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兄弟姐妹 ...
-
于氏想拦,却又不敢拦。儿子大了,已经有自己的主意了。自己拦着,怕他再心重病了。只得小心地拿了一件斗蓬跟在了儿子的身后,往家里村外的地里去了。
小村子不算大,背靠着一座大山,一出门就看到房子背后的大山,看着山的距离就知道,他家离山挺近的,也就千八百米远的距离。
他家在村子的最东面,一个大大的院子,足有两亩地大小,正房三间,正中间是堂屋,左右各一个卧室。大概就是于氏和韩二娘的住处。
李于真走出来的是东面三间厢房的其中一间,西面还有着对应的三间草房,李于真没有去过去看那里面的是什么,他自己一个屋子,占据着东厢房里面最大的一间,而另一间是他的那个韩二娘生的长子李韩柏的卧房。
至于他的两位姐姐,大姐李于岚和二姐李韩琳,是住在西厢房中间的那间房里的。
李家不富,也是算上最穷的。原因都是因为李行书会认得字,又是个秀才。所以,村里的村长和里长,对于李行书还是多少给几分薄面的。
于家大娘小心地跟在自己儿子的后面,看着他平静的小脸,紧紧地绷着,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乖真儿,你身子还没好利落呢,怎么就突然要去地里了?”于氏不太放心自己的小儿子,忍不住问了出来。
李于真不想回答,他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回答,他只想把自己以后要生活的地方的情况摸清楚。
他不想挨饿,看看今天的情况,他就知道。吃个白米粥都是奢侈的家里,吃饱饭都应该是个问题。
如果他再不想个法子用些自己的力量,发挥一下自己过去人的智慧,只怕他真的就要过那种一日两餐还不管饱的穷日子了。
于氏看到儿子一脸小心思地直管往前走,走的方向却是和家里的地越来越远的方向,不禁叹了口气,紧走了两步上来,挨近李于真,低声讨好地道:“真儿啊,你去地里,得往这边走呢。咱家的地在村的东头。”
李于真的脚下顿住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抬起头看向了于氏:“我没去过地里。”
李于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知道家里的地在什么地方,最少,在他现在的记忆里,他不知道。
听到儿子回答他,于氏松了口气,脸上也见了笑:“真儿是没去过地里,家里有你父亲和哥哥在呢,哪里用得着你啊。”
李于真转身随着于氏向自家的地里走去,一边走一边问道:“现在正是春上吧,地里不是正忙的时候吗?”
“还不是你。”于氏的口气带着一种宠溺的无奈,“本来你大哥是要跟着一起下地的,只是,你非要笔墨,你爹没办法,只得让你大哥进城里去找个短工来做,好赚些现钱给你买些纸笔回来。”
“大姐呢?”李于真醒来就没见过这位亲生的大姐,自然也想见见这个记忆里对‘她’关心甚于多于他亲生娘的大姐了。
“你大自然是要跟着你父亲下地的,她也不小了。再过两年也该议亲了,家里现在的日子也就能保证不饿到。这还是要年头好的时候,要是遇上个涝灾和旱灾,咱们家可就吃不饱了。”
于氏说到这里的时候,表情有些无奈也有些痛苦,看起来,这个地方涝和旱好像是常有的事呢。
李于真在心里暗暗地对这个地方有了一个新的评价,这样的地方,要是想养活这样的一家人。如果不是自己有地的,那就是给人家拼命赚钱呢。
‘地主啊,还是地主好啊。在家里坐着就能吃到馅饼。’李于真很是感叹了一下,“和娘说一下吧,让人捎话给大哥,回来帮着家里把地先种上,至于那个纸笔的,有时间再说吧。”
于氏吃惊地看着自己突然间就懂事的儿子,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于是迟疑地问道:“真儿啊,你是说真的吗?”
李于真很想翻个白眼给这个女人,只是想着自己原来的这个身子就是因为家里不能给他买来纸笔而闹起来才病死的,所以,现在于氏的这种表情,他还是表示理解的。
“写字和吃饭比起来,我宁愿自己吃饱了而不是饿肚子。”李于真说了一句最现实的话给于氏听。
于氏却听得仿佛像是见了鬼似的,他家的儿子莫不是被什么占了身子吧,怎我么说话的口气这么的沉稳,不像他以前的性子。
以前真儿耍性子也就是不爱说话,不和任何一个家里说话。也不出屋,只是闷在屋子里。只到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才会恢复说话和出屋子。
今天,真儿醒来就有些不一样了,是真的大了?懂事了?
于氏猜疑的眼神盯着李于真,李于真很有些不耐烦,回头看了一眼于氏上下打量着自己的目光道:“娘,你有完没完?”
李于真不怕自己这样的口气让于氏挑理,以他现在了解到的情况,大概是这个小东西在家里已经说话占上句惯了。
所以,才会变得这样。想要什么,就必须得给,要不然就会弄得一家人不得消停。
想到这一点,李于真还多少有一个小得意,这样的话,那么他以后要想做些什么,也好办的多了。
李于真想到这里,脸上不禁浮起了微笑。虽然落后了一点,可是,自己可以改变啊。
于氏一怔,才知道,自己方才的眼神让儿子不满意了,于是忙着笑了一下:“呵呵,娘不是怕你再病了吗?”
李于真不吱声,听着于氏往下说:“娘是怕你把心事都压在心里,那样病就不好好了,所以呀,你娘才会在这个时候让你大哥去打份短工,给你买纸笔的呢。”
“没啥可有心事的,吃都不吃不上呢,拿纸笔又能怎样?”李于真恨恨地道,“读书识字,不过是要吃饱肚子的基础上才做出来的事。娘,人光会写字,会读书,并不能饱了肚子。”李于真很不满意现在这个于氏,而在于氏的眼里,他只有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女儿李于岚都会被他放在第三位的。
李家的地就在离他家不到一里地的附近,李于真想不到地离他们家这么近,那句老话儿怎么说来着:丑妻近地家中宝啊!
李于真站在地头,看着地里躬着身体忙碌着的几个人。李于真的心头还是忍不住的狂跳。
李于真看了一眼眼下的土地,这里的土壤看起来很不错,黑色的。至于这地里的产出,如果种好了,吃饱饭应该不是挺难的事。
李行书正忙着翻地,打垅,却看到自己的小儿子李于真来到了地里,心里有些惊讶,还是放下了手里的工具走了过来:“怎么过来了?好了吗?”
李于真微微偏过身子,让开了李行书抚过来的手。
他现在还不太愿意对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男人称爹:“我来看看,咱家地里想种啥呢?”
李行书被小儿子躲开自己的行为弄得怔了一下,听到李于真的话,才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地干活的两个儿子和韩二娘,嘴里回答着儿子:“种些包米吧,那东西皮实呢。”
李于真听到李行书的话,也怔了一下。不由暗自庆幸地抬起头看向了李行书,不为别的,他说话的噪音咋和他那么相似的呢。
难道说,他也是北方的?
可最少这里,不是他认识相识的那些朝代啊?
“怎么了?”李行书看着李于真怔怔地望着自己,不解地问。
“地很好。”李于真不知道说什么,这样的地种玉米可惜了。
李行书的眉头自然地皱了起来,看着病还没太好的小儿子:“真真也开始关心家里的事了?”
李于真抿了抿唇,长出了口气:“我想吃白米饭。”
李行书一下子笑了起来,蹲下身来,把小儿子抱在怀里,笑着亲了一下小儿子嫩嫩的脸颊道:“真儿终于知道管自家的事了,懂事了呢。”
李于真别扭地躲着李行书的亲热,执意地问道:“怎么样啊?”
“嗯,你说的也对,既然你想吃白米,那就种些麦子吧,总要好过种包米的。等上了秋,磨些面,到也可以换些白米吃。”李行书放下儿子,站直了身子,看着大田里忙着的几个人,“家里也该改善一下了。”
李于真暗地里撇了撇嘴,家里改善不改善的,和他有什么关系吗?
麦子?
麦子出来是面啊,还要换,看起来,他真的要好好地了解一下。这里的白米和麦子到底差多少啊。
不能让那些黑心的商人把便宜都占去了,他可不想就这样被一个古人欺负啊。
还有……
李于真看着地里忙碌的自家姐妹们,那么小的年纪,那样瘦弱的身子,还没有长张的骨架,就要和女人一样的做这些粗笨的活计。
他真的看不下眼啊,谁让这里的女人地位低下呢。
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亲人吧。他真的就能这么看着他们在田里劳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