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一百零二回 ...
-
窗纸新糊,门闩新系;旧砖重砌小灶,井绳在手作咿呀声。
紫鹃收拾床褥,将破席抖净;宝玉拣拾瓦片,嵌平桌脚。
屋檐下风过,纸影微颤;院角有露,沿着青苔蜿蜒。
宝玉道:“先安后行,今且整此处。”
紫鹃道:“盏碗有了,砂锅也洗净。”
黛玉微倚枕而坐,目注窗纸,低低一笑。
——
园中旧径可循。
宝玉提竹篮,紫鹃持小刀,绕藕池、沿篱落而行。
篱边藿香成丛,墙阴车前破土,池畔芦根洁白,阶下艾草尚在。
紫鹃道:“就地取些,免得出门惹眼。”
宝玉道:“足矣。择嫩者。”
两人择其叶,洗其泥,摊在破簟上阴一阴。
宝玉又翻得旧橘皮一撮,道:“陈者尤良,可理气。”
紫鹃笑道:“好在前日晒下,倒合用。”
回屋,置灶,汲井水一桶,色清如镜。
宝玉道:“先文火润之。”
紫鹃应声,拨开灰烬,置薪,点火。
炉下光焰微起,红痕贴地而行。
黛玉侧耳而听,咳两声,收声较昨略缓。
她看着窗纸上的光影,似在水面浮沉。
她道:“昨夜梦里皆喧,今朝反觉静。”
宝玉道:“静里见本。”
——
砂锅既上,先文火。
汤色由清转微黄,气息初淡而后和。
宝玉以箸拨火,道:“火不可躁,先缓后急,再回文。”
紫鹃递来滤布,道:“少顷再添。”
黛玉半倚半坐,俯观心念。
她道:“昔以‘假’为真,竞逐人言;今以真为真,倒轻人言。”
紫鹃笑道:“姑娘说得玄妙,奴只听个‘轻’字便好。”
黛玉亦笑:“轻则不累。”
火由文转武。
锅沿微沸,泡星细碎,渐成珠跳。
宝玉加一撮薪,焰色一起一伏,道:“急则取势,势过则返。”
紫鹃道:“去渣乎?”
宝玉道:“且少待。”
黛玉阖目片时,胸中似有寒气一线,自喉转而下。
她暗道:“病根半在执;执者不放,药亦难入。”
再启目时,窗外风已小,纸影安稳。
火由武回文。
宝玉掀盖,轻吹一口气,香气顿作而不猛,乃和。
他道:“再煎一刻,香不烈而入得深。”
紫鹃应:“听二爷的。”
黛玉低声道:“心病还需心药医。”
宝玉点头:“人心一安,诸药皆从。”
紫鹃道:“汤色转清,似可滤了。”
宝玉道:“滤一次,再回火少顷。”
滤毕复煎,香从盏沿缓缓而出。
黛玉握盏在手,先嗅再尝,入口不苦而后甘。
她停一停,道:“胸口暖了些。”
紫鹃喜道:“是了。”
宝玉道:“先止其急,后缓其久。”
黛玉点首。
她复饮二三口,喉间痰气散作细丝,咳时不殷。
紫鹃取帕拭唇,帕上仅淡痕一线。
——
汤罢,宝玉以水再润砂锅,拣药渣,风干以备再熬。
紫鹃将盏洗净,收在旧木匣内。
屋中的光线因云破而明,尘埃在光柱中慢慢飞。
黛玉倚门而起,先扶后立,立后移步。
一手按着门框,一手放下,沿着墙根走了两三步。
紫鹃在旁,只伸手不扶,生恐惊其气。
宝玉在后,目不离步。
黛玉道:“可笑我向来多泪,原来泪非药。”
宝玉道:“泪非药,泪能洗尘;然病在心,药在心。”
紫鹃道:“姑娘只管慢些走,绕一绕便歇。”
绕至窗前,窗纸上有一小裂,紫鹃即以浆糊抹合。
黛玉看她手指在纸面上轻轻划过,笑道:“合处反牢。”
宝玉道:“旧裂得补,方能挡风。”
黛玉坐下,喘已匀。
她道:“前念多滞于‘假’,故不安;今念少执于‘假’,故稍安。”
宝玉道:“是其本原。”
紫鹃笑道:“奴只记得一件:‘安’字要紧。”
——
黄昏近,炉火微温。
宝玉又去园角采得数枝薄荷,与少许车前,拌水研磨,覆于布上,置于窗缝边去尘。
紫鹃理床被,铺草席,枕旁安一小灯。
风声渐小,虫声初起。
黛玉取纸笔,缓缓写下七言律诗一首,题曰《病愈感怀》(押下平十三元):
曾把多情换泪痕,
今日回心识本原。
旧念如霜侵故叶,
新安似水到清源。
炉前细火调三候,
盏里微香入一元。
欲试轻行还倚杖,
园亭更觉近春园。
宝玉看罢,轻轻道:“好。”
紫鹃笑道:“字也稳了。”
黛玉道:“心定,手便不抖。”
夜色垂下,窗纸淡黄。
宝玉又煎少许清汤,温温递与黛玉漱口。
紫鹃把将入夜所需之物一一排定:茶盏、帕子、药包、火镰。
黛玉道:“胸中似有一线暖脉,循至指端,又返于心。”
宝玉道:“药力行矣。”
紫鹃道:“奴今夜守着,二位且安歇。”
——
夜半静坐,屋内灯光如豆,炉中星火明灭。
宝玉轻启灶门少许,以掌覆之听声,道:“火候亦有‘息’。息缓则气和,气和则香入。”
黛玉道:“昔年我心,常如武火,乍起乍落,遂不安。”
宝玉道:“是故先文。缓者,教其气自归。既归而后取其势,势过则复缓。”
紫鹃在侧掩风口,道:“奴添一撮薪,且遮风。”
宝玉笑:“不可多,略略即可。”
砂锅里汤眼乍聚乍散,如鱼吐珠;盏沿有香,薄若轻烟。
黛玉以袖拂窗,纸面清朗,见火光在纸上跳跃。
她道:“听汤如听息;观火如观心。”
宝玉点头:“正要如此。”
紫鹃把药包再系紧,铺一方旧布于案,备滤。
她道:“二位慢些说话,免得气急。”
黛玉笑道:“气不急,言自缓。”
宝玉以箸拨灰,使灰覆薪半边。
他道:“灰为裹护,使火不暴,此谓‘护心’。”
黛玉道:“心若有人相护,便不至奔突。”
紫鹃道:“奴在旁看火,看汤,看人气,俱要匀稳。”
屋外偶有细风过,门缝轻鸣,井绳在架上微摇。
宝玉起而按门闩,复就坐,指腹轻摩盏耳。
黛玉凝视汤色,道:“初则清,继则黄,后又转而清。人心之变,亦类是。”
宝玉道:“清,是见本;黄,是受外;复清,是返本。”
紫鹃道:“奴不懂,只觉‘复清’两个字极好听。”
片时,炉声更细,似远似近。
宝玉低声道:“息平则声远,心定则事明。”
黛玉颔首:“近岁所病,在于逐声逐影;今朝不逐,心中便宽。”
紫鹃以帕拭盏足,理布角,又将小灯拨旺少许。
她道:“姑娘若倦,且歇片刻。”
黛玉道:“不倦。且与二爷细说‘心药’。”
宝玉道:“心药不过二三字:舍、明、安。”
黛玉道:“舍,则去故执;明,则不惑;安,则不动。”
宝玉笑:“三字若成,病已半痊。”
灶门微闭,屋内更静。
黛玉拈起一撮陈皮,以指研之,道:“陈则入深,新则易浮;人情亦然。”
宝玉应道:“故交可托,新好宜淡。”
紫鹃笑:“奴只记一句:茶要温,汤要缓,话要短。”
窗外月光斜入,落于墙根一线白。
黛玉道:“此光不语,而我心自明。”
宝玉道:“明者,不假言。”
紫鹃道:“且再闻香,似比方才更和些。”
黛玉以两手围盏,气由掌心而入胸,少焉,眉际舒展。
她道:“胸中之冷,似解一层。”
宝玉道:“善。明日更易。”
紫鹃轻声:“二位且坐,奴再理炉。”
黛玉又道:“昔日我见世事,多从名分上看,遂有拘滞;今朝从本原上看,不过是生灭去来,心何必惧。”
宝玉道:“名分是器,器可用,不可住;本原是道,道可住,不可说尽。”
紫鹃道:“奴听不全懂,却觉心里净净的。”
片刻无语,惟闻汤声若有若无。
宝玉忽收箸,道:“可矣。”
紫鹃趋前,以布滤之,香气更专。
黛玉轻呷一口,徐徐咽下,道:“入而不滞。”
宝玉道:“是药入路。”
紫鹃欢然:“更好。”
屋角的影子顺灯而短,钟声遐闻,似有更鼓初报。
二更后,屋里静极。
炉中余烬如星,窗外风过不作响。
宝玉在门内坐,指腹抚着旧栏之痕,心念“先安后行”四字。
天将晓,井口有白气如丝。
紫鹃起得早,先去院中看一看,回来说:“四下都好。”
宝玉道:“今日再煎一剂,循旧法。”
黛玉道:“可。”
复前法:文火润,武火取,回文成。
紫鹃以时计火候,以耳听沸声,以目视汤色。
宝玉道:“此方不只医身,亦医心。”
黛玉道:“心若不医,身且不从。”
饮后,咳不见血,气渐匀,行更稳。
黛玉绕屋三匝,能不倚。
紫鹃跟在身后,笑声轻轻。
宝玉转身于院,折一根细枝,拨去苔上落叶,露出石阶的纹路。
黛玉道:“旧痕犹在。”
宝玉道:“旧痕犹在,则可知其原。”
紫鹃道:“奴只盼姑娘日日添力。”
——
日影移到窗下。
宝玉收整药渣,晒于檐下;紫鹃晾布;黛玉拈花柄,望池水。
池畔枯荷梗尚立,风止时,水面有细纹如鱼背。
黛玉道:“前回只见其枯,今朝却见其生。”
宝玉道:“枯亦是生之端。”
紫鹃道:“园里虽败,竟也养得人心。”
宝玉笑道:“既然气息可承,明日同游春如何?”
黛玉道:“同游。”
紫鹃道:“奴去备小杖一双,帕两方,茶一壶。”
宝玉道:“先环园至潇湘,再至藕榭,仍不出门。”
紫鹃应:“谨记。”
黛玉道:“不求远,守此园足矣。”
风起而又停。
窗纸不动,屋里很暖。
宝玉道:“且将此屋再理一理,明日便好。”
此回至此,心与药并行:火候之文武回文,镜照心路之识执、观执、放执;
泪从前日而尽,今朝以安为源。
欲知明日同游春景,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