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计划春耕(小修) ...
-
08 计划春耕
江复生也算是实在,涂昊生一问,他也没磨叽,直截了当的就说粮食是帮别人弄的,自己就是赚点儿外快。
而且,一再保证绝对没有任何不法用途。
看人,涂昊生一向颇为自豪,基本没走过眼。
江复生虽然跟他不熟,但那一面之缘和这几次通话接触,感觉还可以,起码不是有什么坏心眼儿的人。
谁要这么多粮食涂昊生没兴趣知道,整件事他仔细想了一遍,可以确定的是,对自己没有任何坏处。
至于江复生,既然知道他并不是被人骗,涂昊生也乐得帮忙。
毕竟,什么都不用做,却能白落两头人情,对他这个生意人而言,毫无疑问的是件好事。
不过,知道江复生要继续买粮食,最高兴的还要数徐光明。
上次一车粮食,前后不过五天,他也就打了几个电话,又去镇上跑了两趟,结果赚了快一千五,这都赶上村里人在县上打工一个月的收入了。
这次人家可是要两车!
他心里飞速的合计了一下,这次最少也能赚三千五。
上一回,他第一次跟人谈生意,压价没底气,要不然,上次就能多赚三五百!
这一次,可得好好跟他们谈谈。
昊哥可是说了,这要弄好了搞不好还能做成个长远生意呢。
徐光明怎么折腾的,涂昊生没管。
福爷却特地当着所有人,跟他徐光明交代了句话:买卖粮食,绝不能动坏心眼儿,那可是给人吃的,人命关天的事儿,动坏心那是要被人掘祖坟的!
有福爷看着,徐光明出不了岔子,涂昊生放手去忙自己的了。
不用涂老爷子提醒,他也知道,春耕就要到了。
原因很简单,惊蛰前后,一向冷清的村里似乎突然间热闹了起来。
无论早晚,田间地头都是一片繁忙。
几个老爷子也不来家里摆龙门阵了,村里串门的人也少了很多,基本都在地里忙呢。
惊蛰,古称“启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在此之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是之为“蛰”,故而“蛰”字也有潜伏的意思。
到了惊蛰,天上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故之为“惊”。
之后,温度上升,万物复苏。
随着温度的回升,农民播种成活率提高,各地都开始准备春耕。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
利弊相随,福祸相依,乃是天道。
惊蛰自然也不例外。
惊蛰之后日渐温暖的气候固然有利于农耕,但同样也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农耕作物出苗、返青的同时,田间杂草、害虫的生长的也兴旺起来。
所以,惊蛰过后不但是春耕的好时节,也是病虫害防治和除草的大日子。
民间自古就有“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农谚。
虽说如今很多农具都自动化、半自动化了,但锄地还是很多农村老把式的重要功课。
H省最重要的作物之一是冬小麦。
六合村亦是如此。
猴儿爷、五爷这些村里的老人儿在惊蛰前几天就开始带着村里不多的青壮年,抢抓农时施肥、除虫、除草。
涂昊生家没种冬麦,倒也省了这茬儿事儿。
不过,未雨绸缪总是好的,他也忙着倒腾自家那几块地。
天气转暖后,老爷子精神明显见好。
几个老伙计都忙,他现如今的身体帮不上忙,就没去打扰。
就只跟着涂昊生去自家地里瞅了瞅。
下地干活当然不可能,就是看看,指点一下。
毕竟论起种地,老爷子虽然也不是特别在行,但跟涂昊生比,那还是绝对领先的。
慧姨跟苗苗则更多是好奇,跟着也是瞎忙。
苗苗主要是为了好玩儿,慧姨则是端起相机记录下村里初春繁忙的景象。
涂昊生虽说干活儿不利索,但涂家地不多,七忙八忙的基本上也都收拾好了。
老爷子跟着转了一圈,颇有些感慨。
涂昊生看老爷子心情有些复杂,也没说什么,当晚整了一桌子酒菜,招待他那几个最近辛苦劳作的老伙计。
几个老爷子都是不折不扣的肉食者,可毕竟都有了年纪,吃的也不能太油腻。
但几个人好不容易喝一顿,涂昊生也不想太拘着。
所以为了这顿饭,他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一个冬笋烧肉,挑了偏瘦的五花肉,少些脂肪;
红烧狮子头,多加了一成的荸荠细丁;
花开富贵虾蛋白质含量高,只做了个小份;
剁椒鸡腿蒸芋头,鸡皮、鸡油全都被剔了个干干净净;
香卤牛肉最受欢迎,可也不能多吃,所以他全给切成了薄如蝉翼的大片,吃起来感觉很过瘾,但实际量并不大;
想了想,又弄了个白萝卜猪肉卷,稍微解解油腻。
这六个都算是荤菜,可凉菜、素菜和汤也不能少。
凉拌黑木耳、皮蛋拌坚果,还有一个拍黄瓜和一个滚刀萝卜;
虽然简单,可胜在合几位老爷子的胃口。
素菜就容易了,菜园里有啥吃啥。
上汤豌豆苗、素炒小白菜、素炒小青菜,还有一个菠菜豆腐皮。
汤是萝卜鲜贝汤,比较清淡。
最后考虑到老家惊蛰有吃梨的习惯,涂昊生又临时加了个应季的川贝炖雪梨。
这一桌子,鲜香热辣,色彩纷呈。
看得人胃口大开,幸亏当初定的餐桌是折叠的,不然都摆不下了。
一大桌子人,边吃边聊,说的自然都是春耕的事儿。
慧姨和苗苗听不太懂,也没啥兴趣,很快吃完就出去遛弯儿了。
徐光明也跟着跑了出去,说帮忙探路。
剩下涂昊生陪着几位老爷子,热火朝天的聊了起来。
说是陪,那是因为主要是几位老爷子说,涂昊生的任务基本就是倒酒和倾听。
说着说着,说到他家整好的几块地上来。
涂家除了屋后已经种上菜的那块地,还有九块,都是四五分左右,最大一块也就七分上下。
加上屋后那一块,十块地加起来勉强有五亩地。
这几块地太零碎,一直都很让人头疼。
涂老爷子虽然也知道这个情况,但对家乡土地的亲近显然更占上风,这段时间老念叨每块地上应该种点儿什么。
种地这事儿,涂昊生只是当消遣的,原本只想着挑着离家近的几块料理,够日常吃菜就行。
可看老爷子这劲头,他早就改变了主意,要不也不会把几块地全都收拾出来了。
不为别的,就单是老爷子看着高兴,那就值了。
老爷子转眼就八十的人了,还能高兴几年?
只是,具体种什么他还没想好。
老爷子呢,注意到是多,可就是太多了,一天一个样儿,真是个老小孩儿。
原本他就想着找人请教一下。
想不到,这一顿饭,几个老爷子全都帮他安排好了。
剩下九块地,最大那块离涂家老宅也挺近的。
细算下来,也就是比屋后那块地远了二百米不到,几个老爷子一合计,说这块地啊,还种瓜果蔬菜什么的,离家里,吃着方便。
再有就是,这块地旁边还有涂老爷子当年种下的几棵果树,一起照应也方便。
既然他种地一不图收成,二不为赚钱,那余下八块地,干脆每块地都种点儿不一样的。
花生、芝麻、大豆、绿豆、玉米、高粱、棉花和红薯。
一块的种一样,这就齐了。
要还想种别的,就不拘哪块地,见缝扎针的随便点两棵意思意思也就行了。
涂昊生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可这些他都没种过啊。
以前他是净顾着上学,老爷子为了供他上学,也没安心种地,一直都是在镇上和县里倒腾各种小生意。
不然,光靠地里的这些收成,怎么可能供着他一直念到大学。
涂昊生也不怕丢人,直接就问几位老爷子,什么时候种,怎么种。
他这一问不打紧,几位老爷子来劲儿了。
教的比他高中时候的班主任都认真。
到最后,几个老爷子也顾不了他了,几个人噼里啪啦的帮他把活儿从现在一直安排到立夏。
福爷还打了包票,说粮种、菜种、粮苗、菜苗、还有各色瓜果的秧子他全都包了。
涂昊生知道这其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徐光明倒腾粮食的事儿。
听江复生的意思,这事儿以后估也不是一两回,所以也就没客气,只道了声谢。
种子和秧苗都有了,又知道什么时候种。
涂昊生又不是傻子,总还是能种到地里的,其他有什么要注意的,还有老爷子看着呢。
说干就干。
第二天他就开始下地继续干活儿了,苗苗当然还是小尾巴。
老爷子和福爷是总指挥,慧姨负责后勤补给,送点儿水、点心、水果什么的。
种庄稼还得等上小半个月,可不当耽误育苗啊。
福爷指挥着涂昊生,先在最大的那块地里划了一小块出来。
又把这小块分成了许多更小的小块。
每一个小小块都密密的撒上一样种子,黄瓜、丝瓜、茄子、辣椒、番茄、豇豆......
虽然这活儿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但也不是谁都能干好的。
每样育多少苗,这非得是有经验的人才能估摸出来的。
不然,秧苗育多了,到时候种不了也是浪费。
因为要种的东西种类太多,光是育苗就弄了十几块小小地,这还不包括西瓜那些。
涂昊生足足忙活了六七天。
这一嘛,自然是任务重他干活儿又慢,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还有就是,一开始他想要的种子没弄齐,福爷带着徐光明补了两次才全部找到。
再者就是,育苗第一天,慧姨发现旁边一棵李子树有了花苞了!
这个发现让涂昊生和苗苗都颇为激动。
尤其是苗苗,隔一会儿就要去看看花儿开了没有。
每天一早就往这儿跑,就算是出去跟小朋友们一起玩,也总是跑着跑着跑到这边地里,给大家展示炫耀他家的李子树开花啦!
结果,光是接待小朋友,涂昊生一天就得忙好久。
自然的,这育苗的效率就下来了。
不过,还好,福爷说都还来得及,也不在这一两天。
育完苗,知秋大爷来看了看,说今天天气暖,可以先种玉米、高粱这些了。
涂昊生自然是无不应从。
福爷早就浸好了种子,还用土法子做了防虫处理,早早给他送了过来。
江复生要的第二批粮食也付了款收了货,徐光明又赚了一笔,乐呵呵的过来一起忙。
玉米和高粱,不用育苗,这两样都是点种。
所谓点种,也很简单,刨一个坑,丢两粒种子下去,再埋上。
本来现在也有自动播种机,可涂家这地不规整,又小,能不能用机器且不说,就算是勉强进来,也不一定好使。
再说了,这地也不算多,一个大男人/种那是绰绰有余。
所以,涂昊生早就决定全部自己人工完成。
只是,他自己动手也有些难处。
当初弄屋后菜园子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是外行,担心种的菜七横八拐的,看着破坏美感。
所以就另辟蹊径,参考游戏里那种,把菜园子分成一个个小块。
一个小块种一样东西,这样以来,种的菜还算是齐整。
但种庄稼就不不同了。
外行一动手就能被人看出来,原因很简单,光看那一个个的点种坑就行了。
老把式过去,一排种子跟尺子量过似的,笔直成一条线。
外行弄出来,那都歪的没边儿了......
涂昊生就是属于后者。
但涂昊生一向又比较追求完美,一想到到时候出的庄稼苗曲龙拐弯的都不在一陇上,这对他来说,绝对是很难接受的。
但再用分块的办法,明显就是暴露自己的短板了,苗苗可是看着他呢!
幸好,他这个人也一向有点儿急智。
转头一想,反正这地小,干脆跟木工墨斗线似的,我弄个绳子从地这头一直扯到那头,两边钉死了。
刨坑点种看着绳子不就直了嘛!
这要是还不直,那他真有点儿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涂昊生的智商当然没有问题,可江复生那边他是真有点儿怀疑对方的智商了。
那位,又出幺蛾子了!
这都二十一世纪了,保暖内衣冬天有人穿着都嫌厚,他居然说要收购棉袄棉裤......
还说就算是最老式那种,直接填棉花的就行。
老式的棉被也收。
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定是百分百纯棉的,全麻的料子也收。
反正只要是百分百纯棉麻的,不管是衣服、还是被子,或者是布料,他都要。
款式花色都没要求,价格最好别太贵。
涂昊生听的有点儿懵——这,这玩意儿?
棉布、麻布还可以理解,毕竟如今有些人喜欢走复古风,喜欢弄个棉啊、麻啊的衣服,穿着也的确有几分隐逸的风格。
可大棉袄、老棉被?
如今谁还做这个?村里老人偶尔做一件,小孩子也是多半不愿穿的。
又厚又重,款式一般都还比较古董,就算是老爷子他们如今都很少穿了。
他怎么发起神经,想起收这个来?
这玩意儿谁要啊?这不是脑子进水就是脑子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