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裂痕 ...
-
周一清晨的阳光被切割成碎片,透过“鼎盛资本”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洒在林舟摊开的季度财报上。报表右下角的红色亏损数字像一道未愈的伤疤,他指尖按上去,凉意透过纸张渗入皮肤——这已经是消费组连续第三个季度没能完成KPI,再这样下去,整个组被拆分只是时间问题。
办公室里,办公桌对面的工位突然被重重撞了一下,文件夹散落一地。
“抱歉。”一道低沉的男声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林舟抬头,撞进一双深黑色的眼睛里。男人穿着剪裁利落的深灰色西装,袖口露出的腕表表盘在光线下闪了一下,他弯腰捡文件的动作流畅且精准,指尖掠过地面时,甚至顺便把林舟掉在桌下的笔也一并拾了起来。
“新上任的投资总监,沈亦臻。”邻座的苏晓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听说从华尔街回来的,上周董事会直接拍板的,专门来整顿咱们这种‘拖后腿’的组。”
林舟握着笔的手指紧了紧。他认识沈亦臻,或者说,曾经认识。七年前在康奈尔的商学院,沈亦臻是站在领奖台上代表毕业生发言的学霸,而他是台下拿着二等奖学金、拼命想跟上进度的普通学生。那时他们唯一的交集,是在图书馆共用过一张桌子,沈亦臻留下的笔记上,公式推导的步骤比教授的板书还清晰。
“林组长,”沈亦臻已经整理好文件,走到他桌前,递过来一份打印好的清单,“这是我筛选出的三个待复盘项目,今天下班前,我要看到每个项目的问题拆解和改进方案。”
纸张上的字迹和当年图书馆里的笔记如出一辙,工整却带着锋芒。林舟抬头,正好对上沈亦臻的目光,对方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熟悉感,只有对工作的审视,像扫描仪一样扫过他的脸,最后落在那份摊开的财报上。
“消费组的问题,不止在项目选择上。”沈亦臻的声音没有起伏,“团队协作效率、风险预判机制,都需要重构。下午三点,会议室开启动会,你负责做现状汇报。”
说完,他转身走向总监办公室,黑色西装的下摆扫过桌角,留下一阵极淡的雪松味。林舟看着那份清单,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边缘——沈亦臻的到来,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而他和他的消费组,正站在风暴眼里。
下午的启动会气氛凝重。沈亦臻坐在主位,手指交叉放在桌前,听着林舟的汇报。当林舟提到“市场环境突变导致项目亏损”时,他突然打断:“市场突变不是借口。三个月前,竞品公司就已经调整了策略,为什么我们的团队没有提前预警?”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舟身上。林舟攥了攥手心,开口时声音很稳:“我们做过风险评估,但当时更倾向于长期市场潜力,低估了短期波动的影响。”
“是低估,还是能力不足?”沈亦臻抬眼,目光锐利,“鼎盛不需要‘倾向于’的判断,需要的是100%准确的结论。”
这句话像一根针,刺破了林舟最后的耐心。他深吸一口气,身体微微前倾:“沈总监,投资不是数学题,没有绝对准确的答案。如果只追求零风险,那我们根本不需要做消费赛道,去买国债更稳妥。”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苏晓在底下拉了拉林舟的衣角,却被他避开了。沈亦臻看着林舟,眼神里终于有了一丝波动,不是愤怒,而是一种复杂难辨的情绪,像水面下的暗流。
“很好。”半晌,沈亦臻开口,声音比刚才低了些,“既然林组长有自己的判断,那接下来,消费组的所有项目,你直接向我汇报。我倒要看看,你的‘长期潜力’,能不能让这个组活下来。”
会议结束后,林舟留在会议室整理文件。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霓虹灯次第亮起,把城市的轮廓勾勒得模糊又繁华。他拿出手机,翻到七年前的照片——图书馆里,他和沈亦臻坐在一张桌子前,阳光落在他们身上,那时沈亦臻还会笑着跟他讨论问题,眼里有少年人的明亮。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沈亦臻发来的消息:“今晚八点,公司楼下咖啡厅,谈一下项目复盘的细节。”
林舟盯着那条消息,手指悬在屏幕上,迟迟没有回复。他知道,这场重逢不是偶然,沈亦臻的到来,不仅是为了整顿业务,或许还有别的什么。而他,不得不踏入这场早已注定的较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