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乱世浮平 ...

  •   日子被战火碾成碎末,一吹就散。

      洛寻最终没有南下,也没有留在天津。他像一片无根的浮萍,顺着战争的潮水向西漂。做过码头苦力,在后方医院抬过担架,甚至跟着流亡的学生队伍扒过运煤的火车。那块顾家玉佩被他用细绳牢牢系在胸口最贴身的地方,从未示人,只在无数个被炮火惊醒的夜里,硌在心口,提醒他还有那么一个人,在另一片硝烟里活着。

      消息总是断断续续,带着血污和尘土的味道。他听说顾晏舟回了部队,受了处分,又被重新启用,带着残兵在敌后周旋,打了几场漂亮的游击,名头比以前更响,也更不要命。报纸上偶尔会出现模糊的照片,印着“抗日骁将顾晏舟”的字样,照片里的人眼神比在北平时更冷,更硬,下颌线绷得像刀锋。

      洛寻把那些剪报小心地收起来,和胭脂盒放在一起。有时他会对着剪报上模糊的人影发呆,想起巷子里那个掐着他脖子的冷峻军官,想起小院里沉默喝茶的疲倦男人,想起农舍炕上高烧呓语、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伤者。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顾晏舟?或许都是。乱世把人磨成了各种形状,只为了能活下去。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的消息像野火一样烧遍了中国每个角落。洛寻当时在西南的一个小镇上,听着满街的欢呼、鞭炮和痛哭,他靠在斑驳的土墙上,仰头看着灰蒙蒙的天,长长地、长长地吁出一口气。

      赢了。

      他还活着。顾晏舟…应该也还活着吧?

      内战紧接着爆发,比之前的战争更残酷,更撕裂。洛寻不再辗转,在长江边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落了脚,凭着识几个字和一手不错的算盘,在一家摇摇欲坠的杂货铺做了账房。日子清贫,但总算安稳下来。他依旧关注着战局,心随着报纸上那条不断变化的战线起起伏伏。他知道顾晏舟在哪一边,他知道他们之间隔着的,不再仅仅是身份,还有信仰和阵营的天堑。

      那天,解放的欢呼声响彻城市大街小巷时,洛寻正站在杂货铺二楼的窗口。他看着穿着不同军装的队伍进城,看着青天白日旗被扯下,换上鲜艳的红旗。人群沸腾,锣鼓喧天。

      他心里一片空茫。结束了?又一个时代结束了。

      然后,在一个阳光刺眼的秋日下午,他看到了他。

      顾晏舟。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没有肩章,没有领花,风纪扣一丝不苟地扣着。他走在队伍里,不是指挥官,只是一个普通的、沉默的行军者。他瘦了很多,脸上多了风霜刻下的痕迹,鬓角甚至有了几根刺眼的白发。但背依旧挺直,步伐沉稳。

      洛寻的心脏在那一刻停止了跳动。他猛地关上半扇窗,只留下一道缝隙,屏住呼吸看着。

      队伍从楼下经过。就在顾晏舟即将走过杂货铺门口时,他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头微微偏向二楼窗口的方向,目光似乎扫过那扇虚掩的窗。

      洛寻猛地向后一缩,背紧紧贴在冰冷的墙壁上,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

      他看见了吗?

      楼下的脚步声没有停留,继续向前,汇入行军的洪流,渐渐远去。

      洛寻瘫坐在冰冷的地板上,过了很久,才慢慢爬起来,重新看向窗外。长街上只剩下欢呼的人群和飘扬的红旗,那个熟悉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见。

      他低头,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那枚胭脂盒和那块玉佩。冰凉的金属和温润的玉石在掌心交汇。

      他还活着。他们活在同一个新时代的天空下。

      可这新的时代,会如何对待他们那段始于偷窃、掩于烽火、不见天日的过往?

      洛寻握紧了手中的物件,指节泛白。窗外,是新中国的第一片蓝天,明朗,辽阔,却透着一种未知的、令人心悸的寒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