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烟火里的恒温 ...
-
婚后的第一个夏天,林舟和沈亦臻把家安在了上海郊区的一栋小洋房里。院子里种着从云南移栽来的沃柑树苗,还有几盆卢旺达咖啡苗——是阿加莎特意托人寄来的,附言说“希望你们能在自家院子里,喝到自己种的咖啡”。每天清晨,沈亦臻都会早起给树苗浇水,林舟则在厨房准备早餐,煎蛋的滋滋声、咖啡的香气,混着院子里的鸟鸣,成了他们生活最寻常的开场。
这天周末,两人约好去逛早市。清晨的早市挤满了人,新鲜的蔬菜带着露水,活蹦乱跳的鱼虾在水盆里吐着泡泡,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沈亦臻推着小推车,跟在林舟身后,看着他蹲在摊位前认真挑选番茄,指尖轻轻捏着番茄的软硬,像在检查生鲜仓库里的货物。“这个番茄够熟,做番茄牛腩正好。”林舟拿起两个放进推车里,抬头看见沈亦臻正盯着自己笑,忍不住问:“笑什么?”
“觉得这样挺好的。”沈亦臻伸手帮他拂掉沾在衣角的菜叶,“以前总在飞机上、会议室里打转,现在能陪你逛早市、挑蔬菜,比签多大的项目都踏实。”林舟心里一暖,想起去年在巴西赶项目时,两人连着半个月只能在视频里见面,沈亦臻在镜头那头啃着冷掉的三明治,说“等忙完了,咱们就去逛早市,买你爱吃的草莓”。如今愿望成真,平凡的烟火气里,藏着比任何誓言都更实在的幸福。
逛到水产区,沈亦臻停在一个卖梭子蟹的摊位前。摊主是个上海阿姨,笑着问:“小年轻,买蟹给老婆吃啊?今天的蟹肥得很,都是刚靠岸的。”林舟刚想解释,沈亦臻已经拿起一只蟹掂量:“阿姨,要两只最大的,清蒸最鲜。”阿姨麻利地打包好,还不忘叮嘱:“蒸的时候放片姜,去腥!”回去的路上,林舟捏了捏沈亦臻的手:“阿姨说我是你老婆呢。”沈亦臻侧过头,眼底满是笑意:“本来就是。”
中午的餐桌上,清蒸梭子蟹、番茄牛腩、清炒时蔬,还有一碗冰镇的沃柑甜汤——沃柑是李大叔寄来的,特意选了最甜的一批。沈亦臻给林舟剥了一只蟹,把肥美的蟹肉放进他碗里:“尝尝,看阿姨说得对不对。”林舟咬了一口,鲜美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忍不住点头:“比餐厅里的还好吃。”沈亦臻笑着说:“那以后每周都来买,直到蟹季过了。”
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客厅,两人窝在沙发上看电影。电影里讲的是一对情侣跨越山海的故事,林舟靠在沈亦臻肩上,突然说:“你还记得在肯尼亚疟疾那次吗?我以为你不会来的,毕竟当时国内项目也很忙。”沈亦臻握住他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他的指节:“再忙也没有你重要。当时在飞机上,我满脑子都是你有没有按时吃药,烧有没有退。”
林舟想起那天在医院,沈亦臻风尘仆仆地赶来,眼里布满血丝,却第一时间摸他的额头,问他想吃什么。那一刻,他就知道,这个男人会是他一辈子的依靠。“其实我那时候偷偷藏了一颗沃柑,想等你来了一起吃。”林舟笑着说,“结果等你来了,沃柑都放皱了。”沈亦臻也笑了,低头在他发顶印下一个轻吻:“没关系,现在我们有院子里的沃柑树,以后每年都能一起吃新鲜的。”
傍晚的时候,手机响了,是苏晓打来的视频电话。镜头里,苏晓举着刚收到的智利樱桃样品,兴奋地说:“林总、沈总,你们看!这次的樱桃保鲜期又延长了两天,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了!”林舟凑到镜头前,看着鲜红饱满的樱桃,忍不住赞叹:“做得好!下个月的品鉴会,我们一起去智利。”挂了电话,沈亦臻从身后抱住林舟:“想去智利吗?顺便可以去看看樱桃园的星空,去年你不是说很美吗?”林舟点头:“想,不过这次要带上我们院子里的咖啡,煮给当地的农户尝尝。”
夕阳西下,院子里的沃柑树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沈亦臻牵着林舟的手,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手里捧着刚泡好的卢旺达咖啡。咖啡的香气混着晚风,漫过整个院子。“你说,等我们老了,是不是可以把这些项目交给年轻人,然后去云南住一段时间?”林舟看着远处的晚霞,轻声说,“每天去李大叔的果园里帮忙摘沃柑,晚上听他讲村里的故事。”
沈亦臻握紧他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力道:“好啊,到时候我们再在云南种一片咖啡园,早上煮咖啡,下午摘沃柑,晚上坐在院子里看星星。”他顿了顿,转头看向林舟,眼底映着晚霞的余晖,“不管去哪里,只要有你在,就是最好的日子。”
林舟靠在沈亦臻肩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去,把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红色。他想起他们一起走过的这些年,从大学实验室里的青涩梦想,到全球供应链的壮阔版图,再到如今院子里的烟火日常——原来最好的爱情,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奔赴,而是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带着温度的时光;是不管走多远的路,回头时总有那个人在身边,握着你的手,说“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