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岁月酿甜 ...
-
年底的云南比往年更热闹。林舟和沈亦臻回到沃柑种植基地时,李大叔带着全村的农户在村口迎接,孩子们手里拿着刚摘的沃柑,蹦蹦跳跳地围上来,嘴里喊着“林叔叔”“沈叔叔”。阳光下,漫山遍野的沃柑树挂满了橙红色的果实,像一串串小灯笼,风一吹,果香就飘满了整个山谷。
“今年的沃柑糖度达到了16度,比去年还高!”李大叔拉着林舟的手,兴奋地递过一个刚剥开的沃柑,“你们尝尝,这都是用你们教的技术种出来的。”林舟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带着阳光的味道。他看向沈亦臻,对方也正拿着一颗沃柑,眼里满是笑意——他们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来这里时,沃柑的糖度只有12度,损耗率高达30%,农户们愁得睡不着觉,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沃柑基地”。
晚上,农户们在村里的晒谷场摆了长桌宴,桌上摆满了当地的特色菜:清蒸腊肉、酸辣土豆丝、还有用沃柑做的甜汤。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庆祝丰收。李大叔端着酒杯,站起身说:“我这辈子种了四十多年的沃柑,从来没想过能卖到全国,还能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这都要感谢林总和沈总,是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所有人都站起来,举杯向林舟和沈亦臻致敬。林舟看着眼前一张张淳朴的笑脸,突然觉得鼻子发酸。他看向沈亦臻,对方悄悄握住他的手,在他耳边轻声说:“我们做到了。”是啊,他们做到了——不仅实现了当初的梦想,还把这份梦想,变成了照亮别人生活的光。
晚宴结束后,两人沿着田间的小路散步。月光洒在地上,把影子拉得很长。沈亦臻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丝绒盒子——和在新加坡时那个不同,这个盒子更小巧,里面是一枚素圈银戒,戒圈内侧刻着两个小小的字母“L”和“S”,是他们名字的首字母。
“本来想在新西兰给你的,但是在这里,好像更有意义。”沈亦臻单膝跪地,抬头看着林舟,眼里满是认真,“林舟,从大学时和你一起做冷链模型,到现在一起走过这么多国家,我知道,不管未来遇到什么,我都想和你一起面对。你愿意……和我一起把往后的日子,都过成这样甜吗?”
林舟看着单膝跪地的沈亦臻,眼眶突然湿润了。他想起无数个一起奋斗的夜晚:在实验室里熬夜改方案,在肯尼亚的医院里互相照顾,在泰国的暴雨中一起挖排水渠……那些日子里,他们不仅是合作伙伴,更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林舟伸出手,声音有些哽咽:“我愿意。”
沈亦臻把戒指戴在林舟的无名指上,然后起身,紧紧抱住他。月光下,沃柑树的影子轻轻摇晃,远处传来农户们的笑声,还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像一首温柔的歌。“其实我早就准备好戒指了。”沈亦臻在林舟耳边轻声说,“去年在智利的樱桃园,看到漫天的星空时,我就想,一定要早点把你‘定下来’。”林舟笑着捶了他一下:“那你还拖到现在。”
“因为我想找一个最有意义的地方。”沈亦臻松开他,看着他的眼睛,“这里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们温暖的起点。我想在这里,告诉你我最真心的话。”林舟靠在沈亦臻的肩上,感受着对方的体温,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这枚戒指不是终点,而是他们爱情的新起点——未来,他们还会一起去新西兰看猕猴桃花,去巴西看柑橘园,去更多的地方,把彼此的爱情,酿成岁月里最甜的酒。
第二年春天,他们在新西兰的猕猴桃园举办了简单的婚礼。没有盛大的排场,只有几个亲密的朋友和合作伙伴:肯尼亚的卡玛带着妻子和孩子来了,手里拿着刚摘的牛油果;卢旺达的阿加莎带来了自己种的咖啡,还有她儿子写的信;李大叔则带来了一箱最甜的沃柑,说要让大家尝尝“中国的味道”。
婚礼当天,新西兰的猕猴桃园开满了白色的花,微风一吹,花瓣就像雪花一样飘落。沈亦臻穿着白色的西装,袖口上戴着那对刻满地标的袖扣;林舟穿着浅色的衬衫,无名指上的素圈银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们站在花丛中,交换戒指,许下誓言:“往后余生,风雨同舟,岁月共甜。”
仪式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来自不同国家的美食:肯尼亚的牛油果沙拉、卢旺达的手冲咖啡、中国的沃柑甜汤,还有新西兰的蜂蜜蛋糕。卡玛举起酒杯,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祝林总、沈总永远幸福!就像我们的牛油果一样,新鲜又甜蜜!”
林舟和沈亦臻相视一笑,举杯回应。阳光下,他们的戒指反射出温柔的光,就像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却在岁月的沉淀中,越来越甜,越来越坚定。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风景等着他们去看,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去写,但只要彼此并肩,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因为他们的爱情,就像他们打造的冷链技术一样,永远恒温,永远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