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陈立生的生意 ...

  •   看到蒋小菁生完孩子后郁郁寡欢,工作上也乏善可陈,在市立医院做医生的闺蜜刘璐怀疑她得了产后抑郁,几次三番说要介绍心理医生给她看看。蒋小菁每次都坚持说不是,但眼底的疲惫和空洞却骗不了人。终于有一次,两人在新世纪广场的星巴克喝咖啡时,蒋小菁向刘璐吐露了心声,主要是不想在家里当主妇天天看婆婆眼色,想自己做点事,哪怕是小生意,也好过现在这种寄人篱下的窒息感。

      “你爸之前不是自己做生意做的挺有规模的嘛,你肯定也能”,刘璐说。

      “那不是后来不行了么,都赔进去了,要不然我现在还至于这样么。” 蒋小菁不无惋惜地说,“再说我现在经验也不足,需要有人带。”

      “你爸那时候肯定也交了不少朋友,让你爸给他们打打电话?”

      “你没听过 ‘富在深山有缘亲,穷在闹事无人问’么,我小时候确实很多人老去找我爸,但自从他破产后,那些人跟突然凭空消失了似的。而且我爸现在身体也不好,不想再让他烦心这些事儿了。”

      “好吧,我记下了,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 刘璐爽快地回应。

      两周后,刘璐神秘兮兮地找到蒋小菁,说他们科室之前治好了一个陈老板父亲的怪病,陈老板非常感激,跟她说有事随时招呼。刘璐觉得这个陈立生很有实力,在古城人脉深厚,一直在自己做生意,且正处于四十岁出头的当打之年,或许是个不错的合作对象。“我觉得你可以去见见,多个朋友多条路,不成也不会掉肉。”刘璐搅动着杯里的拿铁,“总比你现在这样憋着强。”

      彼时,蒋小菁的第八版OA软件推广方案再次被客户否决,尽管那是她熬了好几个通宵做的。客户根本就不关心所谓的流程优化,现在用的系统虽不完美但也能凑合,更重要的是,在房地产狂飙突进的年代,所有人都在忙着跑马圈地赚钱,谁有工夫停下来重新梳理内部流程?蒋小菁觉得这样生推没有真实需求的产品简直是浪费时间。她跑这些地产项目时做过地面调研,那些能辅助销售、提升产品溢价和独特性的智能化系统倒是有真实需求的,但她还没想清楚具体切入点。带着一丝迷茫和强烈的渴望,她决定去见见刘璐口中的这个人。

      蒋小菁走进陈立生预订的茶馆包间时,指尖还残留着办公室油墨和家中婴儿润肤露混合的独特气味。她特意穿了件质地柔软的浅灰色针织开衫,里面是件蓝白条纹衬衫,领口随意地解开两颗扣子,既显得干练,又不经意地衬托出哺乳期过后依然丰满的胸部曲线,因为生孩子而剪的短发只能遮住三分之一的颀长脖颈。

      陈立生早已端坐在茶台后面,看见她进来,视线在她身上停顿了一秒钟,然后赶紧起身绕过茶台主动握手,流畅的动作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感。“蒋小姐是吧?幸会。”他穿的深靛蓝牛津纺衬衫熨烫得一丝不苟,袖口挽到小臂,露出一块低调的棕色皮质表带手表,下身是裤线笔直的卡其色休闲西裤,脚上的黑色乐福鞋擦得锃亮。这一切都透露出一种蒋小菁向往但尚未触及的、沉稳而精致的世界。她下意识地挺了挺脊背,在与对方短暂对视后,迅速避开了那深邃而带有审视意味的目光。

      陈立生示意她坐下,然后开始行云流水般地泡茶。温杯、干茶摇香、45度角回旋高冲、洗茶、凤凰三点头冲泡、刮沫、搓茶、再摇香、公道杯入海……一套动作娴熟自如,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仪式。蒋小菁像窥见了商业世界门缝里透出的光,仔细地观察并默记着这套流程,同时心里暗暗惊叹于对方的从容与老练。

      “朋友从福建带来的古树大红袍,蒋小姐尝尝。”陈立生将一杯橙黄透亮的茶汤推到蒋小菁面前,杯沿正对着她的虎口,细节处彰显着周到。

      盖碗里的茶刚泡到第二道,陈立生两指夹住杯盖,在杯沿轻轻刮了一圈浮沫,看似随意地开口:“刘璐说,你前两天为了推广软件,连续跑了五家地产项目?”他指尖捏着杯沿转了半圈,茶汤在杯底晃出细碎的涟漪,“那肯定对开发商现阶段的需求摸得很透了。”

      蒋小菁握着杯子的手紧了紧,杯壁的温度烫得指尖发麻。她没想到陈立生提前打听了她的动向,这让她有些被动。“是去拜访过几家开发商,主要是想多了解下行业情况。”她避开对方的目光,看向茶杯里蜷曲的茶叶,“不过都是些基础执行工作,谈不上多懂。”她没好意思承认,其实就是跟着领导去扫楼式推销那个简单的OA流程软件,效果甚微。

      “基础执行才见真章。一线摸到的情况最真实。”陈立生笑了笑,提起水壶往盖碗里续水,水流精准地在壶口划出完美弧线。“不过,OA系统只能帮他们梳理内部流程,不能直接帮他们赚钱,所以老板们自然不会太上心。但现在的市场不一样了。”他话锋一转,“你知道去年城东那个高端盘‘铂悦府’吧?就因为提前配置了全套的智能安防和家居系统,单价硬生生比周边楼盘贵了六千还一房难求。这才是地产老板们真正看中的价值——能直接提升产品溢价和竞争力的东西。”

      蒋小菁抬了下眼。那个楼盘她有印象,开盘时请了明星站台,广告铺天盖地。“听说卖得非常好,原来核心卖点在这里。”

      陈立生把泡好的茶汤倒进公道杯,手腕轻晃让茶汤均匀,“你知道他们的智能化系统是谁做的吗?外包给深圳的一家公司,加价三成不说,后期维护响应慢,出了问题还得看人家脸色。”他把分好的茶再次推到蒋小菁面前,“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本地化服务,价格有优势,响应速度更快,没有理由做不起来。”

      蒋小菁抿了口茶,大红袍特有的岩骨花香在舌尖散开,但她更品出了话里的商机。“您是说……我们自己做这块业务?”

      “不完全是白手起家。”陈立生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声音也压低了些,显得更加推心置腹,“我手里有一个现成的技术团队,核心成员以前是给大型企业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转做地产智能化配套技术上熟门熟路。但你知道,做这种to B(对企业)和to G(对政府)的生意,最关键的不是技术,而是能敲开门、并能和关键人物说上话的资源。”他目光灼灼地看着蒋小菁,“你亲自跑过楼盘,了解他们的真实痛点,这是第一点。其次,你先生家做建材生意,和本地几个主要的开发商都有供货关系,这层关系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敲门砖,这是第二点。你父亲原来在咱们这片也小有名气,相信你肯定也没问题。”

      蒋小菁感觉心脏紧了一下。她本想彻底跳开婆家那个令人压抑的圈子,没想到绕了一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而且,汪振宇家的建材厂确实给几个楼盘供过货,但都是些小单子,关系未必有那么硬。她下意识摸了摸放在背包里的吸奶器,塑料外壳硌得手心微微发疼,提醒着她现实的身份与处境。

      陈立生似乎看穿了她的犹豫,指节轻轻敲了敲桌面,抛出了更重的筹码:“还有一层,刘璐可能没跟你细说。我跟你表哥□□,前年在住建系统的一个酒会上有过一面之缘。听说他能力突出,很受领导赏识,最近正在考察期,马上要参与市里‘智慧社区试点’项目的评审了。这层关系,如果运用得当,就是咱们的东风。”

      蒋小菁捏着杯子的指尖微微泛白。表哥□□,她平常只是在家庭聚会上见到,知道他在住建局工作,是个不大不小的科长,却从没想过他会跟“地产智能化”这么前沿的事情扯上关系,更别提什么“考察期”了。“我表哥……他那边,我其实也好久没联系了,不确定他是否愿意帮忙。而且,这么大的事,我也需要和我先生商量一下。”她谨慎地回应,试图为自己争取一些缓冲的空间。

      “理解,应该的。”陈立生像是早已料到她会这么说,脸上没有丝毫意外,从容地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装订整齐的打印资料推过来,“这是我让团队做的初步市场调研和分析,你可以先看看。现在国家GDP每年保持着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造富效应使得大家对居住品质的提升需求巨大。08年京津城际高铁通车,拉开了全国高铁网络大建设的序幕,也极大地加速了人口和资源向中心城市的聚集。地产行业未来十年的黄金期是可以预见的。而智能化,正是提升住宅产品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我们立足本地,提供比外地公司更贴身、更及时的服务,天时地利人和,成功的概率很大。”

      蒋小菁一边听,一边翻看着资料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从国家政策导向到地方市场规模,从竞争对手分析到潜在客户清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当她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一行用红笔醒目标注的预测:“第二年营收可达亿元级别,预计净利润率35%”时,心脏不由得剧烈跳动起来。这个数字,对她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想到自己眼下在单位和家中的窘境,她确实心动了。但与此同时,陈立生那深邃眼神里闪烁的、她尚不能完全读懂的精明与欲望,又让她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安。多年以后,蒋小菁才会明白,那种欲望的漩涡,最终会将人卷入何方。

      “这样,”陈立生敏锐地捕捉到了她那一刻的动摇,趁热打铁道,“我出核心技术和启动资金,占八成股份,前期的关键项目洽谈由我来主导,你跟着一起,先熟悉环境和规则。你负责市场信息搜集、客户关系维护和具体项目跟进,占二成干股。创业初期,我们更注重实效,不用每天坐班,有项目时集中精力攻克就行。等公司走上正轨,你的贡献和价值凸显出来,股份比例我们再议,绝不会亏待你。”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茶盘里的水渐渐满了,陈立生拿起茶针,轻轻掀开盖碗的盖子,让氤氲的热气缓缓散出。“刘璐说你最近想出来做事,不光是为了赚钱,更是想找点自己的价值。”他看着蒋小菁的眼睛,目光里带着点过来人的了然,“这行当确实辛苦,需要应对各种人和事,但一旦做成了,你在家里、在任何场合,腰杆都能挺得直直的,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

      这句话,像一根精准的针,瞬间刺中了蒋小菁内心最敏感、最柔软的部分。她想起昨天婆婆翻她衣柜时,那不满的嘟囔:“整天在家闲着,买这些好衣服穿给谁看?”她的指尖在资料边缘无意识地掐出了一道白痕。

      “谢谢陈总,我……需要考虑一下,也确实得跟我先生商量下。”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将那份沉甸甸的资料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自己的通勤包里。

      “应该的,慎重些好。”陈立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将茶具归位,重新给她斟满茶,“三天后我再联系你。这期间有任何疑问,随时给我打电话。”他递过来的名片是厚重的特种纸材质,烫金的名字在茶桌柔和的灯光下闪着微妙的光泽,和他衬衫上那枚精致的银杏叶领针一样,透着一股不动声色的底气。

      蒋小菁将名片塞进钱包最里层的夹层,那里还躺着一张皱巴巴的超市购物小票,上面是给孩子买尿不湿的记录。两种截然不同的纸张质感,在她的掌心叠合,仿佛一道清晰的分界线:一边是琐碎压抑的当下,一边是充满诱惑与未知,却可能彻底改变命运的未来。

      坐上车,蒋小菁没有立刻回家。她靠在座椅里,给表哥□□打了个电话。听筒里传来办公室特有的嘈杂背景音,□□的声音带着惯有的谨慎和一丝疏离:“小菁?怎么突然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哥,瑶瑶的生日快到了,我想看看怎么给她庆祝一下,好久没见她了,怪想的。”蒋小菁尽量让语气显得自然。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传来□□的回应:“小孩子家,在家里简单过一下就行了,你到时候过来吧,你嫂子手艺不错,外面闹哄哄的,也不方便。”

      挂了电话,蒋小菁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那些新建的楼盘,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些许。她再次打开那份市场调研报告,翻到“潜在试点项目”那一页,用笔在“城西新区规划”几个字上画了一个圈——不管前路有多少艰难,她似乎已经找到了第一个可以撬动命运的支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