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二十四章:深根固柢,静待风雷 ...


  •   “水攻”挫败填河,让呼延灼意识到,眼前的“草寇”远非寻常乌合之众可比。他们不仅拥有诡谲难防的战术,更具备将天险地利化为战争壁垒的组织与技术能力。强攻代价巨大,填河亦受阻,战事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僵持。

      官军大营的气氛日渐沉闷。长期顿兵于坚城(虽然这“城”是由泥土、木头和水流构成)之下,师老兵疲,粮草消耗巨大,士气不可避免地下滑。呼延灼虽治军严谨,却也难掩焦躁。魏定国与单廷珪的“神火”、“圣水”受制于对方的水利调控与针对性防御,威力大打折扣,颇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憋闷。

      相反,浅水湾内部,在成功抵御了又一次重大威胁后,信心空前高涨。齐墨与徐槐联手打造的“以水代兵”体系,不仅是一次战术胜利,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它让所有人亲眼目睹了“技术”与“组织”结合后所爆发出的巨大力量,对齐墨提出的“自力更生,技术兴邦”理念,有了更直观、更坚定的认同。

      然而,齐墨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她深知,僵持对处于弱势的己方而言,同样是巨大的消耗。官军背后有整个王朝的资源可以调动(尽管效率低下),而浅水湾的一切都需自力更生。

      “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敌人的失误或退缩上。”齐墨对吴用和徐槐说道,“我们必须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进一步‘深根固柢’,积蓄力量,并主动寻找打破僵局的机会。”

      她的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技术发展与内部治理。

      首先,是农业的深化。圩田中的深水菰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收获。虽然产量因战事影响和首次种植经验不足而未达理想,但那沉甸甸的、带着水泊特有清香的菰米,依旧让参与垦殖的人们欢欣鼓舞。这证明了在芦苇荡中种出粮食的可行性!

      齐墨立刻组织人手,扩大选育规模,总结种植经验,并开始尝试在部分条件适宜的圩田中,引入她构想的“稻鱼鸭共生”系统。同时,她指导人们利用收获的菰秆编织席、筐,甚至尝试造纸,力求物尽其用。

      其次,是工坊的技术升级。汤隆在徐槐的协助下,对那几尊“大火铳”进行了又一次结构加固和□□改良,稳定性和射程略有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尝试铸造铁质炮弹,以取代不规则的石弹,虽然工艺难度极大,成品率低,但代表着武器系统向标准化、正规化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徐槐则专注于水利工具的改进,设计了一种更省力、效率更高的脚踏翻车,并开始研究如何利用水力驱动更复杂的机械,比如为铁匠铺的水排提供更稳定强大的动力。

      再者,是内部体系的完善。借着“筑城令”后凝聚起来的人心,齐墨与吴用开始着手将之前提出的“立身之本”理念制度化。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功勋簿”体系,不仅记录战功,更将技术革新、生产模范、管理能手纳入表彰范围。设立了初步的“等级晋升”通道,让有能力的普通人也能通过努力获得更高的工分待遇和一定的管理职责。同时,由吴用主导,开始编纂简单的《梁山约法》,将日常行为规范、奖惩条例、资源分配原则等明文规定下来,减少人为操作的随意性。

      徐槐的融入也越来越深。他不仅负责水利,也开始参与整体营地的规划,提出了许多关于功能区划分、道路交通、防火防疫的宝贵建议。他的专业知识与齐墨超越时代的理念相互碰撞、融合,使得浅水湾的建设愈发科学、合理。他甚至开始挑选一些聪慧的年轻人,系统地传授算学、测量和营造知识,为未来培养技术人才。

      然而,齐墨也敏锐地察觉到,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和事务的繁杂,原本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资源的统筹分配、信息的传递效率,都出现了瓶颈。晁盖的威望更多体现在江湖义气和最终决断上,对于日益复杂的行政管理并不擅长,实际运作越来越依赖于她与吴用的默契配合。

      吴用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与齐墨的合作愈发紧密,但偶尔流露出的、那种审视与计算的目光,也让齐墨心中保持着一份警惕。权力的结构,正在实践中悄然演变。

      就在内部建设稳步推进之时,外部终于传来了一丝可能打破僵局的讯号。

      阮小七的水鬼队,在一次例行巡逻中,救起了两名乘着小筏、在风浪中险些倾覆的商人。这两人并非寻常行商,而是来自海外耽罗国(济州岛古称)的商贩,原本欲前往登州贸易,因躲避官军盘查和风浪误入此间。

      耽罗国?海外商人?

      齐墨心中一动。这是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外部变量!

      她亲自接见了这两位惊魂未定的异国商人,通过粗通番语的向导(基地内竟真找到一个早年跑过海的老人)进行交流。她展示了一部分工坊出产的、相对精致的竹木器具和少量品质不错的菰米,并隐晦地表达了寻求贸易的意向。

      那两位商人看到浅水湾内虽处战乱却秩序井然、甚至拥有水力机械的景象,大为惊奇。他们对那些做工精巧的竹木器和罕见的菰米很感兴趣,尤其对齐墨提到的、可能存在的其他“特产”(如可能的海盐、药材、甚至未来可能改良的武器)表现出浓厚兴趣。

      “尊敬的女首领,”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的商人费力地用生硬的汉话夹杂着手势说道,“我们……耽罗,有……很好的……人参、皮毛、海产。我们……需要……铁器、布匹、瓷器。或许……我们可以……交换?”

      一条绕过官军封锁、直通海外的贸易路线,似乎隐约显现出了一线曙光!

      然而,与海外通商,风险与机遇并存。如何保证安全?如何运输?交换什么?是否会引来官府的进一步打击甚至水师围剿?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无论如何,这扇意外打开的小窗,让齐墨看到了在呼延灼的陆上包围圈之外,寻求破局的一丝可能。

      她将两位商人妥善安置,严密封锁消息,然后与吴用、晁盖以及几位核心头领进行了一次绝密的商议。

      是继续坚守,等待不知何时会到来的变数,还是冒险抓住这根来自海外的稻草,开启一条充满未知的贸易之路,为梁山寻找新的生机?

      浅水湾的未来,再一次来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内部根基日渐深厚,外部风云变幻莫测。齐墨知道,下一个决定,或许将真正决定这片水泊之地的命运,是困守一隅最终凋零,还是扬帆出海,搏击更广阔的风浪。

      寂静的水泊之下,暗流愈发汹涌,只待一场足够强大的风雷,便能掀起滔天巨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