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谦谦君子,于嗟麟兮。”

      车轮滚滚,街市上又嘈杂不堪,以至于车夫在听到后面的贵人轻声发出的感叹时,起初只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但他之所以能被派来为这位都城高官驾车,靠的就是这份谨小慎微。

      因此,在短暂地迟疑过后,他还是稍稍减缓速度。

      待到行人较少的地方了,他停靠一旁,忐忑地回头询问道:“敢问令君,适才可有吩咐?”

      这位贵人此时显然还有些心不在焉。

      听出车夫语气中的小心翼翼,他回过神,不疾不徐地收回往后看的视线,温声道:“无事。”

      经那惊鸿一瞥,他方知何为“有匪君子,如圭如璧”。

      的确动过让车夫调转车头、回去仔细问鉴那人的心思。

      只是理智到底制止了这一点。

      他身上事务繁多,不好在广陵多加耽误。

      且如此仓促,也未免太过失礼,恐使对方不快。

      尽管说服了自己,他仍难掩遗憾,轻叹了一声。

      ——若是他所料不岔,应不必急于一时。

      虞临被仆从引至陈矫所中堂,那袅袅残香变得稍稀浅了些。

      显而易见,刚乘车离去的那位,便是陈矫邸的上一位客人。

      虞临静静正座,内心安平如镜。

      平心而论,比起昨晚他客卧中那明显过犹不及的刺鼻熏香比,这丝丝缕缕的残香显得恬淡沉静,深邃清幽,倒难得地不令他反感。

      不过。

      虞临的视线落在一旁。

      真正让他有些在意的,是隔了整整三道屏风之后,有一人正隐身其中。

      除了被重重阻隔后显得极细微的呼吸声外,藏身者并未发出任何多余声响,但仍然躲不过他的耳力。

      虞临漫无边际地猜测着:这究竟是凑巧,还是对方想试探自己什么?

      如果是试探他的定力的话,他只需要视而不见;要是意在测试他的听觉,那他就应该一语道破对方身份;如果是为了检测他的武勇安排的假刺客,他就应该悄无声息地将对方从屏风后揪出来,再梆梆给上几拳……

      “若虞郎喜爱此香,某可去信,待征得令君之允,便将此香香方抄录一份,送予虞郎。”

      宅邸的主人从外入内,看出虞临似在愣神。

      他浑然不知姗姗来迟的自己,到底是及时赶在了对方付诸行动前。

      他笑着捋了捋须,委婉地提醒对方、自己已然来到。

      “陈国虞临虞子至,见过陈功曹。”

      虞临神色从容,起身行礼。

      这道声音无疑十分耳熟,他一下就认出是属于昨晚那段对话里曾出现的中年男性的。

      原来对方便是深得太守陈登看重的郡功曹陈矫。

      “功曹之盛情,鄙人心领,愧不敢受。敢问令君是?”

      仍对别名、称号、官职和表字混谈的风气感到不适应,虞临下意识地回问了一句。

      刚问出口,他就自知越线,准备道歉。

      不料陈矫笑了笑,却是爽快做了答:“说到令君,所指必是那位颍川荀令君,荀文若。”

      虞临于是领会到,“令君”非是对方表字或称号,而是某种具备唯一性的官职。

      按照他近期恶补的背景知识,对方应该是朝中尚书令,姓荀。

      在脑海中姑且给那位“荀令君”打上了爱用熏香的印象后,他便将对方抛之脑后,仔细思忖陈矫这透露这些信息的用意。

      即使他曾对刘望之施以恩惠,可南阳刘氏本身才至徐州不久,在刘廙被辟为郡府从事的情况下,至多算是尚未站稳跟脚的寄寓望族,所拥有的影响力相当有限。

      陈氏却是于广陵声明素著的望族。

      陈矫早年南下避乱时颇经历了一番颠沛流离,始终不愿受袁术、孙策所用,返郡后立受广陵太守陈登辟,请为功曹。上任不久便因郡遭孙策军之围,受太守令说于曹营,并顺利求得援兵,于广陵可谓居功甚伟。

      即便刘廙大力举荐过自己,其言语份量应也十分有限。

      这便很难解释作为广陵郡守所倚重的左臂右膀的陈矫,会愿意在百忙之中专程拨冗接见,并且看似毫不在意地透露了“本该坐镇于许之荀令君,亲身至广陵”的军事机密。

      思索一阵后,虞临并未得出什么可靠结论,料想是缺少了一些关键资料,便不去多想了。

      陈矫悠然开口:“虞郎良苦,于陈国远涉广陵。不知斯土之景,可还合乎心意?”

      他并非是头回这么做了。

      若换做之前所遇见的那些或是毛遂自荐、或是得友人引荐的世家子,在初来乍到的情况下,忽得郡中功曹意味不明的此问,多是要么受宠若惊,要么忧怖失色,要么迟疑不决,极少数者则精神一震,口若悬河。

      虞临神色淡淡:“诚如功曹所言,愚不过初至贵地,一斑尚且未见,岂敢狂傲道窥全豹之狂言?”

      陈矫捋须一笑,面上无丝毫不悦之情,甚至大大方方地对这句话表示了认同:“虞郎所言甚是,是我操之过急了。”

      虞临略微垂眸,并未应答。

      以他那仅是紧急补救过的文化素养,要想打这种机锋实在比较疲惫,他也懒于引经据典地绕圈子。

      在又听了陈矫语焉不详的几句话后,虞临忽直截了当道:“临身无长物,才庸学浅,且常居山野,不求闻达,是以素来并无美名,不敢怀乘云起家之望。今冒昧求观郡外屯田之况,若有窥军密之嫌,还望功曹宽宏大量,宽恕小子狂妄,临便不做叨扰,暮前即离。”

      显然不习惯这份迥异于旁人的平铺直叙,陈矫怔住了。

      他仔细地看了神色淡然的虞临一眼,又宛如不经意地瞥了眼那多重屏风的方向,稍微斟酌了一下,坦诚道:“屯田事宜素归田官属,郡府不过过多置喙。”

      虞临正要起身告辞,就听对方话锋一转,笑着说道:“近观固然不可,若只是远望,倒是无碍。”

      虞临:“……”

      “如此便已足够,多谢功曹。”

      或许是彼此的谈话目的已经达到,又或是陈矫身为功曹有繁重公务缠身,在此之后,陈矫又与虞临就荆州刘表欲害刘望之评论了几句,便以仍有事务在身为由,礼貌送客了。

      这正合虞临心意。

      陈矫不但当即写了文书许可,又亲自将虞临送到了大门处,又召来小吏与车夫各一名,令他们与虞临同行,往屯田地一观。

      在等待轺车备好时,正漫无目的地发散思绪的虞临忽捕捉到有人不慌不忙地接近这边,遂微微掀起眼帘,稍侧过半张脸,朝斜后方看去。

      在他看来,来者应是刚过而立之年。

      以素色幅巾束发,身着玄色右衽长袍,袖既大且宽,黑缘领袖。

      其身形称不上雄阔伟壮,在身量颀长的虞临面前更称不上高挑,气质却很是不凡,文质彬彬间隐约透出一缕勇鸷刚毅、高爽侠气。

      双方视线不可避免地接触了一瞬。

      虞临无动于衷,对方则是眸光微定,极短暂地怔了一怔。

      旋即很快回神,唇角露出一抹浅淡笑意,主动开口相邀道:“与君同为陈功曹之客,甚是有缘。若君亦是意在出城,可愿与吾同行?”

      实际上,虞临早在对方开口之前,就已经通过对方的呼吸节奏辨认出其身份了。

      正是先前坐在三重屏风之后的那位。

      能在郡功曹接见外人时安然坐于中堂深处,此人的身份除郡太守外不做他想。

      但对方既然不开口表明,他也乐得轻松,闻言微微颔首:“多谢贤君美意。临却之不恭。”

      他们默契地没有请教彼此的姓名。

      不知陈太守是本身行事较为低调,只重便利,又或是为了继续在他面前掩饰身份的游戏,属下所备的非是轓车。

      而是一辆装饰上稍考究些、制式上宽敞一点,但到底没有车耳的轺车。

      四面敞露,在这初夏倒是凉爽轻快,稍讲究些的,便自用幕离或布巾掩面避尘即可。

      虞临若无其事地坐了上去,一路上能感觉到对方偶尔投来些许玩味的视线,也权做不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各怀心思的二人很快由轻车带着驶出城门,大约过去一个漏刻的时间后,顺利抵达了目的地,然后神色泰然地分路而行。

      待登上夯土的小高台,往屯田客劳作之地遥望去后,虞临不禁蹙眉,陷入了短暂的失语状态。

      ……这竟然是他前天赶路时才经过的地方。

      想倒也是。

      他现所处的广陵与孙策所执之丹徒一南一北,由滔滔大江分隔,直线距离绝不算远。一方若从屯次出发,算上泛舟举帆所需,也堪称朝发夕至。

      既是屯田,肯定要屯在离前线与城池之间,才能在确保救援方便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补给链的损耗了。

      只是他在目的地明确的情况下,赶路时可谓心无旁骛,加之当时暮色沉沉,已无田父于期间劳作,虽有士兵巡视,都被他当做是对前线的正常警戒了。

      这才会为早已大大方方路过的地方,又白绕了这一大圈,生生耽误了两天时间。

      虞临叹了口气,不再懊恼于这些无用的小损失,仔细观察起了耕田的状态。

      这一看,他就更能理解自己之前为什么会路过耕田而不知了——撇开由官方一致提供给农夫使用的工具不提,无论是田间管理,土地利用率还是整治程度方面,都显得粗糙而原始。

      当然,也不是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虞临注意到田地间有一处较大的蓄水用陂塘,明显是利用自然地势修建的,便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再看土地的坡度、土壤颜色的区别和周边植被的覆盖程度,不难得出这其中不少都是新扩出的耕地的结论,那还残留着最简单的刀耕火种法的痕迹就不足为奇了。

      以此时人的角度,单纯将土壤质地和肥沃程度来进行对比,在徐州屯田的初始优势绝对比扬州大:徐州土色赤,粘而肥沃,扬州土则常年处于潮湿泥泞的状态,不太适合种植适做军粮的主流作物。

      但虞临习惯接触的,却是受过重度辐射和长期污染、真正寸草不生的土壤。

      以他那极宽容的标准看来,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不适合种植的土壤,只有没正确挑选的作物、又或是不清楚怎样料理土地罢了。

      虞临认真巡视田地时,在他身后的小吏一边仔细跟着,一边不解地偶尔抬眼偷看前方那道昂藏修长的背影,隐隐感受到那股不作伪的真挚和隐忍的狂热,愈发纳罕。

      无论他怎么看,这不过就是一群倒霉的屯田客被兵士督促着做惯常的土地修整罢了,现正是灼日炎炎,偏还无风,热得人人汗流浃背,满心只想到阴凉处赶紧歇歇。

      似这般气貌逸群的君子,究竟顶着这难受的天气,聚精会神地看什么呢?

      看完田地的状态后,虞临在心里渐渐有了个大致计划。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观察了下农人的工作状态,以及分辨各阶屯田官的职责区别——当然,有郡守官在场时的状态,与其不在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哪怕田官不受其直接辖制、亦不能免俗。

      一下午的时间看下来,尽管对工作地点还未决定,虞临也已经基本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了。

      恰在此时,那位特意在他面前掩饰身份的太守陈登也从另一侧走来,见到他时微微扬眉,显然有些意外。

      他并未迟疑,径直上前,笑着再次相邀道:“若君此间亦已事了,可愿与某再度同车而归?”

      虞临颔首:“贤君盛情,敢不从命?”

      对方眉眼微弯,并未说什么,只是加深了笑意。

      这次再由车夫驱使而来的,并非是来时二人所乘之轺车,而是符合秩二千石的广陵郡太守身份的轓车了。

      车驾悠悠驶来,虞临也清晰无比地感受到了那道落在自己侧脸上的、不加掩饰的打量目光。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对方眼下就差直接对他亮出身份、表示不打算再装了……

      虞临便配合地轻“啊”一声表示惊讶,然后向身侧好整以暇地站着的陈登正式执了一礼,态度很是恳切:“陈国虞临虞子至,不慎冒渎明府,战兢请罪,伏望恕宥。”

      陈登嘴角微抽。

      到底是心里有所预感,加上自己毕竟也有些理亏,他于是没有当众拆穿这份装模作样。

      而是在周围人诧异的目光中,笑眯眯地一手搭上虞临的背,轻轻一推,就将人先送入了车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第 10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我的预收: 1.东吴阵营的《才不要继承江东![三国] 》 2.《在秦末成了项羽的弟弟》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