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二个新年 ...
-
从RSNA回家,我和杰斯都陷入了加班地狱。
我的PI设计了接下来的实验方案,“就投这个会议吧,我觉得你可以的!”让我的生活瞬间被数据淹没。
即便只是abstract,但各种横纵对比工作量依然很大。
美洲大陆另一端,杰斯的老板休假归来,开始了他大论文的初步撰写工程。
“你还在班?”
“啊对呀,你也?”
这样的对话不断出现,成了深夜的标配。我们隔着屏幕,吐槽的事情天南地北:从老板神来一笔的新想法,到Claude帮我们做了大半coding,留下更令人抓狂的debug的工作。
在键盘敲击声中,时间飞速消失。我的会议死线,随着农历新年,一起兵临城下。
===== ===== ===== ===== =====
“老天奶!我想过除夕!这个会议死线怎么这样啊!”我在晚九点的实验室哀嚎,收获邻座韩国C姐同情的一瞥。
“还在加班?”杰斯的消息弹出来。
“是啊,老板说之前的例子不够明显,选了一天了,100多张testing一个个看过去,眼睛要花了!”
我飞速打完字,转回ITK- SNAP,飙上手速导出选好的案例,再打开下一张的图片和mask。
零点的脚步逼近,我紧张地将abstract和supplement做最后检查。
研究目的 checked,方法 checked,结果 checked,结论 checked!
表格平均值加减标准差 checked!
图片最终版替换,没有typo!
所有项目被打上勾的瞬间,我深吸一口气,“要来了!”
我的左手紧紧攒拳,右手点击“提交”。
绿色确认框弹出来,我将拳头打向上空,“YES!”
就这样,我的第二篇会议提交了。
还留在办公室的C姐也发出了小小的欢呼。
“You done too?”
“Yep you?”
“Yep looks like we can have a New Year finally!”
我从抽屉里翻出平时的零食袋,递给C姐一个凤梨酥。
“Happy New Year!”
我们碰了碰,好像小小的凤梨酥就是我们的香槟,或者年三十的白酒杯。
我拍下照片,发给杰斯:
“新年好运旺旺来!”
几乎同时,杰斯的typing变成了一张沙糖桔的图,
“新年大吉大利!”
我看着并排的两张图片,我的凤梨酥,他的年糕。
我们一个在东岸的实验室,一个可能在西岸的自习室,相隔三个时区,却在这个属于团圆的日子里,用各自手边最简单的食物,完成了我们的“电子守岁”。
我长吁一口气,瘫在椅子上,回复他:
“我提交了!也祝你,新年论文顺利。”
“啊,好的!”
消息刚发出去,肚子就不争气地叫了一声。持续的紧张感麻痹了饥饿,此刻松弛下来,才想起完全没有吃晚饭。
也罢,就用这块凤梨酥,补上一顿迟到的年夜饭吧。
我慢慢拆开包装,金黄的酥皮在实验室的日光灯下显得格外温暖。咬下一口,甜意在舌尖化开,仿佛也把积攒了一天的疲惫缓缓融化。
窗外,来自法拉盛和下城唐人街的烟花仿佛能被听见。
在这个充满代码与数据的除夕夜,我们或许错过了家乡的团圆饭,却用各自的坚守,定义了属于我们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