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 41 章 ...
-
他指尖轻点,在“诱饵终端”的虚拟行程表中,为每周三晚上八点这个黄金时段,注入了一段全新的表演脚本。
灯光、布景、道具……一切就绪。
一场名为“怀旧”的独角戏,即将拉开帷幕。
周三晚,八点整。
公寓阳台的角落,一盏昏黄的落地灯被“恰好”打开,光线柔和地勾勒出一个清瘦的身影。
谢臻靠在栏杆上,手中捧着一本看起来年代久远的、书页泛黄的日记本。
他低着头,神情专注,仿佛沉浸在往事中,手中的笔不时在纸上划过,动作缓慢而凝重。
这出戏,他要演满四十分钟,不多不少。
日记本是他下午用打印机精心制作的“道具”,内页是打印的《Python高级编程(第三版)》,而他正在书写的,是新项目的技术架构。
但在监控的低像素和特定角度下,这一切都显得模糊而充满故事感。
收笔前,他在页面最边缘的空白处,用一种几近颤抖的笔迹,留下了一行短句。
“他走那天,雨很大……我以为伞能挡住一切。”
做完这一切,他合上本子,在原地静立了片刻,像一座被回忆冻结的雕像,然后才转身回到屋内,留给监控一个萧索的背影。
几乎是同一时间,晟煊集团数据中心,刺耳的警报被静音,一条高亮告警自动推送至主监控屏幕。
【情感宣泄高危场景-触发】
陈工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他放大那段被AI自动剪辑出的视频,画面中谢臻的身影孤寂得像一部文艺电影的结尾。
他调出AI的行为分析报告:目标人物情绪波动剧烈,关联记忆关键词为“雨”、“伞”、“分离”。
又是这种暧昧不明的东西。
陈工的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取了谢臻十七岁那年的气象记录。
没有雨。
谢臻离开谢家的那天,甚至之后的一周,当地气象记录里全是晴天。
一个细小的、尖锐的疑点,像一根刺,扎进了陈工严谨的逻辑世界。
他没有立刻上报这个发现,而是不动声色地将这段视频、AI分析报告以及原始的数据流,完整地备份到了一个加密的移动硬盘里。
这份报告的最终版本,还是原封不动地送到了顶层总裁办公室。
顾晟的视线几乎是瞬间就被那句“雨很大”灼伤了。
他的记忆刹那间被拉回到十七岁那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他被困在教学楼下,而谢臻举着一把伞朝他走来,不由分说地将大半个伞面都倾向他,自己半边肩膀被雨水淋得湿透,却还嘴硬地说着“顺路而已”。
那是他庞大的“谢臻暗恋我”秘密记忆库里,最坚实的一块基石。
他从不相信那是顺路。
如今,这句被“无意”记录下的话,像一道迟来了数年的闪电,劈开了所有的自我怀疑。
他不是在怀念那个不存在的雨天。
他是在告诉我,他一直在等我为他撑伞。
顾晟眼底翻涌起一片近乎灼热的偏执,他拿起内线电话,声音因极致的压抑而显得沙哑低沉:“通知安保部,即刻在谢先生公寓楼下增设一个全天候安保岗亭。”
电话那头的陈助理愣了一下:“顾总,是为了……”
“遇降雨天气,无论大小,”顾晟的指令不容置喙,“必须在第一时间,把伞送到他手上。”
命令下达得有多快,报应……不,是“关怀”就来得有多快。
第二天下午,天空中飘起了濛濛细雨。
谢臻刚走出公寓大门,两名身穿黑色西装、神情肃穆的男人便从一辆黑色辉腾上下来,快步走到他面前,齐齐躬身。
其中一人手中捧着一把叠得整整齐齐的黑色折叠伞,上面烙印着一个低调而奢华的晟煊集团LOGO。
“谢先生,顾总吩咐,雨天路滑,请您带伞。”
周围路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仿佛在看什么偶像剧拍摄现场。
谢臻脸上的表情空白了一秒。
他抬眼看了看天,又看了看眼前这把象征着顶级脑补成果的雨伞,嘴角挑起一抹玩味的弧度。
他伸手接了过来,指尖在伞柄上摩挲了一下,甚至还对那两人点了点头。
就在那两人如释重负,以为完美完成任务时,谢臻转身,手臂划出一道利落的抛物线。
“啪嗒。”
那把崭新的、昂贵的、承载着霸总扭曲爱意的雨伞,被精准无误地扔进了路边的分类垃圾桶——可回收物。
做完这一切,他头也不回地走进雨幕里,任由细雨打湿他的头发和肩膀。
这一幕,被忠实记录,并以最快速度传回了顾晟的眼中。
然而,预想中的暴怒没有出现。
顾晟只是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个决绝的背影,眼中的偏执燃烧得更加旺盛。
他竟然宁愿淋雨,也不肯接受我的好意……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惩罚我的迟钝吗?
谢臻的计划,显然不止于此。
一次小小的反抗,只能算是餐前甜点。
他要做的,是让对方疲于奔命。
他再次升级了“诱饵终端”的系统。
在伪造的日程表里,他加入了一个全新的、看起来极其危险的环节——“秘密联络”。
每周五晚九点,“诱饵手机”的WiFi模块会自动激活,短暂连接上一个来源不明的陌生热点,并上传一段长度为十五秒的、经过多层加密的语音数据包。
他很清楚,顾晟那群技术精英,绝对会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疯狂追踪这个热点来源。
于是,他提前一周,租下了隔壁居民楼楼顶一间早已废弃的储物间。
他在里面布置了一台简易的自动信号转发器,将真正的信号源指向了城市另一端的一个公共WiFi。
然后,他用最恶俗、最欲盖弥彰的方式,在这间储物间的墙壁上,贴满了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的纸条。
“我想见你。”
“你还记得S07吗?”
“他们看得太紧了,下周老地方。”
周五晚,当陈工亲自带领一支精悍的技术小组,如同反恐突击般破门而入时,迎接他们的,就是这样一屋子充满歧义和狗血气息的“罪证”,以及一个早已冷却的信号转发器。
他们在里面折腾了整整两个小时,分析笔迹,追溯信号,最终一无所获。
他们不知道,就在三百米外的一家咖啡馆二楼,真正的谢臻正端着一杯拿铁,通过一个伪装成螺丝钉的微型摄像头,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这出由他导演的、名为“精英团队的????(白费功夫)”的闹剧。
“他越是这样掩饰,越说明他在乎。”
办公室里,陈助理无意中听到顾晟在和心理顾问通电话,语气是那种不容置喙的笃定。
他翻看着近一周的监控摘要报告,只觉得一阵荒谬。
谢臻的所有行为都被贴上了标签:点一份超辣麻辣香锅,被解读为“内心压抑愤怒的 ?iddetli宣泄”;
喝一杯全糖奶茶,是“渴望情感慰藉的应激反应”;
偶尔不吃晚餐,更是被加粗标注为“因分离焦虑引发的绝食抗议”。
陈助理终于忍不住,在顾晟挂断电话后,轻声问了一句:“顾总,您有没有想过……有没有一种可能,谢先生他……可能只是单纯地不想被看着?”
顾晟猛地抬头,锐利的目光像刀子一样扎过来:“那你告诉我,他为什么要在纸上写‘有些东西丢了很久’?那不是演的!”
陈助理瞬间沉默了。
深夜,谢臻的加密邮箱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发件人地址是一串毫无意义的乱码。
邮件内容只有一行字:“周三阳台书写所用纸张,经光谱分析及纤维检测,与二十年前的纸张规格不符。”
谢臻看着这行字,嘴角的笑意缓缓加深。
鱼,上钩了。
而且,是一条足够聪明、懂得怀疑的鱼。
他立刻在“诱饵终端”的剧本库里,更新了下一周的表演细节:书写工具,将替换为一支六十年代生产的老式英雄钢笔;墨水,则选用某知名品牌推出的限量复刻款蓝黑墨水。
他不仅要骗过机器,更要骗过机器背后那个开始怀疑的人。
当晚,他将那份《心跳陷阱v1.0:监控反制战术手册》的最新版本,推送到了一个名为“反叙事共同体”的加密论坛里,这是他前世与一群顶级白帽黑客组建的私密社区。
他在文档的开头附上了一段话:“现在,他们看到的每一帧画面,都是我导演的剧目。下一步——让他们彻底爱上这个剧本,然后,亲手毁掉它。”
几乎是同一时间,一辆黑色的商务车悄无声息地驶离了谢臻所在的公寓小区。
车内,陈工关掉了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他刚刚删除的邮件发送记录。
他望着手中那个储存着原始数据备份的移动硬盘,眼神复杂。
沉默良久,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支录音笔,第一次,按下了那个红色的录制键。
一场围绕着数据和真心的战争,观测者与被观测者的权力正在悄然逆转。
而那份被命名为“心跳陷阱”的计划书里,一个名为“数据雪崩”的最终章,已经静静地等待着被执行的倒计时。
毁灭的种子,才刚刚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