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三十五章 ...
-
我好不容易挤进去,推开地字第二间的厢门,孙匡已然在里头候我了。
我合上门屈身行礼道:“多谢孙大人传达西北战报,解小女忧夫之心。”
孙匡伸手招呼我坐,悦色道:“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不知今日又有何事相求?”
昨日我在书信中只说想要当面答谢孙匡抄录战报之事,而他既肯赴约,想必心中早已有所思量,不等我开口,已先问了出来。
只有了解宫中形势,我才能设法自保,且孙匡与高翔一样,是朝中官员中仅存不多的对太子党争不持立场之人。
我沉声问道:“不知孙大人对储君之位如何看待?”
孙匡垂眉骤然一凌,双目圆睁,直直看我许久,这才低声道:“储君之事,事关我朝社稷,怎可妄议,休得胡言。且老夫为何要与你一介女流相讨此事,荒谬!”
孙匡不等我言明,拂袖转身,欲要告辞,我急急将他拦在身前,道:“既事关社稷,自然与我有关,唯今能决定储君之位的除了我夫君,再无他人。孙大人一身傲骨正气,小女佩服,这才冒天下之大不韪,斗胆向孙大人讨教。”
我知道,如若我不将他说服,他是万不会与我说宫中之事的。
且今日我不但要从他口中得知宫中消息,更要将他竭力拉拢,站在我这一边,扶持建彦。
孙匡深锁眉头,沉思良久,欲拂袖将我挥开:“即便要论,也是与武威侯商议,老夫一介谏议大夫,怎可与女子妄议朝政?”
我张臂阻道:“孙大人今日不与我这女子道来,恐怕日后朝中要更加天翻地覆了。”
孙匡顿步,迟疑看我,道:“你不过是武威侯的侧室,老夫好心体恤你,不想你竟出口狂骄,你一个女子能搅出什么风浪来?”
我近前一步,低道:“侯爷在朝中是何份量,我在侯爷心中又是何份量,孙大人可知?”
高翔在朝中地位无须我多言,而我当日在姑臧城中以妻制出阁,想必京都早已有所耳闻,孙大人不会不知。
否则,他若真当我是个无关紧要的侧室,何必冒险将西北战报内容抄录给我。
孙匡捋须晃脑半响,声音放缓,道:“且说说看。”
见他稍有松动,我见缝插针道:“太子党争,一则太子,一则二殿下。日前赵大夫失女,又痛斩其党羽,如今太子日显颓势,给了二殿下有了可乘之机,眼下可谓是旗鼓相当。三殿下整日吟诗弹曲,四殿下尚年幼,暂对上述二人不具威胁。”
我暗暗瞥了一眼孙匡,见他暗暗点头,许是认同我这番说辞。
我又道:“二人争斗看似在宫墙之内,实则早已遍布朝野,而我夫君日前大败西戎,名动九州三十六郡,其影响力不言而喻。他助太子,则其位无人可撼动;他拥二殿下,则可逆水而上。”
孙匡向我作揖道:“高夫人不出府邸便知天下事,宫中形势了如指掌,老夫方才一时眼拙,还望见谅。”
我又何曾想知道这些,只是无端被牵连进去罢了,若不摸清局势,何谈生路?
我道:“赵大夫与我有过节,我爹爹如何被斩,我前番又如何遭牢狱之灾,想必孙大人心中早有定夺。如今他痛失羽翼,唯有志在一搏,方可力挽狂澜,小女危在旦夕,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不测。若我有个闪失,侯爷回京必为我雪耻,届时朝中岂不是天翻地覆了?”
孙匡白眉下双目环瞪,愣怔许久,回到案前坐下,招呼我上前,道:“高夫人所言甚是,老夫汗颜呐。”
二殿下手段阴狠,此时我与孙匡道来,也是无凭无据的,许是还会迁怒与他,还是先向打打探口风为妙。
我问他眼下赵无碌可有异动。
孙匡许是被我一番说辞打动,亦或是早已对太子一党心存不满,便俱与我道来。
赵无碌以渎职之罪斩了宗正与少府。太子震怒,在早朝上公然怒斥赵无碌妄害忠良,皇上谁也不偏袒,只息事宁人。
党内生嫌,满朝尽知,太子一党而今已是外强中干。
且赵无碌非但与太子争执,同时还在百官面前当众藐视凤仪:“西北之役,耗费巨大,皇后身为后宫主事,用度奢靡,不以节制,国库告急。”
椒房殿的奢靡我早已领教,赵无碌所言非虚。
这等事情自可私下与皇上说,在文武百官面前道来,无异于狠狠地打了皇上的脸。
皇上在朝上虽未责罚于他,可那铁青的脸色已然表面心迹。
而赵无碌此后更是称病至今,久不上朝。
孙匡不知赵无碌为何将矛头指向皇后,只因不明其内。
我又怎会不知?
摆明了宗正或少府已将当日椒房殿中情景向赵无碌据实已告。赵无碌非泛泛之辈,事因玉簪而起,我亦被牵涉其中。然,背后主使是皇后与二殿下才是。而我,只是两派争博弈的棋子。
既赵无碌无暇顾我,我心下顿释,好比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曾想到二殿下一招欲盖弥彰使得如此了得,不但除了后宫大患赵婧,触怒赵无碌亲斩同党,还使其党内不和,更将赵无碌逼得在朝堂之上口出狂言,自断后路。
其心计绝非常人可及,尤是那日在我府邸淡闲若定的神情。
我问道:“依孙大人所见,日后将如何自保?”
孙匡仰头大笑道:“自保?老夫身为谏臣,早已将身家性命弃之脑后,但求无愧于天地,为皇上醒目,为百官开塞,为万民请愿。何来自保一说?”
孙匡这番傲骨说辞像极了爹爹,当年爹爹也是这般高风亮节,只是比今日孙匡隐晦一些而已。
我只好换个问法:“小女斗胆请问孙大人,谁为储君,可安天下?”
孙匡双目直视我,我丝毫不避让,俨然迎面应对。
“二殿下敦厚仁德,不乏良臣拥戴,日后若能施展拳脚,万民之幸。”孙匡低沉果答。
二殿下平日内敛深沉,就连孙匡这样的不持党派之人,都对其称赞不已。
我试探道:“三殿下秉性纯良,心善如水,难道比不得二殿下吗?”
“哎,烂泥扶不上墙,沉溺声乐之人,何能堪当大任?”孙匡摆手笑道。
他只简单一句,就说得我哑口无言。
看来孙匡无意于建彦,我再说下去,也是枉然。
不如待日后二殿下身形毕露时,再来劝他。
今日虽未能将孙匡拉入建彦阵营,至少已看出他是个刚正不阿之人,日后或能助我一臂之力,且还摸清了宫中形势。
二党争斗,龙失爪,虎添翼,强龙力竭,猛虎出山,必斗得一方落败才方休。
既将我暂搁置一边,想来暂且安全。
之后一月果如我所料,府内风平浪静,我成日站在池边赏花观鱼。
绿伞盖池覆碧水,青荷露尖暖风吹,花焦叶垂树成荫,鱼遁池底各自溃。
又过十数日,玉蕊含苞,粉嫩出翘,露珠雨润,蓄势待发。
我差玉莺替我每日在门前张望,一有高翔入京消息,速速回报。
是日,蝉鸣心躁。我额上涔涔湿汗,卧在榻上小憩,慵懒得不想多挪一步。
突兀,玉莺飞奔来报,高翔凯旋,已在雍门外安顿将士,即刻就要入城。
我迅疾翻身而起,不等玉莺再说半句,便夺门而出。
高翔,他终于回来了。
甫踏出府邸,一股夹杂着汗臭的热浪向我袭来,街道两岸尽是百姓振臂高呼,身前禁军护道,中道肃清,直通皇城。
我奋力挤进人群,朝雍门方向探头。
金光耀城头,黑甲门中出,长戟银光现,战马披红衣;寒芒上下舞,欲要破天晓,黑点层层密,响声齐如一。
随着军队的趋近,我终于看得真切,白鬃黑马昂首吐息,狮头金铠威武不屈,银枪高耸直没天际,肃目长须风中摇曳。
是高翔——这便是我日思夜盼的高翔。
尘土盖不住他轩昂的英气,热浪拂不尽他一身的正气,烈日压不倒他炙热的雄心,岁月噬不完他满腔的热血。
这才是我朝顶天立地的大将军。
我曾多次在书册中细读他往日的英武,如今亲眼所见,才知晓,书中的描述连万一都不及。
两道百姓高呼:“武威侯……武威侯…..”
震天如雷,久久不息。
我心中热血澎湃,两道热流如瀑布倾下,怎也是停不下来。
我拢手随着周围人群一齐朝他呐喊:“武威侯……武威侯…..”
拥挤的人潮将我头上钗子挤落,两鬓乌发垂肩而下,我顾不得弯腰去拾钗子,仍不住地朝他声嘶力竭地喊去,欲将这两年多来心中的结郁一并喊尽。
终于发现高翔的目光朝我看来,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向他挥手。
他亦微微咧嘴朝我浅笑,步步向我靠近。
原本劲寸的青须已然长了许多,就快赶上当日说书先生口中说言的须长一尺,定是连年鏖战无暇整修边幅。
那双剑眉下的双眸,透着丝丝血红,我已然能够想象他心系疆场,夜不能眠的疲倦。
曾经鬼神共羡的脸上爬上岁月的沧桑。然,正是这道沧桑才是身为武将的他魅力所在。
看得出神、喊得激昂之际,高翔已不知不觉来到我身边,手中银枪挥起一道光轮,将枪柄竖到我面前。
我欣然抓住枪柄,只觉枪柄骤然一震,双手自枪柄被震脱,身子被腾在空中。
落身坐马,身后一张粗臂环在我的腰间。
周围登时响彻天际,百姓齐齐鼓掌道好。
“看到夫人无恙,本侯欣慰之至。”高翔在我身后将我长发抚到肩后,在我耳边低声说道。
我欲要驳他戏弄我,怎料刚一偏头,话还未出口,便生生贴在他的唇上,一股绵柔湿热自右颊沁入脑中,当下感到身上一股燥热,耳根烫得似要燃起,双颊上的泪痕骤然烤干。
适才还在鼓掌道好的百姓,此时更是吹起了口哨,在旁添油加醋。
他竟在大庭广众之下亲我,我羞得无地自容,想要挣脱他下马,那双圈在我腰肢的手却是越环越紧,丝毫挣脱不开,气息也立时不畅起来。
“这是本侯回京收到最好的礼物,夫人真是费心了。”高翔又在身后戏谑我一句。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地出乎我的意料。
当日只字未留便离我而去,将我扔在京都自身自灭,今日归来又趁机戏谑我,竟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我从未与男子有过肌肤之亲,他明明晓得我心有所属,却还是不客气的故意不避,让我一脸贴了上去。
可奇怪的是,我除了心中羞怯,并未心生怒意。
这究竟是为何?
我自己也不明白。
我埋头羞涩,避开众人目光,只知道高翔的手在我腰间一松,我抬头一看,已在宫门之下。
“回府等我。”高翔将我扶下马,命紫姹送我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