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山河印记 ...

  •   夜色渐深,湿地边的凉意愈发明显。林墨感觉到怀中苏念轻轻打了个寒颤,便不着痕迹地松开了怀抱,将风衣外套脱下来,披在了她肩上。

      “回去吧,夜里凉。”她的声音恢复了平日里的平稳,但动作间的体贴却与以往不同。

      苏念裹紧带着林墨体温和气息的风衣,点了点头。两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手很自然地牵在了一起。指尖相扣,掌心传来的温度驱散了夜色的清寒。她们没有再谈论那些沉重的话题,只是安静地走着,听着彼此的脚步声和远处隐约的虫鸣,仿佛要将这片星空下山河的静谧,一同带回那间点着暖黄灯光的老宅。

      回到小院,阿嬢已经歇下了,只有他们房间的窗户还透出光亮。苏念的房间在二楼,木质楼梯有些陡峭,走起来吱呀作响。林墨跟在她身后,下意识地伸手虚扶着她的腰,直到她安全踏上楼板。

      房间比林墨想象的还要简单。除了一张木床、一个画架、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几乎再无他物。但处处都充满了苏念生活的痕迹——墙上贴着几张未完成的速写,桌角堆着翻阅过的书籍和笔记,窗台上晾着几支洗净的画笔,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矿物颜料和淡淡野花混合的独特气息。

      “这里……有点乱。”苏念有些不好意思地快速收拾了一下散落在椅子上的画稿。

      “还好。”林墨的目光扫过房间,最后落在靠墙放置的一张简易折叠床上——那是苏念提前问驻地负责人借来的。“我睡这里?”

      “嗯!”苏念连忙点头,“床单被褥都是干净的,我晒过了!”

      林墨走过去,摸了摸那床散发着阳光味道的棉布被褥,点了点头。

      洗漱是在院子一角公用的水房。没有热水器,需要用暖水瓶里的热水兑着凉水。林墨看着苏念熟练地操作,自己也依样画葫芦。冰凉的井水接触到皮肤,让她微微蹙眉,但看着苏念坦然的样子,她什么也没说。

      当两人终于收拾妥当,各自在床边坐下时,时间已近午夜。房间里只亮着一盏光线柔和的台灯,窗外是沉沉的夜色和榕树模糊的轮廓,万籁俱寂。

      “累了吧?早点休息。”苏念看着林墨眼下淡淡的阴影,轻声说。

      林墨摇了摇头,目光落在窗外的夜色上:“这里很安静。” 不同于城市夜晚那种被各种噪音填充的、虚假的寂静,这里的静是纯粹的,深沉的,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刚开始有点不习惯,后来就觉得,这种安静能让脑子也变得清楚。”苏念抱着膝盖,下巴搁在膝盖上,看着林墨的侧影,“学姐,你明天……有什么想做的吗?或者想去哪里看看?”

      林墨转过头,看向她:“看你画画。”

      苏念愣了一下:“看我画画?”

      “嗯。”林墨的语气很自然,“想看看,你是怎么‘找到’那些颜色的。”

      苏念的心像是被羽毛轻轻拂过,泛起一阵柔软的涟漪。她用力点头:“好!”

      这一夜,两人分别躺在各自的床上,中间隔着几步的距离。房间里很安静,能清晰地听到彼此的呼吸声。苏念因为兴奋和一点点紧张,有些睡不着,偷偷侧过身,借着窗外微弱的月光,看着对面床上林墨安静的睡颜。她似乎睡得很沉,呼吸均匀,平日里略显冷硬的眉眼在睡梦中舒展开来,带着一种难得的柔和。

      苏念看着看着,心里被一种巨大的、安稳的幸福填满,不知不觉也沉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苏念是被窗外鸟鸣和隐约的炊烟气息唤醒的。她睁开眼,发现对面的折叠床已经收拾整齐,林墨不在房间。她心里一紧,连忙起身下楼。

      院子里,晨曦微露,空气清冽。林墨正站在那棵大榕树下,仰头看着什么。她依旧穿着昨天的休闲装束,但外面套了一件苏念放在椅子上的、沾了不少颜料的旧工装外套,看起来竟有几分奇异的和谐。

      “学姐?”苏念走过去。

      林墨回过头,神色平静:“醒了?阿嬢在准备早餐。”她指了指榕树粗壮的枝干,“这棵树,形态很特别。”

      苏念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虬结的枝干在晨光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画过它很多次,每次感觉都不一样。有时候觉得它像个沉默的守护者,有时候又觉得它藏着很多故事。”

      林墨点了点头,没有评价,只是说:“先去吃早餐?”

      早餐是简单的米线和新鲜的豆浆。吃饭时,林墨问起苏念今天的创作计划。

      “我想去湿地那边,”苏念吸溜着米线,眼睛发亮,“昨天傍晚的光线给了我灵感,我想试试捕捉晨雾将散未散时,水和天的交界那种朦胧的感觉。”

      “需要我帮忙拿东西吗?”林墨问。

      “不用不用,”苏念连忙摆手,“我习惯了,就一个画架和一个颜料箱。不过……”她狡黠地眨了眨眼,“你可以来做我的‘首席观众’。”

      于是,早饭过后,苏念背着画具,林墨跟在她身边,两人再次来到了湿地边。清晨的湿地笼罩在一层薄纱般的雾气中,远山如黛,水天一色,界限模糊而富有诗意。

      苏念选好位置,利落地支起画架,挤好颜料,然后便完全沉浸到了创作中。她时而凝神远眺,时而快速在画布上涂抹,眼神专注,整个人仿佛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了一体。

      林墨没有打扰她,只是在离她几步远的一块干燥的草地上坐下,静静地看着。她看着苏念如何观察光线变化,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用笔触去表现水汽的氤氲和光线的穿透感。这个过程,比她看任何 finished artwork 都更让她触动。她看到了艺术诞生前的那种原始的、充满生命力的挣扎与探索。

      偶尔,苏念会停下来,退后几步,歪着头看效果,嘴里念念有词。有时,她会皱起眉头,用刮刀刮掉不满意的部分;有时,她又会因为偶然得到的一个美妙效果而眼睛发亮,像个得到心爱糖果的孩子。

      林墨看着她脸上丰富而真实的表情,看着她沾满颜料的手指和专注发光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她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创作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情感的燃烧和生命的投入。

      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晨雾,湿地的景色变得清晰明朗起来。苏念的画布上,也渐渐呈现出一片朦胧而富有光感的蓝灰色调,水天交融,气息生动。

      她终于长舒一口气,放下了画笔,转过身,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晕和满足的笑容,看向林墨:“怎么样?”

      林墨站起身,走到画架前,仔细看着那幅尚未完全干透的画。她没有立刻评价,而是看得很认真。

      “这里,”她指向画布上水天交界处那一抹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暖粉,“是日出时,云层后面透出来的光?”

      苏念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你看出来了?!我还以为没人会注意到这个细节!”她兴奋地指着远处的天际,“就是那里!就那么一瞬间,就被雾气遮住了,但我看到了,就觉得一定要画下来!”

      林墨看着她因为被理解而闪闪发亮的眼睛,嘴角微微扬起:“很微妙,但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她顿了顿,补充道,“像希望。”

      苏念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她没想到林墨会用这样一个词。她画的时候,只是本能地觉得那抹转瞬即逝的光很美,想要留住它。而林墨,却读出了更深层的意味。

      “学姐……”她喃喃道,心里充满了被懂得的巨大感动。

      林墨抬手,轻轻拂开她额前被汗水粘住的一缕碎发,动作自然:“回去吧,太阳大了。”

      回去的路上,苏念依旧沉浸在创作的兴奋和被理解的喜悦中,叽叽喳喳地说着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林墨大多安静地听着,偶尔回应一两句。

      下午,苏念带着林墨在村子里随意走走。她们去了那个小小的扎染作坊,看手工艺人如何用板蓝根染出深浅不一的蓝色;去了村口的集市,苏念像个本地通一样,跟摆摊的嬢嬢用半生不熟的方言讨价还价,给林墨买了一个用草编的小蜻蜓;她们甚至还跟着几个放羊的孩子走了一段,看羊群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

      林墨始终安静地跟着,观察着,尝试着。她喝下了苏念递过来的、味道古怪的本地野菜汤;她学着苏念的样子,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山发呆;她在苏念的怂恿下,甚至笨拙地尝试了一下那个老式的木梭,结果把丝线弄得一团糟,引得苏念哈哈大笑。

      夕阳西下时,她们坐在院子里的石阶上,看着天边的晚霞将苍山和湿地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

      “明天……”苏念看着晚霞,轻声说,“你就要走了吧?”

      “嗯。”林墨应道,下午的航班。

      短暂的沉默后,苏念转过头,看着林墨被霞光映照得格外柔和的侧脸,很认真地说:“学姐,谢谢你来看我。”

      林墨也转过头,看着她。霞光中,苏念的眼睛像两汪清澈的泉水,倒映着天空的色彩和她自己的身影。

      “也谢谢你,”林墨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入苏念耳中,“让我看到这样的你,和这样的世界。”

      山河无声,却在彼此的心中都刻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一次短暂的探访,没有改变任何宏大的计划,苏念将继续她的驻留,林墨也将回到她的城市。但它像一道温暖的光,照进了她们各自前行的道路,让她们更加确信,无论相隔多远,她们都在彼此的注视下,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生长。

      而这份跨越山河的懂得与支持,将成为她们未来路上,最坚实的力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