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丈地 ...
-
晨光尚未完全驱散田野间的薄雾,车马已停在田埂尽头。沈文盛踩着家仆备好的踏凳下车,锦缎靴面在泥土路面上顿了顿,终究没有直接踩下去。
沈观颐跟在他身后下车。清晨的风带着凉意,卷来泥土翻新后的腥气,混杂着远处村落飘来的炊烟味。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平静地扫过田间——那里已有农人在劳作,佝偻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渺小。
王老五领着几个庄汉快步迎上来。这个四十多岁的庄头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裤腿高高挽起,露出黝黑结实的小腿。他脸上堆着笑,眼角的皱纹像田里的沟壑般深刻。
“二爷,三少爷。“王老五的声音粗嘎,带着田间汉子特有的沙哑。
沈文盛微微颔首,没有多言,径直朝着庄子里那间最大的土坯房走去。
土坯房里光线昏暗,只有一扇小窗透进些许晨光。沈文盛在上首那张唯一的太师椅上坐下,沈观颐则安静地坐在门边一个矮凳上。
孙账房将拟好的章程摊开在木桌上。沈文盛清了清嗓子,开始向王老五等人解释新法的要点。
当“三人共议“、“绩效分红“这些词从沈文盛口中说出时,屋子里静得能听见窗外麻雀的啁啾。王老五手下那个叫赵大的汉子不自觉地搓着手,指甲缝里还嵌着干涸的泥垢。
“二爷,“王老五终于开口,声音比刚才更加沙哑,“这法子...听着是好的。只是庄户人家,见识短,只怕转不过这个弯来。“
他顿了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沈文盛的脸色:“再说这田地,有肥有瘦,有远有近。若是单看收成定赏罚,怕是...怕是要伤了和气。“
沈文盛的指尖在木桌上轻轻敲击着,目光转向门边的沈观颐。
沈观颐站起身,朝沈文盛微微躬身,然后转向王老五:“王庄头所虑极是。空口无凭,确实难以服众。“
他的声音清朗,在昏暗的土屋里格外清晰:“晚辈以为,不妨先从厘清田土开始。依《周礼》遗意,略分等地,按土质肥瘠、水源便利,先定下个章程。“
王老五脸上的皱纹动了动,沉吟道:“分等地...倒是个办法。只是这标准...“
“标准可议。“沈观颐接过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若二叔允准,此刻天色正好,不如去田间实地看看。“
沈文盛点了点头。
一行人出了土坯房,重新回到田埂上。春日的阳光已经有些灼人,照得稻田里的水光晃眼。沈观颐在一条田埂前停下,极其自然地脱下靴袜,卷起裤脚,露出白皙的脚踝。
这个动作让身后的孙账房愣住了。王老五和那几个庄汉交换了一个眼神,眼底都掠过一丝诧异。
沈观颐踩进泥水里,冰凉的触感从脚底蔓延上来。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泥浆从趾缝间挤出。时而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间捻开,仔细观察其成色;时而向王老五询问往年的收成、施肥的情况。
王老五起初回答得简短,带着惯有的保留。但见这位少爷问得在行,话便渐渐多了起来:
“三少爷您看,这边地气凉,水来得慢,算是下田。那头靠近河汉子,泥脚深,是顶好的上田...“
日头渐渐升高,晒得人后背发烫。沈观颐的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青布直裰的后背湿了一片。
远处田埂上,几个佃户停下手中的活计,望着这一行人。一个年轻些的佃户低声道:“那就是主家的三少爷?怎的亲自下田了?“
年长的佃户眯着眼看了半晌,吐掉嘴里的草根:“看着不像做样子的。“
这时,一个庄汉急匆匆地跑来,在王老五耳边低语了几句。王老五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
“怎么了?“沈观颐问道。
王老五叹了口气:“是陈老四...他听说要分等地,正在家里闹脾气。“
沈观颐沉默片刻,道:“带我去看看。“
陈老四的家在庄子最西头,是三间低矮的茅草屋。还没走近,就听见里面传来粗哑的吼声。
沈观颐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看见一个黝黑精瘦的汉子正蹲在灶台前,手里攥着一把干草,狠狠地撕扯着。
“陈四叔。“沈观颐轻声唤道。
陈老四猛地抬起头,看见沈观颐,先是一愣,随即别过脸去,闷声道:“三少爷来做什么?是要看看我们这些穷佃户怎么被逼上绝路吗?“
沈观颐没有生气,反而在他身边的矮凳上坐下:“陈四叔为何这般说?“
“为何?“陈老四猛地站起身,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我那五亩河沿地,是全庄子最肥的地!若是分等地,定要被划成中田!这不是要断我的活路是什么?“
沈观颐平静地看着他:“陈四叔的河沿地确实肥沃,但地块狭小,耕作费工。若是单以收成论,对赵大家那十亩坡地是否公平?“
陈老四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沈观颐继续道:“新法不仅要看收成,也要看田亩本底、所费之功。河沿地收成好,是陈四叔勤快,绩效红便是奖赏这份勤快。“
他从袖中取出一张纸,上面是他昨夜绘制的田亩分布图:“陈四叔请看,你的河沿地虽小,但若是精心打理,绩效红未必会比上田少。况且...“
他指着图纸上一处标记:“这里有一块荒地,若是开垦出来,头三年免租,之后也可按新法评定。陈四叔若有心,何不试试?“
陈老四怔怔地看着图纸,又看看沈观颐,脸上的怒色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困惑与思索。
从陈老四家出来,日头已经偏西。沈观颐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庄子,顾不得一身尘土,便与王老五、孙账房依据今日所见,开始拟定土地分等的细则。
晚膳时分,沈文盛看着沈观颐袍角上的泥点,淡淡道:“今日尚可。“
夜色渐深,庄子里的灯火次第熄灭。沈观颐躺在硬邦邦的土炕上,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蛙鸣,久久不能入睡。
这一日,比他预想的还要漫长。但每一步,都踏得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