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惊动上方的报告 ...
-
垃圾站异味问题的完美解决,让“清源科技”的名声在幸福里社区及周边小范围地传播开来,连带着作为街道办对接人员的凌云,也收获了一些居民赞许的目光。这多少冲淡了些许“读心术”事件带来的尴尬氛围,虽然同事们依旧与他保持距离,但至少不再像躲避瘟疫般明显。王主任更是长舒了一口气,对凌云那套“特殊方法”从最初的警惕担忧,渐渐转变为一种默许甚至依赖——只要结果好,过程……可以暂且不论。
然而,对于身处漩涡中心的凌云而言,事情远未结束。李默的加密通讯很快再次到来,指令明确:基于此次“垃圾站净化项目”的实践,撰写一份技术总结与展望报告。
这一次,李默没有提供“特殊声波频率”之类的具体包装方向,只给出了一个宽泛的标题框架:《关于利用基础能量场实现社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可行性报告》,并要求凌云尽量从“原理”层面进行阐述。
这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撰写“科学”报告本就非凌云所长,更何况是要阐述那玄之又玄的阵法原理。他枯坐在宿舍那张吱呀作响的木桌前,对着稿纸和那部作为知识库的智能手机,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化秽阵”的本质是什么?是引动天地间某种特定的“秩序”之力,对“混乱”、“腐朽”、“污秽”这类负面能量状态进行梳理、分解、重塑,使其回归到一种更基础、更稳定的能量或物质形态。这其中的核心,在于对能量本质的理解与引导,而非简单的物理或化学作用。
那么,在这个凡间,“能量场”是否是一个可以被理解的概念?他在手机搜索中看到过“引力场”、“电磁场”、“量子场”等词汇。或许,“基础能量场”可以作为一个笼统的、包容性极强的外壳?
他尝试着,将自己对阵法原理的理解,用尽可能接近这个时代科学语境的语言进行转译和描述。这个过程极其痛苦,如同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之间进行生硬的翻译,许多概念只能意会,无法精准对应。
他开始动笔,字迹依旧带着一丝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工整与力道:
《关于利用基础能量场实现社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可行性报告》
摘要:基于前期社区垃圾站异味治理的成功实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基础能量场”调控的新型垃圾无害化处理构想。该构想旨在通过特定技术手段,激发并引导存在于环境中的某种潜在基础能量场,使其与垃圾中有机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异味分子及部分有害物质产生共振与干涉效应,从而实现对其高效分解与无害化转化……
在“技术原理”部分,他艰难地写道:
……此种基础能量场,可视为一种弥漫于物质空间底层、尚未被常规仪器充分探测到的能量背景网络。其本身具有维持物质稳定与能量平衡的倾向。 (此处暗合阵法引动天地法则维持秩序之意)
……通过特定频率与模式的“场激励”(即布设阵法节点,留下精神印记引导),可以局部激活并定向引导该能量场,使其在目标区域(如垃圾堆积区)形成一种动态的“净化场域”。 (即阵法成型运转)
……在此场域内,能量场的特定振动模式会与异味分子(如硫化氢、氨气等)的化学键及某些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产生选择性共振…… (模拟化秽阵针对秽气的识别与锁定)
……共振效应将削弱乃至破坏这些分子的不稳定结构,使其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等简单无害物质,或转化为其他稳定形态…… (即阵法分解转化之效)
……此过程不依赖传统化学试剂,不产生二次污染,能量来源疑似部分源于场本身,部分源于环境中的游离能量(如光能、热能)…… (解释能量来源,避免“无中生有”的质疑)
他尽可能地将阵法持续运转、温和生效、依赖环境能量补充(虽此界能量稀薄,但阵法本身效率极高,消耗极微)等特点,融入到了对“技术”的描述中。
写完初稿,凌云自己看着都觉得艰涩拗口,逻辑跳跃,许多地方完全是他基于自身认知的强行类比,恐怕任何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看了都会觉得漏洞百出,甚至嗤之以鼻。但他已尽力,这已是他能在不泄露核心秘密的前提下,所能做到的极限。
他将这份充满“玄学”色彩的初稿通过加密渠道发给了李默。
接下来的几天风平浪静。凌云照常上班下班,仿佛那份报告从未存在过。
他并不知道,他这份思路清奇、原理根本无法用现有科学体系完美解释的报告,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一个高度保密的内网服务器中,经历了怎样的旅程。
李默在收到报告后,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对其进行“润色”。他保留了凌云那套“基础能量场”的核心论述——因为这恰恰是现有科学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却又与观测到的现象(快速、彻底、无二次污染的净化效果)最为契合的“解释”。他运用了更严谨的学术语言,调整了结构,增加了一些基于现有物理学的模糊类比和可能性探讨,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份前沿的、大胆的学术猜想而非胡言乱语。但报告骨子里那份超越时代的、直指能量本质的“洞见”,却无法被完全掩盖。
这份经由李默润色后,标题依旧耸动的报告,被作为“绝密”附件,连同他对凌云数次“能力展现”的详细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和初步评估,一起打包提交给了他所在的“有关部门”的直属上级。
报告的接收者,是部门内一位主要负责特殊项目评估与资源调度的负责人,代号“山岳”。他是一位年约五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如鹰隼的男子,拥有深厚的物理学背景和数十年处理“异常”事件的经验。
当他点开这份报告时,起初是惯常的严肃审视。但很快,他的眉头越皱越紧。报告中的“基础能量场”、“场激励”、“共振分解”等概念,看似借用了物理学名词,但其内在逻辑和描述的现象,完全跳出了现有物理学的框架,更像是一种……基于某种未知统一理论的实践应用前瞻?
他调出了李默提交的所有关于“凌云”的档案和观测数据。枯木逢春、引导光能、超速移动、情绪影响、以及这次垃圾站近乎神迹的净化……所有的异常现象,似乎都能在那份报告提出的“基础能量场调控”框架下,找到一种近乎统一的、虽然目前无法验证的“原理”解释!
这不是某个单一的超能力,这更像是一种……成体系的、对世界底层规则某种程度的认知和运用方式!
“山岳”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红木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办公室里静得只剩下空调轻微的送风声。他面前的屏幕上,是凌云那份报告的摘要,以及他那张在街道办拍的、略显呆滞的临时身份证照片。
一个身份成谜、能力诡异、其行为模式和对世界的解释体系都迥异于常人的年轻人。他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处理几个社区的绿化或者垃圾问题。
沉思良久,“山岳”移动鼠标,在报告的审批意见栏中,敲下了一行简洁却分量极重的批示:
【批示:报告所呈构想虽超越现有认知,然实证效果显著,潜力巨大。准予列为“晨曦”计划重点观察与扶持项目。原则:全力支持其后续研究与可控实践,资源按需倾斜。行动方针:密切观察,谨慎接触,深度挖掘。此人价值,可能超乎想象。】
批示下方,是他独特的电子签章。
这份批示,连同那份惊世骇俗的报告,被迅速加密传回给李默。
当李默在自己的保密终端上看到这份来自上级的批示时,即便是以他一贯的冷静,瞳孔也不由得微微收缩了一下。“晨曦”计划……“全力支持”……“价值可能超乎想象”……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意味着凌云在他所属体系内的保密等级和重要性,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关掉终端,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那个看似普通的街道办临时工,此刻在他眼中,已然成了一个移动的、蕴含着可能改变世界规则的、巨大的未知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