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归途与序章 ...

  •   展览结束后的几天,像一场喧嚣过后缓慢平息的潮水。苏念的生活节奏却没有立刻慢下来。那场名为“痕迹与光芒”的个展,在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她身处的这座城市小小的文艺圈子里,漾开了一圈不大不小的涟漪。

      最初是几家本地艺术自媒体的报道,用词不算热烈,但都肯定了她在“在地性”表达上的探索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沉静力量。接着,开始有私人收藏家通过书店联系她,询问《织》和《痕迹》系列中几幅作品的价格。甚至,一家颇具声望的公共美术馆的策展人也发来了邮件,表示对她的创作脉络很感兴趣,邀请她参加一个关于“青年艺术家本土实践”的论坛。

      这些反馈,像一颗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让苏念的心湖久久无法平静。她捧着手机,反复阅读那些邮件和评论,时而兴奋,时而恍惚。梦想照进现实的光芒,比她想象的更加刺眼,也更加……真实。

      林墨将她的反应看在眼里,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是在苏念又一次因为某个收藏家的询价而紧张地征求她意见时,放下手中的案卷,平静地问:“你在担心什么?”

      苏念咬着嘴唇,眉头微蹙:“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价。定高了,怕显得狂妄;定低了,又觉得对不起自己那些熬过的夜和走过的路。而且,卖掉它们……好像有点舍不得。”那些画,不仅仅是作品,更是她一段生命的浓缩,是她在迷茫与挣扎中亲手挖掘出的宝藏。

      林墨走到她身边,拿起那张记录着询价信息的便签纸,看了看,又放下。“苏念,”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稳定,“价值,首先由创造者自己认定。你的时间,你的才华,你的情感投入,这些都是成本。市场会给出它的价格,但你不必被它定义。”她顿了顿,看向苏念的眼睛,“至于舍不得……很正常。但作品被收藏,意味着它找到了懂得欣赏它的归宿,会继续在另一个空间里发光。这本身,也是一种延续。”

      她的话像一把梳子,轻轻理顺了苏念心中纷乱的毛线团。苏念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坚定:“我明白了。”

      她开始学着以更专业的态度来处理这些“后展览”事宜。她参考了同类艺术家的市场价格,结合自己作为新人的定位,给出了一个合理且自信的报价。她认真回复策展人的邮件,准备论坛的发言稿,将自己从云南到此次个展的思考与实践,梳理成清晰的脉络。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不再仅仅是那个埋头创作的画家,她开始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从业者”。这个过程充满挑战,却也让她看到了自身更多的可能性。

      生活似乎步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开阔的轨道。白天,苏念在画室里创作新的作品,或者处理展览带来的后续事务;晚上,她和林墨一起吃饭,分享一天的见闻,或者各自安静地看书、工作。她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成熟的、舒适的相处模式。既有各自独立的空间与追求,又有紧密交织的情感与生活。

      一个周五的晚上,林墨比平时回来得稍晚一些。她手里拿着一个长长的、用牛皮纸仔细包裹的筒状物。

      “给你的。”她将东西递给正在沙发上翻看艺术杂志的苏念,语气平常,眼神里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期待。

      苏念疑惑地接过来,入手沉甸甸的。她小心地拆开牛皮纸,里面是一个结实的硬纸画筒。她打开盖子,从里面缓缓抽出一卷画布。

      当她将画布完全展开在客厅光滑的地板上时,她愣住了,呼吸在瞬间停滞。

      是那幅《归途》。

      画面上,是云南驻地那条熟悉的、蜿蜒向上的青石板路,路两旁是古朴的白族民居,远处是苍山模糊而温柔的轮廓,路的尽头,隐没在晨光和雾霭之中。整幅画笼罩在一种宁静而充满希望的暖灰色调里,笔触细腻,情感充沛——这是她离开云南前完成的最后一幅作品,也是她认为自己那段“山河之旅”最圆满的句点。

      她记得这幅画当时被一位很喜欢它的驻场艺术顾问收藏了。怎么会……

      她猛地抬起头,看向林墨,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询问。

      林墨在她身边蹲下,目光落在画作上,语气平静地解释:“展览结束后,我联系了那位顾问,买下了它。”

      苏念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又酸又胀,几乎说不出话来。“为……为什么?”她的声音带着颤抖。

      林墨的指尖轻轻拂过画布上那条通往远方的石板路,动作轻柔。“因为,”她抬起眼,看向苏念,目光深邃而温柔,“这是你的‘归途’。”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一个字都重重敲在苏念的心上:“也是我的。”

      苏念的眼泪瞬间决堤。她明白了。这幅画,记录的不仅仅是她离开云南的归途,更是她们两人,在经历了漫长的分离、挣扎、成长与和解之后,最终走向彼此的归途。这条路,崎岖蜿蜒,布满了泪水和伤痕,却也充满了星光与希望,最终通向了这个她们共同拥有的、名为“家”的终点。

      林墨买下它,不是为了投资,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珍藏。珍藏这段对她们而言都至关重要的记忆,珍藏她们共同走过的这条路,珍藏这个来之不易的、彼此都成为了更好自己的结局。

      苏念扑进林墨怀里,紧紧抱住她,泪水浸湿了她昂贵的丝质衬衫。她哽咽着,语无伦次:“学姐……谢谢你……谢谢你把它带回来……谢谢你……一直都在……”

      林墨回抱着她,手臂有力而温暖,轻轻拍着她的背,任由她的眼泪濡湿自己的肩头。她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只是这样静静地抱着她,用自己的体温和心跳,传递着无声的承诺与爱意。

      过了许久,苏念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她从林墨怀中抬起头,眼睛和鼻子都红红的,像只委屈的小兔子,嘴角却带着无比幸福的笑容。

      “我们把它挂起来吧?”她抽噎着说,手指还紧紧抓着林墨的衣角。

      “好。”林墨点头。

      两人一起,小心翼翼地将《归途》悬挂在客厅最显眼的那面墙上。那里原本挂着一幅价格不菲的现代风格版画,此刻被替换下来,换上了这幅充满了个人记忆与情感温度的油画。

      暖灰色的调子与公寓整体的装修风格奇异地和谐,那条蜿蜒的石板路,仿佛从云南的古村落,一路延伸到了这个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最终,抵达了这个温暖的港湾。

      看着墙上那幅画,苏念的心被一种无比充盈的踏实感和幸福感充满。她靠在林墨身边,林墨自然地伸出手,揽住了她的肩膀。

      “学姐,”苏念看着画,轻声说,“我觉得,我的‘第十年’真的彻底过去了。”

      那个关于秦屿的、长达十年的故事,曾经像一道沉重的阴影,笼罩着她的情感世界。而现在,这道阴影已经被新的阳光彻底驱散。她的“第七年”,她与林墨的故事,历经波折,终于迎来了稳定而光明的现在。

      林墨侧头看着她,看着她眼中清澈的释然和坚定的光芒,知道她是真的放下了。她收紧了手臂,将苏念更紧地拥入怀中。

      “嗯,”她低声回应,“都过去了。”

      她们的过去,各有各的伤痕与遗憾。但幸运的是,她们没有沉溺其中,而是带着那些痕迹,勇敢地走向了彼此,共同创造了属于她们的、崭新的未来。

      苏念仰起头,在林墨唇角印下一个带着泪痕咸味却无比甜蜜的吻。

      “以后,”她看着林墨的眼睛,认真地说,“我们要一起创造更多更好的‘痕迹’。”

      林墨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目光温柔而笃定。

      “好。”

      窗外,城市的夜景璀璨如星河。室内,灯光温暖,画作静默,相爱的人紧紧相拥。

      《归途》已然抵达,而属于她们的、更加精彩的序章,才刚刚开始。

      她们的故事,没有结束,只是在爱与被爱中,翻开了更加厚重、更加光明的一页。

      未来,犹可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