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我需要你 ...

  •   年味儿随着元宵节的过去渐渐淡去,春风开始捎来暖意,冻土消融,柳枝抽芽,莲花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学校开了学,孩子们重返校园,朗朗读书声再次响起。一切都似乎沿着既定的轨道平稳运行,但李慕白的心却因为一封突如其来的信,泛起了涟漪。
      信是他原单位所在市的教育局寄来的,措辞正式而充满诱惑。信中提到,市里正在筹建一所新的重点中学,急需像李慕白这样有基层支教经验、业务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希望他支教期满后能回去担任骨干教师,并附带了一份条件优厚的聘任意向书。信的最后,还特意强调“机会难得,望慎重考虑,尽早回复”。
      这封信像一块巨石投入李慕白原本趋于平静的心湖。平心而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条件,都远非莲花村可比。它代表了一条清晰、稳妥、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人生道路。父母如果知道,一定会为他高兴。
      他将信反复看了几遍,然后塞进了抽屉最底层,一连几天都显得有些心事重重。上课时会偶尔走神,批改作业也慢了许多。他试图客观地分析利弊,但脑海里总是不受控制地浮现出莲花村的青山绿水,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赵母慈祥的笑容,以及……赵春生那张时而严肃、时而别扭,却让他感到无比安心的脸。
      赵春生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异常。李慕白身上那种沉静温和的气质里,掺入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和犹豫。这种情绪,赵春生很熟悉,就像当年他面对是否要接任村支书这个重担时的彷徨。
      这天傍晚,赵春生处理完村务,直接来到了小学。李慕白正独自坐在办公室窗前,对着窗外发愣,夕阳给他的侧影镀上了一层落寞的金边。
      “有事?”赵春生推门进去,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李慕白回过神,看到是他,勉强笑了笑:“没,刚备完课。”
      赵春生走到他对面坐下,目光如炬,直接开门见山:“你最近不对劲。出什么事了?”他不是个善于绕弯子的人。
      李慕白看着赵春生关切而直接的眼神,知道瞒不过他。他沉默了片刻,终于深吸一口气,从抽屉里拿出了那封信,递了过去。“市里……来了个工作调动通知,希望我回去。”
      赵春生接过信,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疙瘩。他识字不多,但大意看懂了。尤其是“骨干教师”、“重点中学”、“机会难得”这几个词,像针一样扎眼。他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用力,指节有些发白。房间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过了好一会儿,赵春生才抬起头,把信放回桌上,目光看向李慕白,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刻意压抑的情绪:“你自己……怎么想?”他顿了顿,像是艰难地补充道,“市里……机会是好,发展空间大。”
      他说这话时,眼神没有躲闪,但李慕白清晰地看到了他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紧张和……失落。那是一种明明不舍,却又要强迫自己表现出理解和成全的挣扎。
      这一刻,李慕白心里所有的犹豫和权衡,突然都变得清晰起来。他想起除夕夜温暖的炉火,想起赵春生为他怒斥流言的样子,想起一起置办年货时他微红的耳根,想起这条看似平凡却让他感到无比踏实和快乐的乡村小路。他想要的,从来就不是什么锦绣前程,而是一个能让他心安的人,一个值得他停留的地方。
      他看着赵春生,看着他故作平静却难掩紧绷的脸,忽然笑了。那笑容如同拨开云雾的月光,轻松而温暖。他没有回答关于市里机会的问题,而是向前微微倾身,目光直视着赵春生,轻声反问,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坚定:
      “赵春生,你希望我走吗?”
      这一次,他没有叫“赵主任”,而是连名带姓,像一个平等的、需要明确答案的追问。
      赵春生被他问得浑身一震,瞳孔微微放大。他看着李慕白带着笑意的眼睛,那里面没有了之前的迷茫,只有一片清澈的、等待着他回应的坦然。长久以来筑起的心防,在这直击灵魂的一问面前,轰然倒塌。
      他猛地吸了一口气,像是终于挣脱了某种束缚,不再回避,不再伪装,用那双粗糙的大手紧紧握住了桌沿,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却异常坚定地吐出了三个字:
      “不希望。”
      这三个字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李慕白心中漾开层层涟漪,最终汇聚成汹涌的暖流,冲垮了所有迟疑的堤坝。他看着赵春生,对方因紧张而绷紧的下颌线,微微泛红的眼眶,还有那双紧紧抓着桌沿、指节发白的大手,每一个细节都无比清晰地告诉他,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笨拙而真挚的情感。
      屋子里安静极了,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归巢鸟鸣和彼此有些急促的呼吸声。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两人笼罩在一片温暖的光晕里。
      李慕白脸上的笑容彻底绽开,如同春风拂过冰封的河面,温暖而明亮。他向前一步,拉近了两人之间最后的距离,目光清澈而坚定地望进赵春生带着忐忑和期待的眼底。
      “好,”他的声音轻快,带着如释重负的喜悦和不容置疑的决心,“那我就不走了。”
      赵春生瞳孔微震,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惊喜砸懵了。他喉结滚动,张了张嘴,却没能立刻发出声音。
      李慕白没有给他反应的时间,继续清晰而缓慢地说道,每一个字都敲在赵春生的心上:“不过,我留下,不是因为莲花村需要我,也不是因为孩子们需要我。”他停顿了一下,注视着赵春生瞬间亮起来的眼睛,一字一句,郑重宣告:“是因为你,赵春生。我需要你。我想留下来,和你在一起。”
      这直白而坦荡的表白,像一道最炽热的阳光,瞬间驱散了赵春生心中所有的不安和阴霾。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和激动从他的心底炸开,迅速席卷全身。他愣了片刻,仿佛在消化这巨大的幸福,随即,一种近乎本能的冲动让他猛地伸出手,不是握手,而是一把紧紧抓住了李慕白的手腕。力道很大,带着不容置疑的确认和一种失而复得的珍视。
      “你说真的?李慕白,这话说了……就不能反悔了!”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沙哑异常,甚至带上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目光灼灼,像是要将眼前的人刻进骨子里。
      “不反悔。”李慕白任由他抓着,手腕处传来对方滚烫的温度和微微的颤抖,这真实的触感让他心尖发软。他抬起另一只手,轻轻覆在赵春生紧握的手背上,语气温柔而坚定,“一辈子都不反悔。”
      这轻轻的触碰和承诺,成了压垮赵春生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澎湃的情感,手臂用力一拉,将李慕白紧紧拥入了怀中。这是一个充满力量、带着泥土和阳光气息的拥抱,有些笨拙,却无比真实和滚烫。李慕白先是一僵,随即放松下来,安心地将脸埋在他宽阔坚实的肩头,听到了对方如擂鼓般剧烈的心跳声,与自己同样急促的心跳共振在一起。
      窗外,最后一抹晚霞映红了天边,春寒依旧料峭,但办公室里,相拥的两人却感觉不到一丝寒意,只有彼此身上传来的、足以驱散一切寒冷的温暖。
      ……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飞遍了莲花村。支书赵春生和支教老师李慕白在一起了!村民们起初是惊讶,随即便是理解和祝福。毕竟,两人平日里的互动,大家或多或少都看在眼里。二狗更是兴奋得像自己娶了媳妇,逢人便说“我早就看出来了!”
      春天真正降临的时候,村小学操场边那棵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桠上果然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嫩绿新芽,焕发着勃勃生机。新的学期,校园里书声琅琅,似乎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但又有什么不一样了。
      放学后,赵春生会自然地推着自行车在校门口等李慕白。两人一起回家,路上讨论着村里的规划,或者只是闲闲地说着话。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时不时交汇在一起,亲密无间。
      赵母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变着法子给两人做好吃的,把李慕白当亲儿子一样疼。家里的饭桌上,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某个周末的傍晚,两人一起爬上村后的山坡,看着脚下被夕阳染成金黄的村庄和田野。
      “开春后,西山那片坡地,路修好了就种果树。”赵春生指着远处说。
      “嗯,到时候我帮你画规划图。”李慕白微笑着接话。
      赵春生转过头,看着李慕白被晚风吹拂的发丝和温润的侧脸,心中被一种踏实而饱满的幸福填满。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李慕白的手。这一次,动作自然了许多。
      李慕白回握住他,十指相扣。
      春风温柔,万物复苏。他们的故事,就像这莲花村的春天一样,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一起走下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