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八章 贯渠 ...

  •   庭院的西侧是安置幼儿的病舍,解忧踩着清晨的露水,踏上台阶。

      一名中年医师正在煎药,他一边拿着蒲扇照料火炉,一边噙着片翠绿的树叶吹奏乐曲。

      他吹奏的调子欢快活泼,宛转悠扬,是楚地流行的山歌。

      他望见解忧走来,将叶子拈在指间,含笑问道:“唔,没记错的话,你是医缓给我们新认的小妹妹,叫阿忧,对吗?”

      解忧霎了霎眼,记得这名医师名为“弦”,她笑了笑,“医弦年长,不敢以兄长相称。”

      “嚯,原来小丫头是嫌我老。”医弦将她拉到身旁,抬手摸了摸她的额头,“医缓让你跟着阿代?在你来之前,他是医师中最小的,常嚷着要找个弟弟妹妹来,可那些小童子资质不佳,学不成。可巧你来了,将他高兴坏了。”

      解忧摇头,“医缓让我跟着医沉。”

      “医沉他啊……”医弦笑着摇头,瞥见陶罐中汤药逐渐沸腾,翻滚的药汤腾起白茫茫的水雾。

      他刹住话头,端起一瓢水浇灭了火焰。

      待炉子冒起青烟,医弦才续道:“医沉性子孤僻,很少与我们闲谈,更不要说玩笑,我们也不知他的来历,似乎是医缓受好友所托收下的孩子。他到楚墨的时候,也没比你大几岁,总是阴沉着脸,似乎有什么心事……既然让你跟着他,或许与你一般,也曾出身卿族吧?”

      解忧沉默了一阵,低头拨弄怀里抱的一蓬药草。

      卿族该是什么样的?言行、举止、礼仪,是否都有一定的规矩?应当是有的,可她不知道。

      医芑曾是楚宫的医师,是否也看出过她的破绽?但他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问。

      医弦见她脸绷得紧紧的,不知在忧心什么,打算岔开话缓和一下气氛,问道:“你抱着这许多贯渠做什么?”

      “哦……这是我们昨日出诊时,路过山涧旁,见生得茂密,就采了一些回来。”解忧在阶上坐下来,把怀里深绿色的蕨类平铺在地上,然后动手揪掉那些羽毛状的革质叶片,只留下底部棕黑色的根茎。

      “从前与游医四处转徙,曾在湘水附近的村中遇到一位老医师,说是流疫四起时,他常将贯渠置于村内水井之中,便可祛病辟秽,村人皆不染病。”解忧拈起一枚贯渠,取了一瓢水冲洗上面的泥土,“后来我们试验了几次,果然有效。”

      医弦点头,细看那些棕褐色的根茎与叶柄,贯渠散发着蕨类特有的气味,“这样啊,那用此物煎水饮用,想必也能驱避疾病。游医倒是有心了,不过你年纪尚小,还是少与患儿接触才好。”

      解忧将散落在地上蕨叶又一一收起,“昨日游医带回来一个高烧的女孩子……”

      医弦道:“她病得很重,医缓已从将她安置在病舍之中,命人救治。”

      解忧仰起头,“我能去看看她吗?”

      医弦未答,垫了一块麻布揭开药壶,吹去蒸腾的水汽,然后慢条斯理地将乌沉沉的汤药分进几个小陶碗内,用蒲扇轻轻扇凉滚烫的药汤。

      待药汤半温,他见解忧还没有走,摇了摇头,“小僮们都不在,今日短了人手,就烦阿忧与我一同进去送药吧?”

      解忧应下来,端着药碗跟他一同走进病舍内。

      里面有四五个孩子,大约都是附近前来求医的病儿。

      一日之中,清晨的体温会较正午低一些,这一点在高热的患儿身上尤为明显。

      这几个孩子现下热度稍退,烦躁顿去,情绪平静下来,也不再那么畏光。

      有的孩子仍窝在薄被中呼呼大睡,有的则倚在竹枕上,眨巴着带些泪光的眼,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

      昨日带回来的女童虽还烧着,神志总算也清醒过来几分,此刻正苦着一张瘦瘦削削的小脸不愿喝药。

      医弦坐于床榻旁,好脾气地哄着,“病了就该好了躺着,乖乖喝药,这样病才能好得更快。这药一点也不苦的,你看那几个哥哥都在乖乖喝药。”

      女童将信将疑地呷了一口,只觉一股极苦的滋味缠上来,甩也甩不掉,皱着鼻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别哭、别哭。”解忧放下手中的陶碗,凑到女童身旁,在怀里摸索,“我这里有蜜过的梅子,听话的孩子才可以吃哦。”

      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裹,麻利地取出梅子,一把塞进女童嘴里。

      “唔……?”女童腮上尤挂着泪水,尝到了口中甜滋滋的味道,忘了继续哭。

      “医、医女……?”一名男童迟疑地问道,“那石头……是……”

      解忧回过头,唤她的是那三个症状较轻的孩子中的一个,那男孩生得还算结实,已有力气自己爬下床榻走上前来。

      男孩指着布包中那枚孔雀蓝色的石头,皱起眉思索着,“我好像见过这石头,这石头花纹奇特,不多见的,医女是从哪里得来?”

      解忧看着雀蓝的石块出了会儿神,答道:“昨日路过村中,有一名患儿病殁,曾取出这石块交托给游医,可惜他那时病得很重,说不清话,因此我们也不知到底该转交给何人。”

      “这样吗……?”男孩点了点头,虚弱的声音拖沓着调子,“医女说的是‘汾’吗?他水性很好,常在潇湘一带为人打捞沉江的物件、客船或是落水而死的人,我过去随父母在湘水旁住过一段时日,他那时也随姑母住在那里,后来那一带不太平,父母带着我迁来无假关,许久没见他了……”

      男孩续道:“这块石头,似乎就是那时他捞起一个落水的旅人,可惜那人本就病得厉害,又在水里受了惊、着了凉,救上来后没几日就病重死了。那人将随身的财物都交给他,请求汾要将那石头替他送回家乡。”

      “家乡……?”昨夜那男孩死前喃喃念叨着“吴”,难道是要将这块石头送回吴地?可吴地那么大,谁知道到底是送到何处呢?

      见患儿们都有所好转,解忧离开病舍,返回居住的院落。

      剧连正在忙碌,解忧瞟了一眼,见满地都是木片木屑,一片狼藉。

      剧连背对院门,大大咧咧地盘腿坐在地上,一身青褐色短衣扎在腰间,露出里面的中衣,正在热火朝天地打磨手中物件。

      “阿兄。”解忧脚步轻快地跑上前,偎在他背后,探头去看他手中的东西。

      剧连回过头,沾满了木屑的手在腰带上擦几下,一把将解忧拽到自己身边,得意地扬了扬手中半截木块。

      解忧不明所以地看着那一截木块,约莫有她手掌那么长,木质坚硬紧实,呈现棕红颜色,“这似乎是铁棱木。”

      她记得剧连同她说起过,他对木甲术颇感兴趣,因此之前几年住在秦地,与秦墨巧工一道研习木甲术。

      看剧连如今这样子,他多半已经走出亲人过世的阴影,打算“重操旧业”了?

      “吾妹跟着游医四处游历,倒是见识很广,令人叹服。”剧连早就发觉这小姑娘知道的东西很多,但想不到她连木料品种都能一眼辨出。

      “阿兄要做什么?”解忧抱膝坐下,仰头望着剧连,她记得铁棱木多半用来制船、桌椅或是雕刻工艺品,但剧连这一小段肯定制不成桌椅的,工艺品……似乎他不会有那个雅兴。

      地上除了木料和零碎的木屑以外,还有铸铁、铜料一类的东西,另一侧整齐地排着十余把形制各不相同的小锉刀,也不知道短短半天之内,剧连是从哪里寻了这么多五花八门又专科专业的东西来的。

      剧连神秘兮兮地将大手覆在她手心,笑了笑。

      解忧低头一瞅,见手中躺着一张巴掌大小的机关弩。

      弩身的主体部分俱是包了铜边的铁棱木所成,几处机括设在刚好能一手操控的地方,所配小箭共三支,箭身厚重,箭镞锋利,闪着寒芒,看起来足以穿透普通的甲胄。

      弩与弓不同,发射箭支用的是机括之力,对持有者的技术要求很低,即便是解忧这样年幼的女孩来说,也可以依靠机括轻松填装箭支。

      虽然这弩小得仿佛玩具,但冷不丁用来吓唬人倒也不错,趁人不备时说不定真能伤人,不失为一件防身利器。

      “医缓打算与医沉先带你返回山中,拜见先师,我还有些事务,不能陪你们回去。时已入夏,山中多有虫蛇猛兽,阿忧拿着此物,也能防身,聊胜于无。”剧连抚着她柔软的头发,刻意压低了声,“但弩非仁器,亦非义器,阿忧不可用以射杀禽鸟,更不能随意伤人。”

      剧连说得很郑重,解忧一一点头答应。

      弩非仁器,亦非义器。

      弩是兵器,用以伤人杀人,自然不会是什么仁慈的东西。

      但更可怕的地方在于,任何一个稍经训练的人都可轻松使用弩,轻易射杀一个勤学苦练、身经百战的战将,此两者的付出与所得丝毫不成正比,所以弩不符合人们对于“义”的认定。

      简言之,这是一种作弊的兵器。

      不过好在,机关弩制作过程复杂,对制作者的技艺、制作材料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非良工良木不足以成就其令人胆寒的杀伤力。

      过大的成本与过硬的制造技术制约了弩的应用,它只是短暂地在战场上辉煌了一段时间,扭转过几场重大的战役,却终究没能像战马一般,彻底地改变人们作战的积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龟速填坑中,一周两更,有榜随榜。 本系列其他: 商周篇《传烛》·公务员日常(x)西周建立与巫医分流(剧情已过半,稳定更新中)。 春秋篇《逐光》·春秋旅游指南,周王朝的采诗与监军制度(预计26年,接档《天官书》)。 秦汉篇《天官书》·扁鹊主题,巫术熄灭之时(本文姊妹篇,下一本写)。 元明篇《山海主》·中国古代方书之最与明平云南之战(已完结,在精修)。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