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34章:无声证言 ...
-
第34章:无声证言
针对“沉默的帮凶”的调查紧锣密鼓地展开。凌曜将专案组分成两路:一路继续深挖化工厂旧案,寻找那个神秘的“穿着体面的男人”和所有可能知情的“沉默者”;另一路则全力追踪“灰烬之眼”的网络踪迹,试图在其再次行动前锁定其身份。
调查旧案的小组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十一年时光足以湮灭太多痕迹。当年的老工人大多散落各地,难以寻找,即便找到,也对往事讳莫如深,不愿再多提。
那个“穿着体面的男人”更是如同幽灵,除了老邻居模糊的记忆,再无任何线索。
就在调查似乎又要陷入僵局时,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档案管理员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线索。他在整理一批待销毁的过期档案时,发现了一份当年保险公司对化工厂事故的初步勘察报告副本!这份报告并未归入警方卷宗,可能是因为当时厂方迅速与家属达成了赔偿(尽管不公),保险理赔并未产生太大纠纷。
凌曜立刻调阅了这份报告。报告内容大部分与警方结论一致,但在一份附件里,保险勘察员提到一个细节:他在事故发生后第二天勘察现场时,在车间一个不起眼的工具柜顶端,发现了一个被遗落的、不属于工厂配发的名牌金属钢笔笔帽。当时认为可能是哪位管理人员或访客遗落的,与事故无关,便随手记录了下来,并未作为重要证物。
报告里还附了一张笔帽的模糊照片,似乎是一个外国品牌logo,但看不太清。
名牌钢笔笔帽?一个与工厂环境格格不入的物件?出现在事故现场?
凌曜立刻想起老邻居提到的“穿着体面的男人”!一个会使用名牌钢笔、穿着体面的人,很可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比如…律师?厂方代表?保险理赔员?
“立刻查当年负责明星化工厂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是哪家?经办人是谁?还有,把这张笔帽照片拿去给品牌专家鉴定,确认品牌和型号!”凌曜感到他们可能触摸到了关键。
笔帽的照片被紧急发送给多位奢侈品鉴定专家。很快,一位专家回复:从形状和隐约可见的logo轮廓判断,这极有可能是某个意大利奢侈品牌的一款限量版钢笔的笔帽,这款钢笔在十几年前价格不菲,使用者非富即贵。
与此同时,当年承保的保险公司也被找到。调取记录显示,当年负责明星化工厂业务及事后勘察的理赔员名叫孙伟,是一名普通员工,早已离职,据原同事说后来回了老家,并无特殊之处。
但凌曜的注意力并未放在孙伟身上。一个普通理赔员,会用如此昂贵的钢笔吗?
“查一下当年那家保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者与明星化工厂有业务往来的律师事务所的代表!”凌曜下令,“重点排查那些可能使用这款钢笔、并且符合‘穿着体面’描述的人!”
范围的缩小带来了突破。调查员发现,当年一家与化工厂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律师事务所,曾指派一名叫高志强的律师,协助厂方处理过事故后的赔偿纠纷事宜。高志强如今已是该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在本市法律界颇有声望。
一位调查员找到了高志强十年前的一张公开照片,是在一次法律论坛上拍摄的。照片上,高志强的西装口袋上,别着的正是一支款式精致的钢笔!虽然看不清细节,但那种气质与“穿着体面”的描述吻合。
凌曜立刻调取了高志强的详细资料。发现他在处理完成工厂赔偿案后不久,就迅速晋升,事业一路顺风顺水。
“找到他现在的地址和行程!立刻对他进行秘密保护!同时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接触询问!”凌曜心跳加速,他们可能找到了目标!
然而,就在外勤人员刚刚部署到高志强住所和办公楼附近时,技侦部门传来了坏消息。
“凌教授!‘灰烬之眼’刚刚登录!他/她访问了本市律师协会的公开网站,查询了…高志强的律师信息页面!停留了超过三分钟!”
对方也锁定了目标!而且速度更快!
“通知高志强本人!立刻说明情况,要求他配合我们的保护措施!所有人员提高警惕!”凌曜对着对讲机吼道。
几分钟后,负责与高志强接触的队员汇报:“凌教授,高志强律师承认当年确实参与了赔偿案,但他声称一切都是依法依规操作,对于□□事故真相并不知情,对于‘沉默的帮凶’的指控表示荒谬和愤怒。他拒绝了我们的保护建议,认为这是对他声誉的侮辱,并表示明天上午他还要照常出庭为一个重要案件辩护。”
“胡闹!”凌曜气得一拳砸在桌上。这种成功人士的傲慢和侥幸心理,往往是最致命的漏洞。
“灰烬之眼”已经亮出了目标。而目标却拒绝戴上护甲。
凌曜感到,一场针对“沉默帮凶”的“审判”,正在以不可阻挡的趋势逼近。
而无辜者的鲜血,很可能成为浇灌这场扭曲“正义”的最终祭品。
他们能在那之前,阻止“灰烬之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