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三色的碰撞与四人的方舟 ...

  •   旧书库的尘埃,因那个破茧的约定而拥有了全新的重量。企划的种子既已播下,接下来便是笨拙却充满热忱的培育期。
      楚易观熬了两个通宵,将脑海中的构想细化成一份长达十五页的《“破茧·多维青春映像展”企划案》。
      从主题阐释到空间布局,从技术需求到预算明细,他甚至用速写本画出了初步的展陈效果图。这份企划案,是他交出的第一份“投名状”。
      第一次正式筹备会,依旧在放学后的旧书库。空气中除了书卷气,还多了一丝项目启动的紧张感。
      楚易观将打印好的企划案分发给三人。李郁棠接过,立刻进入状态,指尖快速翻动纸页,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专业的姿态让旧书库瞬间有了临时指挥部的气场。
      “整体构思有创意,视觉部分尤其突出。”她首先肯定,随即话锋一转,“但流程节点模糊,风险预案缺失。投影设备在非标准展厅的稳定性、音响系统的声场覆盖,这些技术细节都需要专人对接和测试。预算表中,耗材部分估算偏低,应急费用栏是空的。”
      她抬起头,目光锐利,“楚易观,理想需要建立在可行性之上。”
      楚易观虚心接受,这些确实是他作为艺术生视野的盲区。“技术对接和流程细化,需要会长你的资源和人脉。”
      “可以。我会协调电教组和后勤部。”李郁棠拿出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快速记录,“但你们需要提供详细的技术需求清单。”
      潘夏槃听得有点头大,她更关心实际参与的部分。她哗啦啦翻到关于“力量象征”环节的页面,指着效果图:
      “这个静态造型我觉得不够劲儿!光是站着太傻了,得加点动态元素!比如,我虽然不能跑,但我可以做力量训练啊!把哑铃、弹力绳什么的搬进展厅,现场演示!这才叫‘势能’!”
      这个提议出乎意料,带着潘夏槃式的粗粝真实感。
      聂清柰轻声提出顾虑:“训练器材……会不会破坏整体的艺术氛围?”
      “要的就是这种冲突感!”潘夏槃眼睛发亮,“就像楚易观画里那种乱糟糟又带劲的感觉!”
      楚易观沉吟片刻,脑中飞快构图:“可以。把训练区域设计成一个‘能量核心区’,用射灯聚焦,与周围相对静谧的影像区形成强烈对比。夏槃,你需要提供你的训练计划和能展示的动作清单。”
      “包在我身上!”潘夏槃用力拍胸脯,拐杖都晃了晃。
      轮到聂清柰。她捧着企划案,像捧着一件易碎的珍宝。“我为舞蹈区挑选了几首配乐备选,也初步筛选了一些诗歌。”
      她将一份手写的清单推到大象桌中央,字迹娟秀,“但我在想,文字的出现方式,是否可以更……互动一些?不只是贴在墙上。”
      她顿了顿,鼓起勇气说:“比如,用透明的纱幔垂挂,将诗句投影在上面,或者让观者通过触碰某个装置,触发一段对应的语音朗读?”
      这个想法让楚易观眼前一亮。“交互设计!太好了!这能极大提升沉浸感。清柰,你需要负责录制语音,你的声音很适合。”
      聂清柰的脸微微泛红,但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李郁棠也投来认可的目光:“交互装置我可以咨询技术社团,但内容录制和后期需要你们独立完成。”
      会议在高效且时有火花碰撞的氛围中推进。
      李郁棠是冷静的舵手,掌控着方向与节奏;潘夏槃是澎湃的引擎,提供着原始的动力与冲击;聂清柰是细腻的调律师,编织着情感的脉络与呼吸;而楚易观,则是那个努力将所有这些元素整合到同一张蓝图上的建筑师。
      分歧在所难免。在为展览主视觉色调争论时,潘夏槃喜欢高饱和的、具有冲击力的颜色,李郁棠坚持高级灰的质感,聂清柰则倾向于柔和的中间色调。三人各执一词,眼看要陷入僵局。
      楚易观看着速写本上那幅《茧》,忽然有了主意。
      “或许,我们不需要统一。”他打断争论,“就让冲突本身成为主题。入口区用会长的高级灰,象征规则与秩序;过渡区用清柰的柔和色调,代表精神领域;核心展区用夏槃的强烈色彩,爆发生命力。最后,在出口处,让三种色调交融,形成我们自己的‘破茧之色’。”
      这个“求同存异”的方案,巧妙地将矛盾转化为了特色,获得了三人的一致认可。
      合作的魔力开始显现。他们不再仅仅是怀着复杂情愫的少男少女,更是为了共同目标而战的伙伴。
      潘夏槃会一边抱怨李郁棠“规矩多”,一边乖乖按要求提交训练动作说明;李郁棠会在公事公办的邮件往来中,偶尔夹带一句对聂清柰所选诗歌的简短赞赏;聂清柰则会悄悄为熬夜修改效果图的楚易观,泡上一杯温度刚好的蜂蜜水。
      这艘名为“破茧”的方舟,在四人略显笨拙却无比认真的协作下,正一点点地龙骨成型,扬帆待航。
      这天傍晚,楚易观最后一个离开旧书库。他锁好门,转身时,发现李郁棠站在走廊尽头的窗边,似乎特意在等他。
      夕阳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她没有看他,而是望着窗外。
      “楚易观,”她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显得有些飘忽,“你比我想象的,更懂得如何‘构筑’。”
      这不是对学生会委员的评价,而是对“楚易观”这个个体的认可。
      楚易观停下脚步,心中微动。
      “是因为,”他回答,“我开始学着,不再只拆解‘茧’的结构,而是尝试去理解编织它的每一根丝线。”
      李郁棠闻言,缓缓转过头。夕阳的金光在她清冷的眼底跳跃了一下,像冰层下终于涌动的暖流。她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极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点头。
      然后,她转身,鞋跟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坚定,一步步走向她的战场。
      对于四人而言在这艘共筑的方舟上,他们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
      前方,是未知却令人无比期待的海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