我的疼痛,不过今晨起床时,腹部仍感隐约胀痛,呼吸也略显不畅。”
林薇缓步上前,示意萧景琰伸出腕部:“侯爷,请让我再为您诊脉,仔细探查旧伤的根源。”
她指尖轻触萧景琰的腕脉,专注地感受脉象——尽管脉象较昨日更为平稳,却仍带有细微的滞涩,尤其在吸气时,脉象波动尤为明显,这表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受旧伤影响。随后,林薇请萧景琰解开衣襟,察看旧伤部位——那道长长的疤痕自肋骨延伸至小腹,虽已愈合多年,周围皮肤却依旧略显僵硬,按压时萧景琰不禁皱紧了眉头。
“侯爷,您这旧伤不仅伤及皮肉,还严重影响了脏腑功能。”林薇收回手,语气严肃地说道,“十年前的长矛穿刺,不仅损伤了腹壁肌肉,还压迫了腹腔内的气机,导致气血瘀滞在脏腑之间。昨日施针仅疏通了表层经络,深层的瘀堵尚未化解,因此才会出现腹胀、呼吸不畅的症状。”
萧景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太医院的太医从未提及旧伤会影响脏腑,只说是经络不通。”
“太医们仅关注表面症状,未曾深究病根。”林薇直言不讳,“您仔细回想,是否在阴雨天除了旧伤疼痛,还会伴有食欲不振、胸闷气短的症状?尤其在熬夜议事或过度劳累后,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
萧景琰一愣,仔细回想后点头:“确实如此,我一直以为是年岁渐长、精力不济所致,没想到竟是旧伤引发的。”
站在一旁的幕僚们也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其中一位年长的幕僚忍不住质疑道:“林姑娘,您仅凭诊脉和查看疤痕,就能断定旧伤影响脏腑,会不会太过武断?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未能察觉,您一个民间医者……”
话未说完,就被萧景琰打断:“王幕僚,休得无礼!林姑娘昨日已用医术证明了自己,且言之有理,继续听她说。”
林薇对幕僚的质疑并未放在心上,继续说道:“侯爷的旧伤若不及时进行彻底的调理,长此以往,恐怕会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气血瘀滞于脏腑之间,轻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精神不振,重则可能影响肝脾功能,甚至引发腹腔积液。”
“腹腔积液?” 萧景琰脸色微微一变,他征战多年,见过不少士兵因战伤引发并发症而丧命,自然深知腹腔积液的严重性,“林姑娘,依你看,该如何调理才能避免这些隐患?”
“需要分三步进行。”林薇条理清晰地阐述道,“第一步,采用针灸配合汤药,疏通深层经络,化解脏腑间的瘀滞;第二步,通过药膳调理,补充气血,增强脏腑功能;第三步,坚持康复训练,恢复腹壁肌肉的弹性,减轻对脏腑的压迫。这三步需循序渐进,至少坚持三个月,才能彻底控制旧伤隐患。”
她一边说,一边取出纸笔,详细记录下调理方案:“今日我先为您施针,重点疏通肝俞、脾俞、中脘等穴位,这些穴位能直接作用于肝脾脏腑,促进气血运行;再为您开具一副‘活血通络汤’,选用当归、川芎、黄芪、党参等药材,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补气养血;药膳方面,每日以山药、莲子、小米熬粥,健脾养胃,再搭配少量羊肉汤,温补气血,且不会过于燥热。”
萧景琰接过调理方案,仔细翻阅,越看越觉得颇有道理:“林姑娘考虑得如此周全,就按你说的办。需要什么药材或器具,尽管告诉管家。”
“药材方面,我已经列好清单,只需按清单采购即可。”林薇说道,“另外,还需要一个铜制的熏炉,用于药材熏蒸。每日用艾叶、花椒、桂枝煮水,倒入熏炉,熏蒸旧伤部位,这样能更有效地驱散深层寒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管家连忙上前应道:“林姑娘放心,我这就去准备熏炉和所需药材,保证在午时之前全部备妥。”
此时,那位先前质疑林薇的王幕僚走到近前,拱手致歉:“林姑娘,方才在下言行失礼,还望您海涵。您对侯爷旧伤的诊断精准独到,调理方案亦细致周全,在下深感佩服。”
林薇微笑着摇头:“王幕僚不必客气,我理解您对侯爷健康的关切。医者行医,最要紧的是实事求是,直言病情隐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为患者调理身体。”
景琰目睹这一幕,心中对林薇的认可又增添几分:“林姑娘不仅医术高明,且心胸宽广。今日承蒙您为我深入诊断,若能彻底控制旧伤,他日必有重谢。”
“侯爷不必言谢,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所在。”林薇语气平和地说道,“现在可以开始施针了,请侯爷侧卧,放松身体,尽量保持心情平静。”
萧景琰依言侧卧,林薇随即取出银针,经过仔细消毒后,迅速而精准地刺入穴位。她手法娴熟,进针准确,萧景琰仅感到穴位处有轻微的酸胀感,并无明显痛楚。随着银针的捻转,他逐渐感觉到一股暖流从穴位处缓缓蔓延,遍布全身,先前困扰他的腹胀和呼吸不畅等症状也随之逐渐缓解。
半个时辰后,施针完毕,林薇轻柔地拔出银针,并为萧景琰盖上薄毯,细心叮嘱道:“侯爷,施针已经结束,请您稍作休息,起身时动作宜缓,以防头晕。”
萧景琰缓缓坐起,果然感到浑身舒畅了许多,呼吸也变得顺畅:“林姑娘的针法真是神奇,施针后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这只是开始,后续还需坚持调理。”林薇叮嘱道,“今日施针后,可能会有轻微的乏力感,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午时服用汤药后,好好休息一个时辰,晚上再用熏炉熏蒸旧伤部位,明日我再来为您复诊。”
萧景琰点头应允:“好,我都记住了。李护卫,送林姑娘回医馆,路上务必确保安全。”
林薇向萧景琰躬身行礼,轻声道:“侯爷安心休息,明日我再来复诊。”
走出书房,庭院里的薄雾已然散去,阳光洒落在石板路上,暖意融融。李护卫边走边赞叹:“林姑娘,您今日不仅说服了王幕僚,连其他几位幕僚也对您赞不绝口。他们纷纷表示,侯爷的旧伤困扰多年,太医院都束手无策,而您却能精准诊断出隐患,并制定出周全的治疗方案,真是难得的良医。”
林薇微微一笑,谦逊地回应:“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只要能为侯爷控制住旧伤,助他恢复健康,即便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回到仁心堂时,已是午时。春桃见到林薇,急忙迎上前去:“林薇姐,你可算回来了!刚才有位病患来复诊,说晨露药液的效果非常好,眼睛已经完全不干涩了,还送了一篮子鸡蛋过来。”
林薇接过鸡蛋,微笑着说:“太好了!你把鸡蛋分给学徒们和张婶,大家一起尝尝。对了,我今天在侯府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调理方案,明天还要去复诊,医馆的事就辛苦你多照看了。”
“林薇姐放心,我会好好照看医馆的!”春桃拍着胸脯保证道。
午后,林薇静坐于庭院之中,细心整理着萧景琰的病情记录。苏景缓步走来,目光落在记录上详尽的诊断分析与调理方案,不禁赞叹道:“林薇,你对靖安侯旧伤的诊断真是精准入微,连脏腑牵连的隐患都能洞察,即便是太医院的太医们也未必能及。”
“师父谬赞了,我只是融合了一些独特的诊断方法。”林薇谦逊地回应,“若能彻底控制靖安侯的旧伤,不仅能助他摆脱病痛,对仁心堂而言亦是幸事,至少能让更多人信服我们的医术。”
苏景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此!靖安侯在长安声望显赫,若他能为仁心堂发声,医馆的名声必将更上一层楼,也能惠及更多百姓。然而,你须谨记,无论何时,都要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不可因权贵之认可而迷失本真。”
“师父放心,我不会忘记的。” 林薇坚定地说,“我行医是为了帮助百姓解除痛苦,绝非追求名利。即便日后医馆声名远扬,我也会坚守初心,悉心诊治每一位患者。”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仁心堂的庭院。林薇凝视着手中的病情记录,心中充满期待——她坚信,只要持续调理,萧景琰的旧伤定能得以有效控制。而仁心堂在她和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也将帮助更多百姓,成为长安城内深受信赖的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