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矿泉水 ...

  •   推开那扇沉重的、能有效隔绝内外温差的玻璃门,仿佛不是走入一个空间,而是撞进了一堵无形的、滚烫的墙。
      正午的阳光,不再是光线,而是某种被熔化的、具有质感的液态金属,从高天之上倾泻而下,蛮横地泼洒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间。街道像一条被烤软的柏油河流,蒸腾起扭曲视野的热浪。汽车的鸣笛、行人的交谈、商铺外放的电子音乐……所有声音都被这粘稠的热度浸泡着,失去了清晰的边界,混合成一种令人昏聩的、持续不断的低频轰鸣。
      默存站在写字楼投下的、相对阴凉的一小片阴影边缘,像一只刚刚从深海被抛上岸的鱼,暴露在过于强烈和真实的物理世界里,有些无所适从。办公室那种被精密控制的、恒定的冷气环境,将他身体的感官阈值降到了最低。此刻,外界这粗暴的、全方位的热浪侵袭,让他每一寸皮肤都感到了刺痛。
      就在这热浪包裹他的瞬间,一种熟悉的、来自记忆深处的感官记忆,如同幽灵般被唤醒。
      不是画面,不是声音,而是一种触感,一种味道。是母亲病房里,那台老旧窗式空调发出的、永不停歇的嗡鸣声。那不是写字楼中央空调均匀而低调的白噪音,而是一种带着机械疲劳感的、固执的、仿佛在用尽最后力气挣扎的低吼。伴随着那嗡鸣的,是从风口吹出的、一阵阵并不凉爽的风。那风里,永远混杂着一股复杂的、令人窒息的气味——浓烈的消毒水试图掩盖,却终究失败,反而与之融合成一种更为深刻的、属于疾病和衰亡的陈腐气息:消毒液的刺鼻,药物的苦涩,老人身上无法洗净的、淡淡的酸腐,以及某种……生命正在缓慢流逝的、无法言说的味道。
      那股味道,此刻仿佛穿透了时空,与这街头燥热的空气混合在一起,钻入他的鼻腔,附着在他的皮肤上。热,不再是单纯的热,它成了承载那段最后时光的媒介,一种带着病榻记忆的、粘稠的炙烤。
      他感到一阵剧烈的口渴,喉咙干涩得发紧,像被砂纸打磨过。这口渴来得如此凶猛,如此物理性,几乎压倒了刚刚在办公室里经历的一切荒诞。死亡可以被邮件格式化,请假可以被表情包批复,但身体的渴,是此刻最不容置疑的“真实”。
      他需要水。视线所及,街角正好有一家24小时便利店。那亮着白色荧光灯的招牌,在这过度曝光的世界里,像一个冷静的、提供基本生存物资的避难所。
      他推开门,门上挂着的铃铛发出清脆却机械的“叮铃”一声。一股更强的、人为制造的冷气扑面而来,瞬间将他包裹。这冷气与室外的热浪形成尖锐的对比,却也与母亲病房里那陈腐的凉意截然不同。它是高效的、去个性化的、商业化的冷。
      便利店内部是另一种秩序。货架整齐划一,商品琳琅满目,像一支等待检阅的、色彩斑斓的军队。他的目标明确,走向冷藏饮料柜。
      拉开那扇巨大的、覆着一层白雾的玻璃门,更冷的空气涌出,让他裸露的手臂起了一层细小的鸡皮疙瘩。然后,他的视野被占据了。
      不是被水,而是被意义。一整排,熠熠生辉,五光十色。塑料瓶、玻璃瓶、铝罐……形态各异,却都披着精心设计的“外衣”。一款荧光绿色的功能饮料,瓶身上用极具冲击力的字体咆哮着“极限赋能!突破自我!”,旁边画着一个肌肉贲张的、正在奔跑的抽象人影。
      一瓶桃红色的果汁,标签上是笑得看不见眼睛的少女,旁边写着“邂逅甜蜜,瞬间治愈!”,仿佛喝下它,就能拥有广告片里那种虚假的、无忧无虑的快乐。
      一杯封装好的奶茶,杯壁上凝结着诱人的水珠,宣传语是“灵感源泉,快乐充电宝!”,试图将一种高糖分的饮料与创造力、幸福感强行绑定。
      还有苏打水,宣称“细腻气泡,唤醒活力!”,暗示着一种优雅而轻盈的生活方式。
      “活力”、“畅爽”、“激情”、“治愈”、“灵感”、“快乐”……这些词汇,像一个个五彩的泡泡,漂浮在每一瓶饮料的上空。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形容词,而是被资本和营销精心编码的符号,承诺着饮用者能够购买到一种对应的情感体验或身份认同。
      默存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商品。他的大脑,那台习惯于处理数据和逻辑的机器,开始自动解析这些信息:
      “‘极限赋能’?我的生理需求是补充水分,而非挑战体能极限。”
      “‘瞬间治愈’?母亲的死亡,是一瓶糖水能够治愈的吗?”
      “‘灵感源泉’?我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葬礼流程,不需要写作灵感。”
      “‘唤醒活力’?在正午的烈日下去殡仪馆,我需要的是清醒,而非被气泡刺激的虚假亢奋。”
      每一种饮料,都在试图向他兜售一个他并不需要的故事,一种他无法感受到的情感。这些被过度包装的“意义”,在此刻,显得如此空洞、虚假,甚至… … 残忍。它们像是这个世界在他耳边喧闹的、不合时宜的呓语,试图用廉价的、标准化的情感符号,来覆盖他内心那片真实却无法命名的荒芜。
      他感到一种更深的疲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在这个连解渴都被赋予了如此多重“意义”的世界里,做出一个简单的选择,竟然变得如此困难。这不是选择困难症,这是意义过敏症。是对这个一切事物都被符号化、被赋予超出其本身价值的、浮夸意义的世界的本能排斥。
      他的目光,越过了那些喧嚣的色彩,越过了那些承诺着奇迹的标语,落在了冷藏柜最底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静静地站立着一排透明的塑料瓶。瓶身没有任何炫目的设计,只有最简单的蓝色标签。标签上,除了一个极其简洁的品牌Logo,只有一个汉字,用朴实的黑色字体印着:水。没有形容词,没有承诺,没有故事。它就是水,生命最基本的构成之一,解渴最直接的物质。
      在周围所有饮料都在声嘶力竭地叫卖着各种“附加值”时,它保持着一种近乎傲慢的沉默。它不试图治愈你,不试图激励你,不试图让你变得更好或更快乐。它只是… … 存在。它承认你的渴,并提供最本质的解决方案。
      这一刻,默存感到一种奇异的吸引。这瓶水,像这片符号海洋中的一个孤岛,一个意义的真空地带。它代表了“无”——无添加,无修饰,无意义。而恰恰是这种“无”,在此刻,对他构成了最大的吸引力。
      他想起了古老道家哲学中的“见素抱朴”——“见素”即看见事物的原始状态,“抱朴”即持守内心的淳朴本真。这并非他主动选择的哲学立场,而是一种被这个过度包装的世界逼到绝境后的、本能的精神撤退。当所有复杂的、被赋予的意义都显得可疑时,回归最素朴、最本原的东西,成了唯一真实的选择。
      他弯下腰,伸出手,从那一排花枝招展的饮料中,取出了这瓶最便宜的、550ml的纯净水。塑料瓶冰冷的触感透过掌心传来,一种直接而诚实的凉意。
      他走向收银台。收银台后面,是一个年轻的男店员,看起来不到二十岁。他戴着一副巨大的、能完全包裹耳朵的耳机,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节奏微微晃动。他盯着手机屏幕,手指飞快地滑动着,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数字世界里。
      默存将水放在柜台上。店员的目光甚至没有完全从手机上移开,只是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瓶子,拿起扫描枪。
      “嘀——”一声。价格显示在屏幕上:1.5元。
      “一块五。”店员的声音平淡,没有任何语调,像一段语音提示。他依旧没有抬头,伸出手,等待着付款。默存拿出手机,点开支付码。“哔”又一声。支付成功。
      整个交易过程,不超过十秒钟。没有眼神接触,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欢迎光临”或“谢谢惠顾”。像一台自动售货机完成了它的使命,高效,准确,且彻底的非人化。
      默存拿起水,转身推开店门。他再次步入那片熔炉般的阳光里。他拧开瓶盖,仰起头,大口地喝着。
      水,无色,无味。它流过他干涩的喉咙,带来物理上的滋润。仅此而已。它没有带来活力,没有带来治愈,没有带来快乐。它只是缓解了他的渴。
      他拿着这瓶几乎空了的水,站在便利店的屋檐下,看着眼前车水马龙、被阳光照得一片晃眼的街道。远处,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目的光,像一座巨大的、由资本和欲望堆砌而成的冰山。
      他刚刚用一块五毛钱,完成了一次微小的、无人在意的反抗。一次对过度符号化世界的拒绝,一次向最原始、最朴素状态的回归。
      然而,当他将最后一口无味的水咽下,感受着那短暂的物理满足感迅速消退时,一股更深沉的虚无感,如同这无处不在的热浪,再次将他紧紧包裹。
      选择纯水,是忠于自我的真实吗?抑或,这只是在一个所有选择都显得无意义的世界里,一种更彻底的、连意义都放弃了的… … 投降?
      他握着那个空了的、微微扭曲的塑料瓶,感觉自己就像这个瓶子。透明,易碎,内里空空如也,被使用后,等待着被丢弃的命运。
      阳光依旧炽烈,城市依旧喧嚣。一瓶水,解了身体的渴,却让灵魂的荒芜,显得更加清晰,更加… … 触手可及。
      他抬起手,将空瓶精准地投进了几步之外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像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为这个荒原之夏,标记下又一个无声的、关于存在与虚无的瞬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