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三人的融合与破茧的初章 ...
-
画室里,画架上、颜料还带着潮气、尚未完全干透的油画《茧》静静立着,那是他试图用色彩和更具包容性的画布,去融合、去理解这些碎片的一次笨拙冲锋。
灰蓝的基调,扭曲的线条,以及那团用刮刀堆砌出的、混合了胭脂红与钛白的“茧”,都昭示着他内心的挣扎与混乱。
楚易观这两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来到这里,待上许久。
今天没过多久,楚易观就离开画室,来到了暗房。
暗房的红色灯光,如同心跳般持续脉动。
楚易观再次置身于这片隔绝了现实、只忠于光影与化学反应的领地。
空气中醋酸与定影液的气味,比上一次更加浓烈,仿佛浸透了他连日来的纷乱心绪。
工作台上,散落着那晚冲洗出来的照片——李郁棠的舞,聂清柰的静,潘夏槃的动。它们像来自不同世界的碎片,冰冷地记录着过去,却无法指引未来。
李郁棠那句话,言犹在耳:“记录本身,就是一种介入……你必须承担这份‘见证’所带来的后果。”
他介入了。深刻地介入了。后果便是此刻缠绕在他心头的、理不清剪还乱的情感丝线。
他深吸一口气,将目光从照片上移开,落在了那台老旧的宾得放大机上。一个新的、近乎偏执的念头,在他脑海中生成。
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呈现单一的瞬间。他想要“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融合了所有观察与感受的“真实”。
他选择了李郁棠在舞台上起舞的底片,放入放大机片夹。调整焦距,那个孤独挣扎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曝光台上。
但他没有放入整张相纸,而是小心翼翼地将一小条试条纸放在投影图像的一角,用黑色卡纸将其余部分全部遮盖。
他又借着红光仔细调整卡纸的位置,在投影图像上精准切割、遮挡,只留下李郁棠伸展的手臂和部分挣扎的面部表情,将画面其余区域彻底挡严。
接着,他取出试条纸,换上一张相纸,按下开关,进行第一次局部曝光。
然后是显影,影像在药液中缓缓浮现,李郁棠舞蹈的局部愈发清晰,每一寸线条里都裹着张力与藏不住的痛苦。
他移开卡纸,取出李郁棠的底片,换上另一张——那是聂清柰在图书馆窗边低头阅读的侧影底片。
他重新调整卡纸角度,只让聂清柰柔和的轮廓与周身静谧的光影,恰好填补进方才李郁棠影像旁的空白处,确认位置无误后,再次按下开关曝光。
显影液里,聂清柰的安静侧影渐渐清晰,像一段温柔的注解,轻轻叠在李郁棠激烈的舞姿旁,中和了几分尖锐的痛感。
第三次,他换上潘夏槃在田径场上起跑瞬间的底片。
这次他特意选取了她腿部肌肉绷紧、满是爆发力的线条,还有被风扬起的发梢,要让这股鲜活跃动的生命力,冲破前两者构成的相对静态画面。
调整好卡纸遮挡范围,他进行了最后一次局部曝光。
整个过程繁琐又精密,像在暗房里进行一场视觉的炼金术。
他在红色安全灯下专注操作,凭着指尖对器材的触感和脑海里的画面记忆,把三个截然不同的瞬间、三个各有棱角的灵魂,一点点压缩在同一张相纸的方寸之间。
当最终完成所有曝光,将相纸轻轻浸入显影液时,楚易观的心跳几乎停了半拍。
影像在红光里,以一种缓慢却神奇的速度浮现、交织、融合。
画面中心,是李郁棠挣扎的舞姿,藏着规则下的压抑与不甘的反叛;一侧,是聂清柰静谧的侧影,裹着精神层面的理解与无声的守护;另一侧,是潘夏槃奔腾的腿部线条,带着原始的生命力与毫无保留的冲击。
三个影像的边缘相互渗透,灰蓝的冷、暖赭的柔、灼热的红……不同色调与质感碰撞在一起,竟生出一种奇异的和谐——满是矛盾,却又浑然一体。
这不再是客观的记录,而是主观的创造。是楚易观内心世界,在相纸上的完整显影。
他凝视着这张多重曝光的相片,久久没动。照片里的她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反倒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独属于他青春的情感生态:相互对抗,却又彼此依存;满是矛盾,却又彼此补充。
他拿起这张还带着药液潮气的相片,走出暗房,来到隔壁画室的画架旁,轻轻放在《茧》旁边。
就在这一瞬,他忽然懂了。
照片上的“融合”,是技术层面的拼接,是视觉上的整合;而油画《茧》,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那团混乱交织、始终找不到出口的情绪集合体。
李郁棠是织就“茧”的丝线,坚韧里裹着冰冷;聂清柰是茧内微弱的暖光,悄悄递来慰藉;潘夏槃则是藏在茧里、试图从内部冲破束缚的灼热力量。
他从前总以为,自己是在观察她们、描绘她们。直到此刻才惊觉,他笔下的《茧》,囚禁的从来不止李郁棠的灵魂,还有他自己。
他被困在了“观察者”的身份里,困在了对三种不同美好既贪恋又犹豫的纠结里,更困在了害怕选择、害怕伤害、也害怕承担后果的怯懦里。
潘夏槃的吻,是外力给“茧”的一次猛击;聂清柰的《小王子》,是内力向“茧”的一次渗透;李郁棠的高冷,则是裹着“茧”的持续低温。这一切,都在推着这个“茧”,慢慢走向临界点。
他拿起画室里的画笔,蘸取了一点极稀的、近乎透明的白色颜料。没有在油画上添任何新的形象,只是带着相片坐在画室的长椅上,静静等着它彻底晾干。等纸面泛干,他走到相片前,用极细的笔尖,在相片背面写下一行字:
“显影·融合·未知”
之后,他做了一件连自己都没预料到的事——将这张融合了三人影像的照片,小心展平,轻轻贴在了油画《茧》的背面。
让技术层面的融合,支撑起情感里的困局;让外在的见证,背负起内心的挣扎。
做完这一切,他瘫坐在画室的椅子上,只觉得前所未有的疲惫,可在这份疲惫深处,又藏着一丝微弱的、想要破茧而出的冲动。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只满足于“记录”和“融合”了。他必须找到一种方式,去回应,去面对,甚至……去打破这个由他和她们共同编织的“茧”。
这个“茧”,是束缚,却也藏着蜕变的可能。
至于下一步该怎么走,他依旧迷茫。但至少,他不再试图逃避那些纷乱的色彩,而是开始学着去理解,这“茧”本身的意义。
他的青春物语,从安全的观察,到被迫的介入,如今,终于走到了必须自我突破的十字路口。
显影已然完成,融合只是过程,真正的破茧,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