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轓车虽说具备能起一定挡泥作用的车耳,却仍是四面敞露的设计。加上前方驽马在车夫驱赶下奔驰时不断发出的噪音,便意味着车中乘客若想同彼此对话,势必要坐得极近。

      这倒不显突兀。

      毕竟车厢本就称不上宽敞,即便是供一郡太守所用的轓车,也至多能同时容纳四五人罢了。

      虞临顺着陈登推搡的轻微力道先上了车,在里侧落座后,便见对方十分自然地紧挨着他坐下。

      木质车轮刚开始滚动,不知正在想什么的陈登便侧了侧头,乌润眸光里带着了然的笑意:“烛照如子至,想必早已知晓我为何人。”

      他问得开门见山,虞临回得也坦坦荡荡:“然也。”

      陈登轻轻摇头,意味深长道:“不问则不答,恐非君子所为。”

      “府君所言在理。”

      虞临神色不改,似乎未在意一府之长语带指责,还若无其事地直接用话顶了回去:“此言于府君,好似也很是适用。”

      陈登不禁挑眉。

      不等他再开口,虞临微抬眼睑,却并未依礼将视线维持于领下,而是直视着神色谑然的陈登,不疾不徐道:“临不才,亦曾闻‘君子有徽猷,蒸庶与属。’现子已至,使君认为如何?”

      君子有德,百姓来附。

      君子已至,正合子至。

      听到这巧妙的双关语,陈登轻笑几声,再不掩饰愉快心情,坦然承认道:“此乃某之不是。竟蹈陈季弼之弊,以此迂辞相试。”

      实在是对方的容貌气质根本无可挑剔,面对他的突然刁难,又能做到不卑不亢地据礼以答。

      即便尚未有机会秉烛深谈,也已经让他心生好感。

      向来直爽豪放、爱憎分明的广陵太守,便以自省结束了这场试探。

      他释去锋芒,语不失亲昵道:“某观子至具奇逸卓荦之姿,择虎争之际现身此地,必有非常用意。不知某可否请教子至来意?”

      虞临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敢当府君盛誉。临此番前来,确实只意在屯田,并无他愿。”

      说到这里,他向陈登拱手,简单一揖:“承诸君之泽,临夙愿得偿,不胜欣喜。若无意外,明日便将启程北上。”

      这话显然出乎了陈登的意料。。

      他敛了笑容,沉吟片刻,真挚承诺道:“实不相瞒,我观子至风度弘雅,威容清正,恒人莫及,甚是喜爱。又闻恭嗣言子至或有起家之意,若我愿以礼相辟,不知子至是否愿意?”

      虞临不语。

      平心而论,如若他的确只是一门庭没落的世家子、意在乱世中寻觅一体面地安身立命的话,这份来自郡太守的欣赏和亲口邀辟,已经很值得欣然接受了。

      可惜他不是。

      最重要的是,屯田事务并不归郡守管辖,而自成体系,大多受许都直接委派。

      即便陈登身为太守,也不能将他擢为田官。

      见虞临敛眸,似是沉思,陈登便点到为止,并未开口催促。

      车驾很快便抵达了作为目的地的陈登府邸,受邀到中堂落座后,虞临抬眸看向神态悠然的陈登:“临有一事相询,不知府君可愿作答?”

      陈登爽快道:“子至但问无妨。”

      虞临直截了当地问:“愿请教昔日府君择主,曾以何为依据?”

      显然没有料到虞临会问得这么直接,陈登明显一怔,少顷不由笑了:“起初不过为身择居,后因仕于恶虎,别无他选。”

      徐州陈氏赫赫有名,于下邳一地势力根蒂深固,与本土其他望族亦是守望相助,枝附叶连。

      纵无逐鹿天下之雄心,要想宗族于乱世中屹立不倒,终归无法、也无意置身事外。

      只是他们先择的那位徐州主陶谦能力平庸,麾下兵马实力亦不足以与雄师争锋,择公孙瓒作同盟后又因其败落一损俱损,还受曹嵩之死牵连。

      叫徐州百姓惨遭曹军兵祸,残尸之多甚至一度叫泗水为之不流。

      那日萧条惨烈,如此深刻仇怨,他身为徐州望族子,岂会真的无动于衷、毫无芥蒂?

      陶谦病逝后,他们仓促下所物色之继任者刘备,到底是根基过浅、实力不济,纵有两名雄才虎将也不敌吕布那并州兵马。

      几番狼狈挣扎后,刘备连妻子都无法保全,无奈地依附了曹氏。

      保不住徐州,便非此地明主。

      在斟酌得失后,他们亦决定主动亲善曹氏。

      毕竟徐州所在机要,注定躲不过群凶觊觎。而在此诸侯纵毒之时,凭徐地士族单薄之势,无异于运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

      于他们而言,叛吕迎曹之举无异于驱虎吞狼——赌的是曹孟德拥练实之军、有驱除吕布之能;亦在赌其于资财乏匮的状况下一旦得了徐州,便不愿舍此宝地。

      而作为外来军势若想稳定,就逃不开同当地望族相善。

      他因作为吕布势中内应之功受擢升为郡守,却被调离下邳故土、至广陵抵御孙策军势,既是重用,也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提防。

      陈登并不在意这些交换。

      只要自己能守住广陵,那最心系的家乡下邳,自然也会是安全的。

      虞临微微颔首。

      同他之前猜想的原因一样——陈登所追随的不是曹操军本身,而是‘徐州主’。

      确切地说,是一位不至于滥用民力、有能力保徐境平安的能主,而不是一位只知粗暴索取的军阀。

      陈登轻笑,明知故问道:“此番回答,可叫子至失望了?”

      虞临不解道:“府君推心置腹,临只觉感激不尽,何来失望一说?况府君所言,我亦深以为然。”

      陈登所信奉的追随强盛者这点,倒是跟他的想法有几分接近。

      到底是谁坐在那个位置上,对他而言,一直是最无关紧要的。

      他所定下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希望尽快结束乱世,好最小化兵灾动乱给黎庶带来的苦难。

      为了效率,就无法花费过多时间精力去物色、再从零开始扶持一位主公——尤其生命脆弱无常,再崇高的道德水平都显得虚无缥缈,不如稳定的基本盘可靠。

      听了虞临的回答后,陈登不禁朗声大笑了几声。

      他越看虞临,越觉心喜。

      于是先将坐席与虞临的亲密地并做一处,旋即自然地执起对方一手,由衷感叹道:“子至,子至,何相见之晚也!”

      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已有数月,又有了与诸葛亮同起同住的经历,虞临还是没能习惯这边密友间动辄抚手拍背的做法。

      几乎是陈登将草席拽近时,他那原本虚搭在案几上的手就险些本能地发动了攻击,只艰难地克制住了。

      对自己躲过的一场危机毫无所察,陈登兀自道:“若我所料不差,今日我应是留不下子至了。”

      虞临一直不由自主地盯着他握着自己的那只手,时刻抑制着强烈的攻击欲望,说话便显得慢条斯理:“蒙府君厚爱,临心下惶恐,实不敢当。”

      陈登忍笑。

      他可一点都不信面色始终毫无波澜的虞临,口中所说的“惶恐”。

      他惋惜道:“果真叫我言中。可惜衙署里尚有急务有待处理,错失为子至设宴践行良机。”

      虽说如此,他也不急着回到衙署,而是又问起了虞临:“子至既曾救望之于囹圄,恐于之前便已周游四海,历观诸侯。”

      “倒不至于。”虞临实话实话:“仅见过数位。”

      陈登笃定道:“子至应未尝见表。”

      据他对那位素未谋面的荆州牧的了解,其拔擢人才首重形容品貌,次重士林名望。

      按刘表的标准,虞临虽不知为何名声不显,却再契合另一条不过了。

      单是凭借令人见之忘俗的形容气貌,哪怕多少会被门第限制、不受重用,也绝不至于谋不得一官半职。

      只是以刘表心胸之狭隘难容人,再以虞临之锋锐不留情,二人相见的结果可想而知。

      断不会风平浪静,甚至有一方可能要血溅当场。

      慢着。

      想到这里,陈登忽然后知后觉了什么。

      前几天的军报里,好似的确提到襄阳城里发生过一起骚动……?

      虞临当然不知陈登在回忆什么。

      见陈登怔怔,却终于松了握着他的手,便也放松了先前一直绷直的脊背,诚实回答道:“确实尚未。”

      他想了想,补充道:“观表之行事做派,恐是见面不如闻名,因此倒也不觉可惜。”

      陈登被打断了回忆,险些被虞临的话给逗笑了。

      他面上还一本正经的,又问:“不知子至亲眼曾见过的,究竟是哪些诸侯?”

      虞临不觉得这有什么需要隐瞒,不假思索地回答:“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关西诸将,以及孙讨逆。”

      在称呼其他几位要么用直接用名字,要么连名字都省略、只用诸君来概括的情况下,虞临肯用孙策那讨逆将军的官职来代称,已经是因为孙策在这几位里,绝对是最优秀的一位了。

      陈登饶有兴致地问:“仅以我所闻,凭他们资质,确不堪为子至之主。子至既已亲见,其人究竟如何?”

      虞临回答得言简意赅:“刘、张二人并无雄志远图,只意在偏安一隅,待到天下一统,一并卖予帝王家。”

      他没有对关西诸将做出的评价,是认为他们根本不值得提——连团结彼此力量和经营好根据地都无法做到,要么一昧劫掠,要么是投靠押注也不彻底,完全不具备逐鹿中原的条件。

      并且以他们的混乱不堪和野蛮做派来看,恐怕还将成为在中原局势稍微稳定后被首要针对、强硬进行排除的危险因素。

      虞临又道:“孙讨逆除外。”

      陈登轻笑了声,并未因正与自己严军对峙的敌军首领的名字被提及而出现情绪波动。

      当然,他也全然不知虞临轻描淡写的‘见过’近在三天前。

      虞临评价道:“孙讨逆有武勇,然不似有远谋,且好轻出涉险。”

      即使没有爱只身犯险的毛病,孙策身上也有个难以描补的重大缺陷——他对抵抗自己的世家大族几乎从不怀柔拉拢,而大多采用不配合就赶尽杀绝的暴戾手段。

      当冠盖之族清楚自己面临的恐怕只有灭顶之灾后,必须不计代价地顽抗到底。

      在豪族横行,世家势大,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官宦阶层长期遭其垄断的情况下,这么急切地举起屠刀,绝不是明智之举。

      听到这里,陈登不禁有些诧异。

      接触到虞临投来的疑惑目光后,他解释道:“今闻子至所言,竟与奉孝昔日所评一般无二,果真英雄所见略同。”

      只不过,郭嘉评价孙策时不仅提到了‘轻而无备’,更是轻蔑地预言其‘必死于匹夫之手’。

      ——陈登不得而知的是,虞临之所以没说得这么具体,是因为他已经亲眼见过那样的情景。

      捕捉到陌生的人名,虞临顺口一问:“奉孝?”

      那又是谁?

      “奉孝为司空府上军祭酒,有奇谋远量,深受主公器重。”陈登莞尔道:“待子至北上,或许便能见到他了。”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什么,于是说:“不过在此之前,我更建议子至先同令君见上一面。”

      第二次听人提到“令君”,虞临脑海里率先浮现的就是那缕萦绕不去的香气,然后被勾起了一点点好奇心。

      他随口问道:“府君口中所言‘令君’,可是姓荀?”

      “正是。”

      陈登语气笃定,隐带钦佩:“令君举贤识才之能,可谓当世无二。受令君所荐者,或正身洁己、忠正无邪,或权略多奇、英才俊逸,从未闻庸碌素餐者。”

      噢。

      如果是真的话,那个闻起来香香的人倒是挺厉害的。

      ——虞临懒洋洋地想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 1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我的预收: 1.东吴阵营的《才不要继承江东![三国] 》 2.《在秦末成了项羽的弟弟》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