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梦寐以求(一) ...
-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叫李榆阳。
其实,说他是我的好朋友,似乎也不太准确,可我再没有其他的好朋友了,李榆阳在我童年记忆中占据着很大的部分。
现在想想,李榆阳的性格挺奇怪的,他总是默不吭声地呆在一边,眼神专注地看着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
他话非常少,他是那种天然的,没有任何理由就缄口不语的人。
当然,他并不是有抑郁倾向,或者说性格内向,他只是不说。
现在想到他,他的形象在我脑海里依然非常的清晰。
我已经记不清我们是怎么结成友谊的,似乎很浑浑噩噩的,我们就常常混在一起。
有时候,友谊就是那么奇妙的东西,我们就那么毫无理由地凑在了一起,甚至彼此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就是彼此的好朋友。至少对那时候的我来说,我就是迷迷糊糊地和他一起玩儿,像两盆盆栽,摆在一块,于是一块生长。
我小时候性格有点内向,到现在也一样,只不过,不同的是,现在我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下意识去改善这种性格缺陷。
尽管性格是天生的,本不该存在优劣。但我身周的人反馈来看,我的性格就说一种缺陷。
既然是缺陷,我只好努力改正了。
小时候的我则没有这种烦恼,那时的我活得单纯,对自我的存在好像没有察觉,从不思考自身,活就是活,饿了吃,渴了喝,很条件反射,也很自在。
我猜正是因为这样,我显得没有灵魂,别的小孩子也就不把我纳入可结交的范畴。
幸好,我不是一个人。
李榆阳跟我一样寂寞。
自然而然的,我们走在了一起。
不需要多言,只单纯地呆在一块。
放学路上,我们一起走。
我家比他家远,路过他家时,我总不急着回家,而是在他家呆上一会儿。
现在回想,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跑他家呆着,我们既不聊天,也不做游戏,我看着他打开大门内嵌的小门,走进去,我就跟进去。看着他从窗台上拿起钥匙开门,进屋,我就跟进去。看着他去院子里搬柴火进屋,生活做饭,我就跟他一起蹲在灶坑边,看着跳动的亮堂堂的火苗。
秋日傍晚,火苗散发着温柔的光与热,照亮童年一角。
要到天很黑了,黑到看不清路,我才起身离开,回我自己的家。
他家的小院,他家的马车,他家的窗台,我都那么熟悉,像熟悉自己家一样熟悉。
有时候我们也不止呆在他家。
他家附近一个邻居家的房屋临街而建,门前一小片空地算不上院子,也没有用栅栏围住,只是一块长条形的水泥地面。像我们这种小学生走过路过,都会忍不住在人家门前经过。类似这种临街的人家很多,他们房屋不是朝南,而是朝街,商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