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23章余波难平 ...

  •   第23章:余波难平

      那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短信,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凌曜疲惫的心湖中漾开冰冷的涟漪。

      【故事未完…】

      四个字,带着某种嘲弄和预示,静静地躺在手机屏幕上。发信时间就在几分钟前。号码经过加密和跳转,无法追踪,技术特征与之前林夕使用的黑卡如出一辙。

      凌曜的指尖瞬间冰凉。他猛地站起,第一时间联系技术队追踪信号来源,同时将短信内容上报。

      “是林夕预留的自动发送程序?还是他有同党?”郑轩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来,充满了震惊和警惕。林夕被捕和自杀未遂的消息处于严格保密中,外界无人知晓。

      “可能性都存在。”凌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维高速运转,“如果是同党,这条短信意味着挑衅,也可能意味着…新的‘故事’已经开始。立刻加强对林夕的监控级别,防止任何灭口或劫持的可能。同时,重新筛查所有与卢健、孙宇、林夕有过接触的人员,扩大范围,寻找我们可能遗漏的关联者!”

      刚刚稍有松懈的专案组再次紧绷起来。本以为随着主犯落网,案件已告一段落,但这条短信无疑宣告了事情的复杂性远超预期。

      凌曜再次来到医院隔离病房外。林夕依旧安静地躺着,生命体征平稳但意识全无,像个精致的人偶。医护人员24小时轮班看守,确保万无一失。

      凌曜凝视着那张苍白的脸。这个人,即使在昏迷中,依然能搅动风云。他的影响力,他的黑暗遗产,似乎并未随着他的倒下而消失。

      “你究竟还布了多少局?”凌曜低声自语,像是在问林夕,又像是在问自己。

      技术队的追踪果然毫无结果,信号最终消失在境外服务器的迷雾中。对方的技术能力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对林夕过往的深度挖掘取得了进展。调查员费尽周折,找到了林夕(当时还叫林夕)离家出走后最早租住的一处破旧公寓的房东。据房东回忆,十几年前的林夕阴郁寡言,但很有绘画天赋,房间里总是堆满画稿。他曾有一个偶尔来找他的“朋友”,也是个年轻人,看起来同样孤僻,两人交流不多,常常只是沉默地一起画画。

      “那个朋友长什么样?叫什么?”调查员急切地问。

      “太久远了,记不清了…”老房东努力回忆,“好像…好像姓陈?叫什么…小哲?还是小昊?样子很普通,就是不爱说话,眼神有点…空空的。”

      姓陈?另一个孤僻的年轻人?

      这条线索立刻被列为最高优先级。技术队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筛查十年前左右、姓陈、有美术背景、行为孤僻、可能与林夕有过交集的男性。

      凌曜则重新审视了林夕的电脑和物品(从工作室和老宅查封的)。在技术队更深入的数据恢复下,他们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加密分区里,发现了一些未完成的、比已发表作品黑暗得多的故事片段和设定图。其中一些设定,与系列案件中的细节有令人心惊的吻合度,但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些从未被使用的、更加黑暗和宏大的“故事蓝图”。

      其中一份蓝图,标题名为《无名之城的庆典》,描述了一座被遗忘的城市里,人们戴着面具,进行着各种荒诞而残酷的仪式,最终在烈火中一同狂欢毁灭。草图风格癫狂,充满了末世感。

      这看起来不像是一个人的手笔。有些设定图的风格与林夕的习惯略有差异,更显粗粝和混乱。

      凌曜想起了卢健那些充满痛苦的作品。也想起了房东口中的那个“朋友”。

      林夕,或许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导演”。他可能有一个,甚至多个早期的“知音”或“合作者”,共享着同样的黑暗美学。后来或许因为某种原因分道扬镳,或者…转入了更深的地下?

      那条短信,会不会就来自这样的存在?

      余波并未平息,反而预示着更深、更暗的潜流正在涌动。凌曜感到一张更大的网,正在缓缓浮现出轮廓。

      而昏迷的林夕,是解开这一切的唯一钥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