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二章-佛豆低语(1) ...


  •   礼佛完毕,众人便往后山的红叶林走去。漫山遍野的枫树、黄栌层林尽染,如火似霞,绚烂夺目。山间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就连平日端庄持重的杨府女眷们,也被这自然美景所感染,神情放松了许多。婉菁更是活泼,拉着杨晚晴在铺满落叶的林间小径上奔跑嬉笑,惊起几只飞鸟。

      "晚晴妹妹,快来追我呀!"婉菁笑着回头喊道,裙裾飞扬,带起几片红艳的枫叶。

      杨晚晴也被这欢快的气氛带动,暂时抛开了心中的沉重,笑着追了上去。几个年轻姑娘的笑声在山林间回荡,为这静谧的秋色增添了几分灵动。

      她们在一处较为平坦的空地停下,婉菁提议玩投壶,丫鬟们便取出随身携带的小巧投壶和箭矢。几位姑娘分成两队,嬉笑着比赛起来。杨晚晴在江南时也玩过此戏,技艺不俗,连着投中几箭,引来姐妹们的阵阵喝彩。

      就在她们玩得兴起时,杨晚晴无意间抬眼,望向不远处一座地势稍高、视野开阔的亭子。

      亭中,赫然立着几个身影。

      为首之人,玄衣墨氅,身姿挺拔,面容在斑驳的树影下依旧俊美得惊心,正是容临。他依旧带着那对童男女,此刻正负手而立,目光似乎正落在她们这个方向。

      不,更准确地说,是落在她的身上。

      隔着数十步的距离,杨晚晴无法看清他眼中的情绪,但那道目光的存在感却异常强烈,让她无法忽视。他似乎在观察她,观察着她与姐妹们嬉笑打闹的样子。

      杨晚晴的心跳漏了一拍,手中的箭矢偏了方向,落在了壶外。

      "哎呀,可惜了!"婉菁叫道,顺着杨晚晴方才的目光望去,也看到了亭中之人,脸上顿时露出惊讶又促狭的笑容,"咦?那不是容爷吗?他怎么也在这儿?还看着我们这边呢...莫不是在看晚晴妹妹?"

      柳氏和其他几位姑娘也注意到了,纷纷低声议论起来,目光在杨晚晴和容临之间来回逡巡,带着好奇与打趣。

      杨晚晴脸颊微热,垂下头,故作镇定地捡起箭矢:"三姐姐莫要胡说,容爷想必也是来赏景的。"

      为了避开那令人心绪不宁的注视,杨晚晴借口想听听寺中高僧讲经,向柳氏请示后,带着自己的丫鬟,沿着指示,往寺院后院的讲经堂走去。

      慈恩寺历史悠久,前朝便已建立,历经战火,几度重修。讲经堂位于寺院深处,是一处相对僻静的殿宇,青砖灰瓦,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据说寺中藏有前朝高僧手抄的经文,因此常有文人雅士前来参拜。

      杨晚晴步入讲经堂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善男信女。一位须眉皆白、面容慈祥的老和尚正端坐台上,娓娓讲述着《金刚经》中的奥义。他的声音平和而富有穿透力,字字句句仿佛能涤荡人心。

      她在后排找了个空位坐下,静静聆听。佛法精深,试图阐释世间万象的本质与空性,让她因母亲之事和容临的出现而焦灼的心,渐渐沉淀下来。

      讲经中途,因前来听讲的香客越来越多,僧人不得不上前轻声协调,请一些单独前来的香客两人共用一个蒲团。就在这时,一个玄色的身影在她身旁坐下。

      一股清冽的、若有若无的冷香飘入鼻尖。

      杨晚晴下意识地侧头,呼吸骤然一窒。

      被迫安排坐在她身旁的,竟是容临。

      他依旧穿着那身玄色衣袍,在光线略显昏暗的佛堂内,侧脸轮廓仿佛被柔和的光晕勾勒,少了几分平日的冷硬,多了些许静谧。他目光平静地望着台上的讲师,似乎并未因这被迫的相邻而感到不悦,但也看不出任何情绪。

      杨晚晴的心脏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他身上的那股寒意,以及那独特的气息。佛堂内檀香袅袅,诵经声声,却都无法掩盖身旁之人带来的强大存在感。

      台上的大师正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在一片祥和宁静的讲经声中,容临忽然微微侧过头,那双异常乌黑的眸子,终于转向了她。他的眼神依旧深邃难测,但少了几分之前的冰冷锐利。

      他看着她,薄唇微启,声音低沉,在这充满檀香与诵经声的空间里,清晰地传入她的耳中:

      "杨小姐。"

      杨晚晴怔住,没想到他会主动开口。她努力保持镇定,微微颔首:"容公子。"

      "听闻杨小姐自幼长在江南。"他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寻常寒暄。

      "是。"杨晚晴轻声应答,心中却惊疑不定。他为何会知道她的来历?

      容临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那乌黑的眼眸深处似乎有什么情绪一闪而过,快得让她无法捕捉。"江南是个好地方。"他淡淡说道,随即转回头,重新望向讲经的法师,结束了这短暂的对话。

      杨晚晴却因这寥寥数语而心绪难平。他为何要同她说话?真的只是被迫相邻后的客套吗?还是别有深意?

      她偷偷侧目打量他。在佛堂昏黄的光线下,他完美的侧颜显得有几分不真实,长睫低垂,在苍白的皮肤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他听得专注,仿佛真的沉浸在那玄妙的佛法之中。
      一个传闻中冰冷孤僻、不近人情的富商大贾,一个可能与杨家、与母亲失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神秘男子,此刻竟与她并肩坐在佛堂之中,听着讲述众生平等的经文。这画面,诡异而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感。

      然而,心底深处,却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问:他既然与母亲是旧识,那么他是否知道一些,连父亲都不愿告诉她的真相?

      讲经暂告一段落,僧人上前禀告,说寺中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法会准备佛豆,恳请诸位施主发心相助。这是一种常见的积功德方式,不少香客欣然应允。杨晚晴正欲起身随众人前往偏殿,却见容临也站了起来。他身形高大,在这略显拥挤的佛堂内,愈发显得鹤立鸡群。僧人似乎认得他,恭敬地行了一礼,引着他们一同前往。

      偏殿内,已备好数个笸箩,里面盛着混在一起的红豆与黑豆,需将其一一分拣开来。香客们各自寻了位置坐下,安静地开始劳作。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杨晚晴与容临被引至同一张矮几旁,共用一个笸箩。蒲团并排,距离近得她能清晰地闻到他身上那股清冽的冷香,混合着殿内浓郁的檀香,形成一种奇特而令人心绪不宁的气息。

      她垂下眼帘,伸出纤白的手指,开始默默分拣豆子。豆粒圆润,在指间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容临也坐了下来,动作优雅从容。他并未立即动手,而是静静看了那笸箩片刻,方才伸出修长白皙、骨节分明的手,拈起一颗豆子。他的手指异常好看,肤色是那种不见血色的冷白,在深色佛豆的映衬下,几乎显得有些透明。

      如此近的距离,杨晚晴得以更仔细地观察他。他的皮肤细腻得毫无瑕疵,仿佛上好的羊脂白玉,不见丝毫毛孔。睫毛长而密,低垂时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最引人注目的仍是那双眼睛,极致的黑,深邃得如同亘古的夜空,映着殿内长明灯的光晕,却奇异地不反射丝毫光亮,只余一片沉静的幽暗。

      他分拣豆子的动作不疾不徐,精准而高效,仿佛做过千百遍。

      殿内很安静,只闻豆粒滚落的细碎声响与其他香客低低的交谈声。

      “容公子也信佛?”杨晚晴终究没忍住,低声问道,打破了两人之间的沉默。话一出口,她便有些后悔,觉得过于唐突。

      容临动作未停,并未抬头,只淡淡回道:“世间万物,存在即有其理。佛法精深,自有其道理。”他的声音低沉平缓,听不出情绪,“来此,求一份清静而已。”

      他顿了顿,反将一军:“杨小姐呢?为何独来这讲经堂?”

      杨晚晴捻起一颗红豆,轻声道:“心中有些困惑,难以排解,听闻佛法能解惑静心,故来听听。”

      “困惑?”他终于抬眸看了她一眼,那目光似乎能穿透人心,“关于令堂?”

      杨晚晴心中一震,猛地看向他。他怎么会知道?是猜的,还是…他真的知道些什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