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六十年代后妈文炮灰8 ...
-
秋意渐深,巷口那棵老槐树的叶子已经黄了大半。
昭宁推着崭新的凤凰牌二六女式自行车走进巷子,车铃在夕阳下闪着细碎的光。
这是苏禾特意托人在友谊商店买的,花了二百六十块钱,就为了让女儿上下班更方便。
还没到家门口,就听见小芳妈撕心裂肺的哭声从隔壁院里传来。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养了你这么个糊涂东西.”
昭宁叹了口气,不用猜都知道,小芳到底还是偷偷跑去街道办报名下乡了。
她摇摇头,正要推车进自家院门,却被从隔壁冲出来的小芳一把拉住。
“昭宁。”
小芳眼睛红肿,脸上还挂着泪痕,语气却带着几分质问。
“你和静姝不是好朋友吗?作为好朋友,难道不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静姝都要下乡了,你为什么不肯跟我们一起?她这几天伤心得连饭都吃不下。”
昭宁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直视着小芳。
夕阳的余晖洒在她沉静的脸上,显得格外稳重。
“芳芳。”
她的声音很平静:“你也说了,我们只是朋友。我不是她父母,没有义务非要陪着她下乡。
那天在丽丽家我就说得很清楚,我已经在第一机床厂宣传科上班了。
静姝下乡,我上班,都是在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她顿了顿,看着小芳倔强的眼神,继续说道:“再说了,我跟你情况不一样。
你还有两个哥哥可以孝顺父母,我妈就我一个女儿,我必须留在她身边照顾她。
国家政策都允许独生子女不用下乡,街道办的同志也是这么宣传的。
我这不叫逃避,是有自知之明。
就我这样连麦苗和野草都分不清的人,去了农村不是给农民伯伯添乱吗?”
这番话有理有据,说得小芳哑口无言。
她气得直跺脚,声音都尖利起来:“反正我和静姝是不会原谅你这个逃兵的。
我们要去农村的广阔天地接受工农再教育,你就在城里待着吧。
丽丽和晓红也会跟我们一起去的。”
“你这个糊涂东西。”
小芳妈从院里冲出来,气得在她背上捶了两下:“自己犯傻还要拉着昭宁?人家昭宁多明白事理。
昭宁啊,小芳被那个王静姝忽悠糊涂了,你可千万别跟她一般见识。”
昭宁笑笑:“春婶儿,您放心,我不会的。我知道小芳是性子单纯,善良。”
小芳妈看着昭宁推着新车稳稳当当地进了院门,再对比自家这个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傻闺女,心里又急又悔。
她这辈子最错的就是把女儿保护得太好,养得这般天真无知。
这一幕,几乎同时在张丽丽和李晓红家上演。
不同的是,那两家的父母可没有小芳妈这么好说话。
张丽丽的父亲是厂里的老钳工,脾气火爆。
听说女儿要跟着王静姝去东北下乡,直接抄起扫帚就是一顿揍。
“我让你个大傻子被人忽悠,我让你不知好歹。”
张父一边打一边骂:“王静姝是没办法才下乡,你放着好好的接班机会不要,非要往火坑里跳?
老子干脆打死你,省得你出去被人骗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李晓红家更是上演了男女混合双打。
她妈哭喊着:“我们省吃俭用把你供到高中毕业,就等着你接我的班,你倒好,要跟人去那冰天雪地的地方?
你今天要是敢去报名,我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女儿。”
两家父母都发了狠话:要是敢偷偷报名下乡,以后就断绝关系,一分钱一件衣服都别想从家里得到。
这招直接拿住了两个姑娘的七寸。
她们挨了打,疼得趴在床上哭了两天,最后还是灰溜溜地跟着父母去厂里办了接班手续。
毕竟,一时的意气用事,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残酷。
王静姝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在家里收拾行李。
她气得把手中的衣服狠狠摔在床上。她费尽口舌,结果只说服了小芳一个人。
这离她想象中的姐妹团一起下乡差得太远了。
然而,更让她崩溃的还在后头。
小芳妈经过几天的痛苦挣扎,终于做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
既然拦不住女儿下乡,那就把伤害降到最低。
她悄悄去了街道办,以投奔亲属互相照应为由,把小芳的下乡地点从东北改到了大西北,她二儿子所在的兵团。
“嫂子,这事儿您可得帮我保密。”
小芳妈往街道办王主任手里塞了两张粮票:“要是让那傻丫头知道了,非得跟我闹翻天不可。”
王主任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你放心,这是为了孩子好。
西北虽然条件苦点,但有亲哥哥照应着,总比去人生地不熟的东北强。”
小芳妈苦笑:“就是这个理,王家那个丫头太狠了,我闺女傻不愣登的,真要跟她一起下乡,怕是被她卖了,还欢欢喜喜地替她数钱呢。
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我就盼着她这回能吃吃苦,吃一堑长一智。
让她知道真正的农村生活是什么样的。左右有她二哥护着,总不会让她真的累死在大西北。”
不得不说,小芳妈这番操作确实有魄力。
为了给女儿一个深刻的教训,她宁可让女儿去西北吃沙子,也不让她被王静姝牵着鼻子走。
接下来的几天,小芳妈费尽心思瞒着小芳。
她帮着收拾行李,准备干粮,还特意多做了几件厚实的棉衣,表现得比谁都积极。
小芳还以为母亲终于想通了,高兴得什么似的,完全没察觉母亲的良苦用心。
小芳妈甚至还特意去邮局,花了半个月工资给二儿子打了长途电话。
“老二......”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小芳妈的声音都有些哽咽。
“长话短说,你妹妹那个大傻子被人忽悠,非要下乡,我拦不住。
现在我把她送到你那儿去,你给我好好磨砺磨砺她。
但是记住,不能让她累出病来,该照顾的时候还得照顾......”
电话那头的二儿子听得一头雾水,但还是应了下来。
终于到了下乡出发的日子。
火车站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张丽丽、李晓红和王静姝手拉着手,正在依依话别。
“静姝,到了东北记得给我写信啊。”张丽丽红着眼圈说。
“放心吧,等我在那边安顿好了,就告诉你情况。”
王静姝嘴上这么说,眼睛却一直往小芳鼓鼓囊囊的行李上瞟。
那里有小芳妈准备的肉酱、饼干,还有崭新的棉被。
然而,当她们从街道办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火车票时,两个人都愣住了。
“怎么会是去西北的票?”小芳看着车票上的目的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静姝也傻眼了:“我的还是去东北的啊。”
小芳猛地转头看向母亲,却见小芳妈一脸平静:“是我改的。你去西北你二哥那儿,有人照应。”
这一刻,王静姝彻底崩溃了。
她之所以非要拉着小芳一起下乡,就是看准了小芳家境好,又单纯好骗。
她连换洗衣服都没带几件,就指望着一路上和小芳共用物资。
现在两人要去不同的地方,她这趟下乡可真是要赤手空拳地闯了。
“阿姨,你怎么能这样?”
王静姝失控地喊道:“我和小芳说好要在一起的。”
小芳妈冷冷地瞥了她一眼:“我这是为了小芳好。倒是你,王静姝,你自己要下乡,何必非要拉着别人陪你受苦?”
这话像一记耳光,打得王静姝哑口无言。
她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可是发车的哨声已经响起。
小芳和王静姝只能眼泪汪汪地分开,各自登上了不同方向的列车。
小芳妈望着王静姝那绝望的背影,心里积压多日的郁闷终于散去大半
……
张晓兰和张晓梅这对姐妹自从被送回河北老家后,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张老爷子表面上对孙子张晓军还算疼爱,对两个孙女却是非打即骂。
张晓兰重生回来发现,自己的金手指,那块玉佩早就不知所踪,她空有前世的记忆,却无力改变现状。
在又一次被奶奶用烧火棍打得遍体鳞伤后,张晓兰终于下定决心。
她要带着妹妹逃出去,去找苏禾。
“凭什么上辈子她女儿能过得那么好?”
张晓兰恨得咬牙切齿:“她那些钱,那些金条,本来就应该有自己一份。”
她偷偷攒了半个月的干粮,趁着一次去公社的机会,爬上了一辆运煤的火车,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了京市。
“姐,咱们就这样从家里逃出来能行吗?”张晓梅有些不安地问。
“怕什么?反正在家里也活不下去了,不如拼一把。”
张晓兰冷笑:“那个苏禾和爸爸相过亲,是个面瓜,最要面子。
咱们往她门口一跪,街坊邻居都看着,她敢不收留?
等摸清她把钱藏在哪里,咱们就拿了,然后去港城。
晓梅,你只要记住,姐姐绝不会害你。
等到了港城,姐姐带你去吃香的喝辣的。”
张晓兰虽然不知道港城在哪,但她知道,那个家里,只有姐姐是真的疼爱她,跟着姐姐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