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章序 ...

  •   证券公司大理石铺就的会客大厅,光可鉴人,倒映着行色匆匆的西装革履。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键盘敲击的焦躁。
      中央空调嘶嘶吹出的冷气,冷风拂过大厅焦急排队等待的顾客。
      九点一刻,那个一个身影准时出现在大厅。
      老人身穿着一件洗得发白、领口和袖口都已磨损的藏青色中山装,扣子一丝不苟地扣到最上面一颗。
      他颤颤巍巍的坐,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团包了五六层塑料袋的物品,一层一层的剥开。
      这是在证券公司我见习的第五十六天,也是我第五十六次遇到他。
      怎么会记得那么清楚?
      他每日都会到此一兑,重来不排队,直接找到最内间的柜台坐下。
      大厅里没有老员工愿意接手这颗“烫手山芋”。
      这颗“山芋”自然就落到了我这个新“猪肉”身上。
      “我要兑换。”老人将债券投入通道槽。
      一张1937年的[丰惠银行黄金债券]静静躺在墨绿色的台面上,纸张脆黄,边角卷曲破碎,原本印有的花纹和字迹被岁月啃噬得模糊不清。
      “您好...请稍等。”我推动槽板,接过那张脆弱得仿佛一碰即碎的债券。
      我按照流程敲打键盘,输入那串早已该被时代洪流冲刷掉的编号,电脑系统果然毫无反应,屏幕上什么都没有显现。
      玻璃外的老人微颔首,没有说话,只是那双过于清亮的眼睛,充满了期待。
      我抬头望向同事,他们眼神一与我碰上,便默契地移开,或假装接起永不响起的电话,或埋头于永远处理不完的文件。
      “怎么了?是有什么问题吗?”老人声音温和。
      “黄先生,这个......这个债券很早以前就已经失效了,兑不了。”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
      老人对于我的回答没有意外,眼神有些许空茫,重新,里三层外三层的包收好债券。
      缓步走入旋转门,身影融入城市拥挤人群。
      老人一走其他同事纷纷冒泡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刚才的一幕。
      “又是那张咸丰年的债券!”
      “这种东西早就该扔掉了,他还当宝贝似的。”
      “现在的社会变化那么快,谁还会记得这些过去的东西?”
      我低头整理手中的文件,试图掩饰内心的复杂情绪,耳边却不断传来同事们的低语声。他们的声音像细密的针刺,扎进我的思绪,让我无法平静。
      在公司待了二十多年的刘姐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听说他家以前是江南大户,打战时逃难下来的。那张债券,是他父亲当年倾尽家产购买,是为了支持抗战和后来是…唉,总之,时代变了,这些东西就成了废纸。他父亲晚年郁郁而终,这债券就成了老人的一个念想,一个心结。他也不是真指望能兑出钱来,可能就是…想找个地方,让人看看这东西还存在过,他父亲的选择存在过。”
      “没人跟他解释过吗?”我问。
      “怎么没说?早些年,领导还亲自耐心解释过政策、历史。甚至还找过老人的家人劝解过。但老人很固执,或者说,他根本不是在听‘不能兑’的解释,他只是在坚持某一种…....执念。后来大家也就习惯了,由着他来,由着他走。就当是…尊从老人家给他一个希望。”
      刘姐的话让我心头沉甸甸的。
      中午,我路过资料室,鬼使神差地走进去了。
      室内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的纸张味道,混合着些许潮湿的气息。
      虽然有窗户,但阳光似乎很难穿透进来,窗户缝隙漏入几缕微弱的光线,不能满足照明。
      一排排高大的铁架挤满了房间,上面堆满了泛黄的文件夹和卷宗,有些甚至已经破损,边角卷曲。
      我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照明,白亮的光束在灰尘中划出一道轨迹,照亮了角落里一只正在匆匆逃窜的蜘蛛。
      资料室的寂静令人不安,只有我的脚步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仿佛惊扰了童话故事中沉睡已久的狮子。
      我按照铁架上排列的年份寻去,在最里面的铁架上翻找,灰尘滚滚。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
      在一堆泛黄的档案盒里找到几份旧报纸,里面有关于那种债券的信息。
      一张报纸上主刊是1936 年香港政府的《香港防卫计划书》指出,只要适当利用港湾这条防线,守军足以抵挡空白格子54天。副刊的文章是《青年如何读书报国》。边边角角处还印有大小不一的娱乐消息和广告:卖座电影“陈世美不认妻”、张九灵白鹅喉散、雙妹嚜花露水、广九二时五十九分可抵广、剩余几则稿件的位置登的是结婚启事和订婚启事……
      因当时第二次战争已经爆发,由于地理位置和英国当时的中立态度香港也牵涉其中,报纸上提到日军时,都会用一个“×”或空白格子代替。
      另一张报纸上写满了当年发行那时“救国图存”、“振兴实业”等的激昂口号,在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1949年后英国政府颁布关于清理香港旧政权时期各大银行债券的公告,冰冷的铅字决定了百姓的水深火热。
      动荡的年代里,殖民政府的很多决定都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利益考量。他们的政策往往并非为了本地百姓的福祉,而是服务于远方宗主国的经济需求与战略意图,所以每一次法规的颁布,都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涟漪,改变了许多家庭和个人的命运轨迹。
      手机铃声响起把我的思绪拉回。
      我掏出手机,是午休结束的闹钟,按下停止键,铃声戛然而止。
      匆忙将报纸小心地放回档案盒中。
      往外走,资料室的门关上。
      这里又再次陷入寂静。
      室中央的一块地砖微微翘起。
      地砖里藏有的一份陈旧手写的计划册重见光明。
      纸张已经发黄,边角处甚至有些许破损,封面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
      [昭和十年侵略中国战略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