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幽灵遗产 ...
-
夕阳的余晖将车内染成一片血色,陆琛砸在方向盘上的那声闷响,如同绝望的叹息,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顾云深那句“守护着某个巨大秘密的幽灵”的话,像冰冷的针,刺破了最后一丝侥幸。林峰——L.F.——这个名字像一个烙印,烫在两人的心头。他不仅杀人,还在系统地清除所有可能暴露其身份和过往的知情人,甚至包括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这种冷酷、耐心和精准,令人不寒而栗。
“回局里。”陆琛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启动车子,引擎的低吼声打破了死寂。他没有被挫败感吞噬,反而被激起了更强烈的斗志。对手越是狡猾强大,就越要将其揪出来。
回到市局,已是华灯初上。专案组灯火通明,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傅明远的突然去世和林峰这个关键名字的出现,让案件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不再仅仅是追查一个连环杀手,更像是在挖掘一桩尘封数十年、可能牵扯极广的历史悬案。
陆琛不顾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开会。
“重点查两个人!”陆琛站在白板前,目光如炬,“第一,傅明远!把他从出生到现在,所有能查到的档案、社会关系、学术活动、尤其是‘彼岸之桥’和‘光年之心’项目期间的所有细节,给我翻个底朝天!第二,林峰!这个名字可能是化名,但只要是和傅明远有过关联的、名字缩写是L.F.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户籍、学籍、工作记录、出入境、甚至医疗记录,全部筛查!”
庞大的信息排查工作迅速展开。技术队尝试追踪那个“远房侄子”林峰留下的邮箱,果不其然,是一个一次性注册的虚假账户,早已废弃。养老院的监控录像被调取,但由于设备老旧,画面模糊,只能看到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口罩、身形中等、无法辨认面容的黑衣男子在傅明远去世前一天下午短暂出现过,之后便如同人间蒸发。
顾云深则将自己关在临时安排给他的办公室里,面前铺开了“彼岸之桥”的全套电子版图纸。他需要从专业角度,寻找任何可能被忽略的、与“光年之心”或其他案件相关联的线索。那个完整的、融合了双三角和里拉琴的复合符号,被他放大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如同一个诡异的图腾,无声地诉说着设计者偏执的审美和深藏的意图。
时间在紧张的调查中飞逝。两天过去了,对傅明远和林峰的排查收获甚微。傅明远的生平看似清晰,学术成就斐然,但关于他私人生活和非公开项目的记录却多有缺失,仿佛被人为地抹去了一部分。林峰更是如同幽灵,除了养老院那次登记,没有任何有效信息。
案件的侦破似乎再次陷入了僵局。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专案组。
第三天晚上,顾云深仍在对着图纸苦思冥想。陆琛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咖啡,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显然也几乎没有休息。他将一杯咖啡放在顾云深手边。
“有发现吗?”陆琛的声音带着疲惫。
顾云深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摇了摇头:“图纸本身很完美,甚至……完美得有些不可思议。很多结构设想在那个年代是超前的,但计算却异常精准。这个L.F.,是个不世出的天才。但除了那个符号,找不到明显的、与其他案件直接关联的线索。”他顿了顿,看向陆琛,“傅明远那边呢?”
陆琛喝了一口咖啡,眉头紧锁:“档案很干净,干净得有点不正常。他晚年隐居,几乎与世隔绝。唯一的突破口,可能在他养老院的个人物品上,但都被那个‘林峰’取走了。”他放下杯子,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我总觉得,我们漏掉了什么。L.F.留下那个U盘,指引我们找到‘彼岸之桥’和傅明远,不可能只是为了告诉我们他灭口成功。这更像是一个……引导,或者,是一个考验。”
“考验?”顾云深若有所思,“考验我们能否看懂他的‘语言’?”
“或者说,考验我们有没有资格,接触他守护的‘秘密’。”陆琛的目光投向墙上那个复合符号,眼神深邃。
就在这时,顾云深的手机响了一下,是邮件提醒。他随手点开,发件人是一个陌生的、看起来像是某种学术数据库的自动发送地址。主题是:「关于傅明远教授早期学术思想的补充资料」。
顾云深本以为是垃圾邮件,正要关闭,目光却扫到了附件名称——「傅明远手稿残篇扫描件(未公开).pdf」。
他的心脏猛地一跳!傅明远的手稿?!
“陆琛!你看这个!”他立刻将手机递给陆琛。
陆琛接过手机,眼神瞬间锐利起来。“来源能查吗?”
顾云深摇头:“像是自动推送,地址是匿名的。”
“打开看看。”陆琛沉声道。
顾云深点开附件。PDF文件里是几张模糊不清的手稿照片,像是从旧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张泛黄,字迹潦草。内容是关于城市理想主义规划的一些片段式思考,日期标注是上世纪70年代初。前面几页看起来并无特别,但翻到最后一页时,两人的呼吸同时一滞!
那一页的右下角,用铅笔勾勒着一个简单的草图——一座桥的抽象轮廓,桥墩的造型,赫然与“彼岸之桥”的设计雏形有几分神似!而在草图旁边,写着一行小字:
「…与L.F.兄论及‘精神轴线’之贯通,彼以‘琴弦’喻之,妙不可言…」
L.F.兄!傅明远称L.F.为“兄”!这表明两人关系密切,亦师亦友,而L.F.的年纪可能比傅明远还要大!更重要的是——“琴弦”喻之!这直接指向了LYRA(里拉琴)的意象!L.F.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将“琴弦”(音乐/里拉琴)的概念融入到了他的建筑理念中!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L.F.真实存在的、最直接的文字证据!
“精神轴线……”顾云深喃喃道,“‘光年之心’、‘彼岸之桥’……这些宏大的未建成项目,会不会都是这条所谓的‘精神轴线’上的一部分?L.F.想通过建筑,在城市中划出一条隐藏的、充满象征意义的线条?”
这个想法让两人都感到一阵震撼。如果真是这样,那么L.F.的图谋,就远远超出了个人恩怨或简单的报复,而是一种近乎偏执的、试图用建筑重塑城市灵魂的宏大企图!而如今的连环谋杀,则是这种企图在当代以一种极端扭曲方式的延续?
“发来这封邮件的人,是谁?”陆琛立刻警觉起来,“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给我们送来这份关键资料?”这绝不可能是巧合!这更像是幕后真凶(可能是L.F.本人,也可能是其追随者)在主动引导调查方向!
技术队试图追踪邮件来源,依旧石沉大海。对方的技术手段高超得令人绝望。
但这条新线索无疑指明了方向。陆琛立刻调整侦查重点,集中力量排查上世纪60-70年代,与傅明远有过密切交往的、年龄相仿或更长的、建筑或城市规划领域的、姓名缩写为L.F.的人物。范围大大缩小,但那个年代信息记录不全,排查依然困难重重。
就在调查似乎又要陷入僵局时,技侦部门在对傅明远养老院房间进行二次秘密勘查时(以安全检查为名),有了一个意外发现。在傅明远床板下一个极其隐蔽的缝隙里,发现了一张卷起来的、用塑料薄膜包裹的微缩胶卷!
微缩胶卷!这是一种极其古老的存储方式!
胶卷被小心取出,带回局里用专业设备扫描。当图像在屏幕上显现出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胶卷里记录的,不是文字,而是几十张手工绘制的、极其精细的密码图表和复杂的数学公式!这些图表和公式的风格,与之前小唐笔记本上那些复杂的化学结构式有着诡异的相似性,但更加古老和深奥!而在这些图表的页眉或角落,反复出现着一个熟悉的标记——那个双三角与里拉琴的复合符号!旁边有时会标注着细小的代号,如「Lyra-α」、「Lyra-β」……
“这……这像是某种……早期的人工智能或者复杂系统模拟算法?!”一位被请来的老计算机专家震惊地说道,“这种思路,在那个年代太超前了!设计者是个天才!或者说……是个疯子!”
L.F.不仅在建筑上是天才,他可能还涉足了极其前沿的计算机科学和系统理论?他试图用数学和算法来模拟什么?社会系统?城市发展?还是……他那种扭曲的“净化”理念?
顾云深看着那些天书般的公式,一个更加可怕的联想浮现在脑海:小唐使用的定制毒素,其复杂的合成路径,会不会根源就来自于这些几十年前、由L.F.创立的某种理论模型?L.F.不仅在规划城市,他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构思一种用于“社会工程”的“工具”?而小唐,只是找到了这个“工具箱”并使用了其中一种?
案件的深度和广度再次被刷新。L.F.的形象从一个怀才不遇的建筑师,逐渐变成一个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跨学科的、拥有危险思想的超级天才。他的遗产,不仅仅是一些未建成的图纸,更可能包括一套未完成的、极其危险的“理论”和“技术”!
“必须找到这些资料的原件!”陆琛斩钉截铁地说,“林峰拿走的物品里,很可能就包含这些手稿!这是他力量的来源!”
但林峰如同鬼魅,踪迹全无。
深夜,顾云深和陆琛再次站在办公室的白板前,上面贴满了新旧线索、符号、照片和关系图,错综复杂,如同一个巨大的迷宫。中心是那个神秘的L.F.,周围连接着傅明远、一系列受害者、未建成的项目、危险的毒素、超前的算法……
“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顾云深声音干涩,“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布局。我们现在面对的,可能只是他计划中……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陆琛沉默着,目光锐利地扫过白板上的每一个要素,最终定格在顾云深疲惫而坚定的脸上。他伸出手,轻轻按在顾云深的肩膀上,掌心传来的温度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
“不管这冰山有多大,”陆琛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都要把它挖出来。”他的眼神中,除了刑警的坚毅,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要与眼前人共同面对一切风暴的决绝。
就在这时,顾云深的电脑屏幕突然闪烁了一下,弹出一个没有任何标题和内容的空白对话框。对话框的标题栏上,显示着一个不断跳动的、无法追踪的IP地址。紧接着,对话框里,一个字一个字地,缓缓打出了一行消息:
「看来,你们已经摸到了门槛。那么,准备好参观……真正的殿堂了吗?」
消息末尾,没有署名,只有一个缓缓浮现的、血红色的——
复合符号。
林峰……或者说,L.F.……他一直在看着他们!他看到了他们的进展,并再次发出了邀请!这一次,不再是预告杀人,而是指向一个更核心、更危险的“殿堂”!
真正的对决,似乎才刚刚拉开序幕。而邀请函的背面,很可能就是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