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象牙塔外的冬天 ...

  •   会议的哨声像一道冰冷的割痕,将废弃车间里短暂的宁静彻底划破。

      苏晓雯脸上的血色迅速褪去,她几乎是惊慌地看了陈远航一眼,又飞快地扫过李斌,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推着自行车匆匆离开了。那团跳跃的红色消失在锈蚀的钢铁丛林里,带走了最后一丝暖意。

      空气重新凝固。陈远航感到喉咙发紧,他转向李斌,发现对方也正看着自己。李斌的眼神依旧清澈,但深处那簇惯常的、属于理想主义者的火苗,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荡得摇曳不定。

      “去走走?”李斌提议,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

      陈远航默然点头。两人默契地避开人群,走向厂区后方那片荒凉的堆料场。积雪覆盖着废弃的铸件和钢锭,形成一片起伏的、冰冷的坟茔。

      “感觉像回到了大学期末,等待宣判成绩。”李斌试图让语气轻松些,嘴角扯出一个算不上笑容的弧度。他弯腰抓起一把雪,在手里捏紧,指节冻得发白。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开启了记忆的闸门。他们不是发小,命运的第一次交汇是在省城的工业大学。来自东北工业基地的李斌和来自另一个小城的陈远航,因分配在同一间宿舍而相识。

      “是啊,”陈远航接话,呼出的白气袅袅上升,“还记得大二那个冬天吗?为了赶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我们在制图室熬了三个通宵。”

      “怎么不记得。”李斌松开手,雪块掉落,“最后那天晚上停电了,我们点着蜡烛画图,你的脸被熏得一道黑一道白。”

      回忆让紧绷的气氛缓和了些许。那是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在象牙塔里,凭着对机械的共同热爱和出色的才华,他们迅速成为挚友。一起在图书馆抢占座位,一起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一起在深夜的宿舍走廊里,就着昏黄的灯光争论傅里叶变换和存在主义。李斌像一束阳光,直接、热烈,他的才华和执着常常照亮陈远航更为幽微曲折的内心世界;而陈远航的细腻、周全和对人情世故那种天生的敏锐,也无数次弥补了李斌的莽撞与直率。

      “那时候觉得,最难的不过是画不完的装配图。”李斌踢开脚边一个冻硬的雪块,声音低沉下来,“现在才知道,图纸之外的世界,复杂得多。”

      陈远航的心微微一颤。他听出了李斌的言外之意。话题不可避免地滑向了现实的泥沼,而苏晓雯,是这片泥沼中最醒目的存在。

      “晓雯……”李斌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她似乎很关心你。”

      陈远航的神经瞬间绷紧。他用一种近乎刻意的平淡语气回应:“她是厂办主任的女儿,对谁都这样,热情,没架子。” 他停顿了一下,又仿佛不经意地补充,“赵主任……对我也很关照。”

      这话看似平常,却暗藏机锋。他将苏晓雯的“关心”轻描淡写地归因于其身份和性格,同时巧妙地抬出了赵国栋,既暗示了自己潜在的优势,又在试探李斌的反应。

      李斌侧头看了他一眼,目光锐利,仿佛要穿透他脸上那层温和的、人畜无害的表象。李斌骨子里是保守的,信奉能力至上,对权力和人情的运作有着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高与疏离。他沉默了几秒,才淡淡地说:“是啊,有领导关照是好事。”

      这反应让陈远航心底那点阴暗的算计仿佛落空了,反而生出一丝莫名的羞愧,但随即被更强烈的危机感覆盖。他清晰地记得,在一次厂团委组织的联谊活动上,苏晓雯是如何主动坐到李斌旁边,和他讨论那本她根本看不懂的《瓦尔登湖》,眼里闪烁着他不曾见过的、混杂着好奇与崇拜的光。

      “走吧,”李斌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依旧带着兄弟式的熟稔,却似乎少了点什么,“该来的总会来。回吧。”

      两人转身,踏着来时的脚印往回走。堆料场重归死寂,只有风声呜咽。他们曾并肩走出大学的象牙塔,满怀憧憬地踏入这家象征国家重器的大厂,以为能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理想篇章。然而,仅仅几年光景,这座庞大的钢铁迷宫,似乎就要成为他们友谊和命运的终点了。陈远航看着李斌走在前面那挺拔却莫名透出孤寂的背影,一个清晰的念头浮上心头:

      那条通往南方的路,或许,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