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匿名的邮件 ...

  •   江雪的临时“工作站”依旧被纸张和电子设备的低鸣包围着。几天来,她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工蚁,在公开信息的迷宫中穿梭,试图为“李苏殉情”事件勾勒出更清晰的轮廓。进展缓慢得令人焦躁。官方报道千篇一律,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早已被新的热点淹没,偶尔有几条零星的质疑,也如同投入大海的石子,连个回声都没有。
      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正准备起身去冲第三杯速溶咖啡,笔记本电脑突然发出了一声短促的邮件提示音——不是她常用的工作邮箱,而是她用于注册一些非必要网站、接收垃圾邮件的备用地址。
      通常,她会直接将其扫入垃圾箱。但今天,某种莫名的直觉让她停下了移动鼠标的手。发件人是一串毫无规律的、由字母和数字随机组合的字符,显然是临时注册的匿名账户。邮件主题是空白的。
      她迟疑了一下,点开了邮件。没有称呼,没有正文,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图片附件。她下载,点开。照片的像素不算很高,像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用长焦镜头偷拍的,带着轻微的噪点和模糊感。背景是一家装潢极尽奢华的私人会所的入口,厚重的雕花木门半开着,暖黄色的光晕从里面流淌出来。门口站着两个人,正结束交谈,准备各自离开。
      其中一人,江雪一眼就认了出来——赵律师。她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蓝色连衣裙,外面披着一件米色风衣,侧脸线条冷峻,即使在偷拍的模糊画质下,那股子精英气质也扑面而来。
      而站在她对面的那个男人,让江雪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是孙律师!业内另一位以手段狠辣、专攻商业犯罪和危机公关闻名的顶尖律师,与赵律师分属不同的大型律所,在好几个轰动一时的商业并购和丑闻应对案件中,两人都是针锋相对的对手。圈内人都知道,这两位是王不见王的关系。
      可现在,照片上显示的时间戳是深夜十一点多,在这家需要极高门槛才能进入的私人会所门口,这两位本该是“对手”的律师,却在密会?
      照片的角度捕捉得极其刁钻,正好能看到赵律师微微偏头,对孙律师说着什么,而孙律师脸上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近乎于……默契的表情?那绝不是对手之间该有的神态。
      江雪感到自己的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血液冲上头顶,带来一阵轻微的眩晕感。
      这不可能是巧合。一张赵律师与“死对头”孙律师深夜密会的偷拍照,被一个匿名账号,精准地发送到了正在调查“李苏事件”的她的备用邮箱里。
      发件人是谁?目的是什么?这张照片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赵律师和孙律师在谈什么?是与李伟和苏晴有关?还是与基金会有关?
      无数个疑问像沸腾的气泡,瞬间涌上江雪的心头。
      她死死盯着屏幕上的照片,仿佛要透过那层模糊的像素,看清背后隐藏的所有秘密。她嗅到了,一股强烈得几乎让她战栗的、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不再是她在信息海洋里的盲目打捞了。有人,在暗处,给她递来了一把钥匙,或者说,指向了一个更加黑暗、更加错综复杂的迷宫入口。
      这个匿名的发件人,像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幽灵,在她即将陷入僵局时,轻轻推了她一把。
      江雪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将照片备份到多个加密设备中,然后开始利用她能接触到的所有工具,反向追踪这封邮件的IP地址(尽管她知道希望渺茫),并仔细分析照片的元数据,试图验证其真伪。
      无论这是陷阱还是机遇,她都决定,沿着这条突然出现的、充满诱惑与危险的线索,走下去。新的猎犬,终于找到了第一缕真正有价值的血腥气。寻找方瑜,耗费了江雪近乎一周的时间和所能调动的所有人脉资源。这位李伟的前妻,如同人间蒸发,在官方记录和公开信息中留下的痕迹极少,且似乎被有意无意地抹去过。最终,在一个专精于跨境资产追踪的、同样对主流叙事抱有怀疑的同行帮助下,江雪锁定了一个位于北欧小国的、几乎不为人知的地址,和一个对应的网络联系方式。
      跨洋通讯的信号不算稳定,时断时续。视频连接成功后,屏幕那端出现的方瑜,与江雪在旧日财经报道照片上看到的那个容光焕发的“李太太”判若两人。她坐在一间陈设极其简洁、甚至显得有些空旷的房间里,背景是一扇巨大的窗户,外面是异国冷冽而疏离的蓝天。她穿着素色的高领毛衣,脸上未施粉黛,神色是一种被漫长疲惫浸润过的平静,眼神里带着深深的戒备,像一只受过重伤、对任何靠近者都充满警惕的动物。
      “方女士,您好,冒昧打扰。我是记者江雪,目前正在做一个关于……”江雪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而不具侵略性。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方瑜打断了,声音冷淡而疏远:“对不起,江记者,我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过去的事情,我已经彻底放下了,也不想再提起。请不要再来打扰我的生活。”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泄露了平静外表下的紧张。
      江雪没有气馁,她预料到了这种反应。她没有纠缠于李伟或苏晴,而是微微前倾身体,目光透过屏幕,试图传递一种共情与严肃交织的信号。
      “方女士,我理解您想要开始新生活的决心,也完全尊重您的选择。”江雪放缓了语速,“我联系您,并非想要揭开您个人的伤疤,或者追问您与李伟先生的过往。”
      她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方瑜的反应。方瑜依旧面无表情,但并没有立刻切断通话。
      江雪深吸一口气,抛出了她精心准备的关键问题:“我怀疑,李伟和苏晴的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真相。而我担心的是,在这件事里,受到伤害的,可能并不仅仅是他们两位,或者……您。”
      她刻意加重了“受到伤害”和“不仅仅”这几个词的语气,然后清晰地补充道:
      “也许,还存在其他不为人知的……受害者。”
      “受害者”这三个字,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方瑜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睛里,终于激起了一丝几不可察的涟漪。她的嘴唇微微抿紧,之前刻意维持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外壳,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缝。
      她想起了什么?是离婚过程中那些诡异的资产障碍?是赵律师那张永远得体、却让人不寒而栗的笑脸?还是……其他一些她曾隐约感觉到、却不愿深究的、黑暗的可能性?
      沉默在跨国信号微弱的电流声中蔓延,显得格外漫长而沉重。江雪屏住呼吸,她知道,成败在此一举。
      良久,方瑜缓缓抬起眼,目光似乎穿透了屏幕,也穿透了时空,落在某个遥远而令人心悸的回忆上。她的声音变得有些沙哑,带着一种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又像是重新背负起什么的疲惫“……那个人……”她顿了顿,仿佛这个名字带有某种诅咒的力量,需要极大的力气才能说出口,
      “赵律师。”吐出这个名字后,方瑜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她不再看江雪,而是将目光转向窗外那片过于洁净的蓝天,轻声说道:“我能告诉你的,只有这个。不要再联系我了。”
      说完,不等江雪回应,视频通话□□脆地切断了。
      屏幕变黑,映出江雪自己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颊。赵律师!这个名字,与那张匿名邮件里的照片,与那个迅速崛起的基金会,完美地重合在了一起!
      方瑜没有提供任何细节,没有指控,没有证据。但她给出了一个最关键的名字,一个指向性的坐标。这不再是江雪单方面的猜测和怀疑,这是来自风暴中心亲历者的、最直接的指认!
      第一个突破口,终于被她撬开了。尽管缝隙微小,但黑暗深处那令人窒息的秘密,已经透出了一丝冰冷的风。
      赵律师的情报网络,如同她精心编织的蛛网,敏感地捕捉着任何可能触及核心的震动。江雪那看似隐秘的调查,尤其是她跨国联系方瑜的举动,终究还是留下了一丝可以被追踪的电子足迹。当一份简要的风险评估报告被悄无声息地放在赵律师办公桌上时,她只是扫了一眼那个陌生的记者名字——江雪,以及附带的、关于此人因“不当报道”被停职的背景信息。
      她的脸上没有浮现怒容,甚至连一丝意外的波动都没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发现了一株试图在精心打理的花园角落里冒头的、不合时宜的杂草。麻烦,但并非无法处理。
      她没有选择直接威胁或恐吓。那种方式太低效,太容易留下把柄,也容易激发对方鱼死网破的决心。对于江雪这种带着理想主义光环、自诩为“真相守护者”的记者,摧毁她的武器,最好的方式不是折断它,而是污染它的源头——她的信誉。
      她按下了内部通话键,声音平稳如常:“联系‘锐策’公关的杨总,有个小忙需要他帮一下。”
      “锐策”公关,一家在业内以“高效解决客户负面舆情”而闻名的公司,收费高昂,手段“灵活”。杨总,则是与赵律师合作多年、处理过数起“敏感”事务的老熟人。
      通话内容简短而隐晦。赵律师没有提及具体事件,只是提供了一个名字——江雪,以及她前供职的媒体单位和那位与她素有龃龉、因她之前的“冒进”报道而受到牵连、对其颇为不满的前上司的姓名。
      “我不希望看到这位江记者,因为个人情绪原因,继续散布一些不实信息,干扰正常的商业和社会秩序。”赵律师的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暗示,“或许,她需要一些善意的提醒,让她明白,新闻报道的基础,是客观事实,而非……个人臆测或怨愤。”
      电话那头的杨总心领神会。“明白,赵理事。我们会妥善处理,确保信息环境……清澈。”
      几天后,在媒体圈内部的一些小范围聚会、微信群以及行业论坛的匿名板块里,一些看似不经意、实则指向明确的流言开始悄然散播。
      “听说那个之前爆化工厂污染的江雪,又盯上新目标了?”
      “好像是因为被停职,心理不平衡,想搞个大新闻翻身。”
      “她之前的报道就被指数据有问题,有点为了轰动效应不择手段。”
      “这次好像是因为私人恩怨,听说跟某个律所的大佬有关?她想报复人家?”
      “这种带着个人情绪写出来的东西,能客观吗?谁敢用啊……”
      这些流言如同混入清水的墨滴,缓慢而持续地扩散,没有源头,无法追查,却足以在目标人物的周围形成一层污浊的迷雾。它们精准地攻击着江雪作为记者最核心的价值——公信力。当同行开始用怀疑的眼光打量她,当潜在的线索提供者因为听闻她“捏造新闻”、“动机不纯”而犹豫不决时,她的调查就将举步维艰。
      赵律师甚至没有亲自下场。她只是动用了一点资源,轻轻拨动了几个隐藏在幕后的“提线”,一场针对江雪职业生命的“软性绞杀”便已悄然启动。
      她坐在办公室里,听着助理汇报“锐策”方面反馈的“进展”,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这只是常规操作,是维护她庞大帝国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微不足道的日常维护之一。
      她拿起那份关于江雪的简单档案,目光在上面停留了片刻,然后如同丢弃废纸一般,将其扔进了脚边的碎纸机。机器发出低沉的嗡鸣,将那个名字和与之相关的潜在威胁,一同绞成了无法辨认的细碎纸条。反击,无声无息,却直指要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