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痕迹与光芒 ...
-
开幕日的阳光,似乎都比往日更加慷慨明亮。苏念醒得极早,或者说,她几乎一夜未眠。不是紧张,而是一种奇异的、混合着兴奋与平静的期待感,像潮水般在她胸中涌动。
她轻手轻脚地起床,没有惊醒身旁还在沉睡的林墨。晨光熹微中,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逐渐苏醒的城市。今天,她的世界将迎来一次小小的、却至关重要的曝光。
腰间忽然环上一双温暖的手臂,林墨带着睡意的、沙哑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这么早?”
苏念放松地靠进她怀里,握住她交叠在自己身前的手。“睡不着。”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等待考试成绩公布。”
林墨的下巴轻轻蹭了蹭她的发顶,手臂收紧。“不是考试,”她的声音沉稳而肯定,“是展示。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勇敢地展示出来。”
这句话像定心丸,抚平了苏念心底最后一丝涟漪。她转过身,环住林墨的脖颈,在她唇上印下一个轻柔而郑重的吻。“谢谢你来,学姐。”
林墨回应了这个吻,短暂却充满力量。“我一直在。”
上午,两人一起去了展览现场做最后的检查。书店已经布置妥当,窗明几净,画作在精心调试的灯光下,散发着沉静而动人的光彩。苏念穿梭在小小的展厅里,最后一次调整画框的角度,确认每幅画下方的标签信息,检查宣传折页是否摆放整齐。她的动作细致而专注,像对待即将出征的士兵。
林墨则安静地站在入口处,目光扫过整个空间。这里充满了苏念的气息——她画笔下的山河,她捕捉的痕迹,她灌注的情感。这个小小的展厅,像是一个被精心构建的、属于苏念的独立宇宙。她看着苏念忙碌的背影,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骄傲。
傍晚六点,开幕酒会准时开始。
最初的来宾是苏念邀请的几位驻地期间认识的艺术家朋友和书店的熟客。气氛轻松随意,大家端着酒杯,在画作前驻足,低声交谈。苏念穿着一条简单的黑色连衣裙,头发利落地挽起,脸上带着略显腼腆却真诚的笑容,应对着朋友们的祝贺和提问。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来宾渐渐多了起来。有通过社交媒体宣传慕名而来的艺术爱好者,有本地的文艺评论人,甚至还有一两家小媒体的记者。展厅开始变得拥挤,人声嘈杂起来。
苏念被不断涌来的人群包围着。有人询问创作灵感,有人探讨技法,有人单纯表达喜爱,也有人提出尖锐的质疑。她努力保持着微笑,一一回应,但渐渐地,她感到有些应接不暇,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大脑因为信息过载而开始有些空白。
就在她面对一位评论人连珠炮似的、关于“后现代语境下在地性表达的局限性”的提问,感到有些招架不住时,一个平静的声音在她身侧响起:
“李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苏念《痕迹》系列中对‘时间物质性’的呈现角度来探讨。”
是林墨。她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中端着两杯香槟,自然地递了一杯给那位评论人,自己则站在苏念身边,姿态从容,语气不卑不亢。她没有代替苏念回答,而是巧妙地引导了话题的方向,并给了苏念一个缓冲和思考的空间。
苏念瞬间领会,深吸一口气,接过林墨递来的“接力棒”,顺着她引导的方向,清晰而深入地阐述了自己在《痕迹》系列中,试图通过物质表面的变化来记录时间流逝与生命印记的创作理念。
她的阐述带着艺术家的感性,却又逻辑分明,那位评论人听得频频点头,之前的咄咄逼人也化作了认真的探讨。
林墨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只在苏念偶尔卡壳时,用一个眼神或一个细微的表情给予鼓励和提示。她像一道无声的屏障,替苏念挡去了部分过于汹涌的关注,又像一个精准的导航,在她即将偏离航道时,不着痕迹地将她引回正确的方向。
有了林墨在身边,苏念渐渐找回了节奏和自信。她不再慌乱,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各种交谈,甚至开始主动与来宾交流,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酒会过半,气氛愈加热烈。苏念趁着间隙,拉着林墨走到展厅稍微安静的角落,靠在墙上,长长舒了口气。
“还好吗?”林墨看着她微微泛红的脸颊,低声问。
苏念用力点头,眼睛亮得惊人,带着经历挑战后的兴奋与释然:“嗯!刚才差点被那位李老师问住,多亏了你!”
“是你自己反应快。”林墨抬手,轻轻将她额前一缕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动作自然亲昵,“应对得很好。”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穿过人群,朝她们走来——是苏念的姐姐,苏晴。
苏晴今天打扮得依旧精致干练,她走到苏念面前,目光先是快速扫过整个展厅,然后落在苏念身上,眼神复杂,有惊讶,有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
“姐,你来了!”苏念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惊喜。她没想到苏晴真的会来。
“嗯。”苏晴应了一声,目光转向一旁的林墨,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态度算不上热情,但也没有了以往的尖锐。她的注意力很快被墙上一幅名为《根》的画作吸引。那幅画画的是驻地那棵百年榕树盘根错节的根部特写,苍劲有力,充满了生命的韧性。
苏晴在那幅画前站了许久,才转过身,看向苏念,语气是难得的平和:“这些画……和你以前在学校画的,很不一样。”
苏念的心提了起来,等待着下文。
“更……沉得下去了。”苏晴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有了分量。”
这句评价,简单,却直击核心。苏念的眼眶瞬间就热了。她知道,这对于一向追求“稳定”和“成功”标准的姐姐来说,已经是极高的认可。
“谢谢姐。”她声音有些哽咽。
苏晴看了看她,又瞥了一眼始终安静站在苏念身侧、存在感却无法忽视的林墨,轻轻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许多:“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好好走下去。”她从手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给苏念,“开幕礼物。”
苏念接过,打开,里面是一条细细的铂金项链,吊坠是一个小小的、抽象的画笔画筒造型,简洁而别致。
“姐……”苏念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这不仅仅是礼物,更是一种迟来的、无声的认可与祝福。
苏晴拍了拍她的肩膀,没再多说,转身又去欣赏其他画作了。
苏念握着那个小小的项链,看着姐姐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她转头看向林墨,林墨对她露出一个极浅却温暖的笑容,轻轻握了握她的手。
所有的坚持,所有的挣扎,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回应。
酒会接近尾声,人群渐渐散去。展厅里恢复了安静,只剩下她们两人和正在收拾的工作人员。空气中还残留着酒香、香水味和淡淡的兴奋气息。
苏念走到展厅中央,环顾四周。她的画作静静地悬挂在墙上,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仍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关于山河、痕迹与希望的故事。一种巨大的、混合着成就感、疲惫与无限感慨的情绪,将她淹没。
林墨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而立。
“感觉怎么样?”她问。
苏念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转过头,看向林墨。她的眼睛因为激动和泪水而格外明亮,像落入了整条星河。
“像做了一场很长很真实的梦。”她轻声说,嘴角扬起一个无比灿烂又带着泪光的笑容,“而现在,梦醒了,但梦里的一切,都真实地留在了这里。”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指了指墙上的画。
林墨看着她,看着她眼中那份历经洗礼后愈发璀璨的光芒,看着她身上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无法被忽视的自信与力量。她知道,眼前的这个女孩,已经真正地破茧成蝶,飞向了她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她伸出手,不是握手,也不是拥抱,而是轻轻捧住了苏念的脸颊,拇指温柔地拭去她眼角残余的泪痕。她的目光深邃而专注,如同夜空中最恒久的星辰。
“苏念,”她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郑重的、宣告般的意味,“这不是梦的结束。”
她微微俯身,额头轻轻抵上苏念的额头,呼吸交融,目光胶着。
“这是你光芒的开始。”
话音落下,她吻了上去。
这个吻,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它不带情欲,不涉索取,只有无尽的珍视、澎湃的骄傲,与一种跨越了漫长时光、终于尘埃落定的、深沉如海的愛意。
在空旷的、承载了她梦想起航的展厅里,在那些记录了山河痕迹与内心光芒的画作注视下,她们交换了这个象征着新生与开始的吻。
痕迹已被铭记,光芒正待绽放。
而她们的未来,如同这展厅外无垠的夜空,充满了无限可能,与彼此携手共赴的,璀璨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