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耗费与自私 ...
-
巴塔耶描述的是毁灭性的一面,耗费确实不止是有着超越性的行为,而且耗散是结构的必然的,一种连续的毁灭方式。
孕育性自私是有着建设性的耗费,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们燃烧生命,耗费生物能和社会剩余,产出的理论和思想,本身可能没有实用价值不直接服务于制度性自私,但它们是在为旧范式之外探索和勾勒新范式,这种耗散,是文明在为下一次空间实体化准备素材。
原始自私,策略性自私,制度性自私,它们的核心目标是维持和壮大现有实体。无论是个体,合作群体还是文明共同体,其自私行为都指向自我的存续和扩张。
孕育性自私完全不同,它的核心目标是超越甚至否定现有实体,它驱使个体或文明去追求那些可能危及自身存续的超越性价值。它是向外和瓦解的,它是自私演化链条上的最高环节,其自私体现在,它所服务的己,不再是当前的文明实体,而是一个潜在的,未来的,更宏大的可能性本身,可以说它是实体走向空间化的内在冲动。
在低层级,剩余转化主要是策略性的,目的在于更高效地维持和扩张。耗费主要表现为消费,娱乐等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耗。
在高层级,当物质剩余极大丰富,维持实体存在的压力减小,剩余转化出现了新维度,大量的剩余不再用于实体扩张,而是通过孕育性自私驱动下的通常性耗散,被投入到科学,艺术,哲学等活动中。
这种投入看似是浪费,但实质是将物质剩余转化为符号剩余,知识剩余,意义剩余,这些新的剩余形式无法用旧的范式来衡量,但它们恰恰是构建新范式的广义剩余,可以看成花凋谢了,但结成了果实。
任何一个稳定的实体,其存在本身就是对能量的束缚和结构化,但这个结构注定要耗散,这种耗散不是意外,而是宇宙的基本趋势。水成为雾,雾又可以成为水,这是一个循环,水是高度结构化的实体,而雾是弥漫的,去结构化的空间。
耗费与自私构成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将耗费看成社会与生命层面的暗能量,它是对结构化,积累化的引力的抵抗,文明僵化时期,剩余无法有效转化时,耗费的冲动就会涌现,无论是通过文艺复兴式的艺术爆发,还是通过战争革命,其本质都是要将高度集中的实体重新打散,回归到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空间状态。
耗费原则是生命与社会文化层面的效应,它们共同体现了宇宙回归,消散,打破僵化结构的根本倾向。
个人的非理性行为与群体的非理性行为,这可以区分为通常性耗散与剧烈性耗散
通常性耗散,这种耗散发生在系统健康或僵化初期,此时,系统内部仍有流动性,剩余的溢出可以通过相对温和,建设性的渠道进行。
个体或群体对超越性价值的追求,本质上是一种有创造性的耗散,艺术家燃烧生命创作,科学家耗尽心血研究,他们耗散的是自身的生物能和社会的物质剩余,产出的却是新的符号剩余或知识剩余,这些成果可能成为构建新范式的种子。
这种耗散是持续地,可控地释放着系统的压力和剩余,从而延缓了剧烈崩溃的到来,并为系统升级提供了试错和探索的空间。
剧烈性耗散,这种耗散发生在系统僵化末期,此时,所有温和的释放渠道都被堵塞,剩余在系统内部不断淤积,增压,直至突破临界点,它是破坏性剩余的爆发,这种耗散的功能是强制性的重置。
维持结构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流动本身就在持续地,缓慢地侵蚀着结构,这种缓慢的侵蚀,就是通常性耗散。而当结构无法适应这种流动时,就会发生剧烈性耗散来进行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