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孕育性自私 ...


  •   宇宙中只有不同层级的自私,所有看似超越的行为,都是剩余在寻找更广阔的自我实现空间。
      即使是出于共情而言也是出自利己,之所以出现利他的非功利性,恰恰是因为层叠,历史中的每一次的文明,有着相对足够的剩余时,都有超越自身的冲动,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当然不仅仅是创造也有毁灭,这种冲动本身就是一种剩余,剩余也并没有,也不会消失。

      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人类的共情能力并非天生的无私,而是长期群体协作的制度性产物,是一种稳定的结晶。当文明积累了足够的物质剩余,会演化出道德,情感共鸣等规则,将个体的己扩展为群体之己,这种利他本质是通过维护群体剩余,间接保障个体在更长周期内的生存,符合策略性自私的逻辑。

      当文明进入稳定期,物质剩余不再紧迫,精神剩余,开始主导行为,我们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不是为了生存,文明积累剩余后,会有超越自身的冲动,这是实体从维持生存转向寻求增殖的关键,超越冲动是剩余的空间化,当文明的物质,智力剩余达到临界点,会从实体化转向空间化。

      现代科学革命的动力,是资本主义积累的资本剩余与认知剩余,推动人类探索宇宙,艺术创作对美的追求,是精神剩余的空间化。

      这种冲动是文明的自我增殖,看似为真理而献身,为艺术而燃烧,实则是文明这个实体不由自主地突破自身边界,通过创造更高级的空间,让文明以文化基因的形式延续。

      文明的超越冲动会催生新技术,新文化,比如工业革命创造了机器,文艺复兴创造了人文主义。

      而旧结构无法容纳新剩余,就会发生崩溃,中世纪封建制度无法容纳资本主义的剩余,最终被革命推翻。

      高级的自私往往表现出无私。

      剩余充足时,共情能力因制度性自私而高度发展,表现为高级自私。

      然而当剩余匮乏时,共情能力因生存压力被抑制,表现为匮乏的共情,但出于同情的行为仍是策略性自私的次优选择。
      而且这种同情并非空穴来风,也是基于上一个层叠的产物,比如原始社会虽然消失(成为新文明的一部分),其遗产仍然被新的结构所继承。

      资源极度短缺,个体的自私被压缩至最原始的生存维度,共情能力被抑制,个体更关注自身或直系亲属的资源获取,对陌生人的痛苦反应迟钝。

      这种有限的同情仍是策略性自私的次优选择,比如贫困家庭中,父母节衣缩食供子女读书,并非为子女未来牺牲,而是将子女的成功视为家族基因延续的投资,通过短期付出,换取家族在未来的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

      此时的共情,是生存本能的延伸,尚未成为稳定的群体协作工具。

      只有在文明积累了足够物质,精神剩余,群体从生存挣扎转向秩序构建,共情能力被制度性规则催化为高级利他。比如儒家仁爱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教义,本质是将亲属共情扩展为群体共情的制度性规则,通过孝悌,爱人的道德要求,将个体自私转化为对家族,教会的利他行为。

      此时的共情,是制度性自私的结晶,已超越个体生存本能,成为群体维持复杂结构,实现更高层级增殖的工具。

      共情能力并非空穴来风,是上一个层叠的产物,这本身就是文明演进的路径依赖,共情能力作为协作基底的文化基因,被每一代文明继承,改造并传递。

      原始社会的核心协作规则是亲属认同,以及通过仪式强化的群体归属感,这些规则虽未形成普遍共情,却为后世共情提供了基础。

      原始部落的分享食物仪式,是将亲属间的利他转化为群体存续的规则,即使剩余匮乏,也需维持基本协作以避免崩溃,这种分享的习惯,后来演变为农业社会的邻里互助,现代社会的公益精神。

      农业社会积累了更多剩余,于是将原始的亲属认同扩展为宗族认同,并通过道德规则将宗族利他固化为文化基因。这些遗产被工业社会继承。

      这些精神遗产,本质是前一层级文明对共情的升级改造,让其在新的剩余条件下,服务于更高级的群体增殖。
      文明积累足够物质,精神剩余,此时自私被制度,道德,文化,从隐性策略变为显性规则,形成制度性自私。

      但自私实现方式是多样的,以及人类并不是极端理性,这会有认知偏差导致的非理性利他。

      同一目标,不同策略,基因的自私可以通过个体的利他行为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个体的自私行为来实现,哪种策略被选择,取决于具体的环境。

      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群体,在历史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协作规则,这些都是在特定历史,地理,经济条件下演化出的,用于实现群体利益的最大化。它们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是否适应当下的环境。

      人类的大脑不是一台无限理性的计算机,在漫长的演化中,为了在信息不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快速做出决策,我们形成了一系列心理捷径或认知偏差,这些偏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也会导致错误。

      人们会不计成本地惩罚那些违反合作规范的人,即使自己并不能从中直接获益,从纯理性角度看,这浪费了个人资源,但从群体演化看,这种非理性的惩罚冲动,有效震慑了搭便车行为,维护了群体的合作秩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