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016 ...

  •   *
      事情定下来了,就赶紧吃饭吧。

      林知山和李秀竹要去工地上领玉米面饼子。

      去晚了,就没了。

      李秀竹拉着小婵就走,被杨成业拦住了。

      “小婵,你留下,杨叔叔给你买饭吃!”

      说着,杨成业从挎包里掏出了一沓钱和粮票,塞到林知山的手里。

      “老乡,把这个拿着!”

      “杨同志,这个咱不能要!”

      林知山哪里肯收?

      虽然他知道拿着粮票就能买到粮食,可他还是拒绝了。

      “知山同志,一定要收下,这是命令!”

      杨成业不由分说,塞到了林知山的兜里。

      随后,就推着他出了门。

      林知山推让不过,只好收下了。

      他哪里晓得杨同志也不宽裕,这是勒紧腰带省下来的。

      “秀竹,你收起来,这是人家给小婵的,是一片心意!”

      李秀竹把钱和粮票塞进内衣带里,掖得紧紧的。

      山里人哪里见过粮票?这是吃公家饭的才有,也是渴望已久的。

      看到这一幕,林小婵很感动。

      杨叔叔果然像三号基地的首领那样,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她注意观察过,杨叔叔没有异能,只是个普通人,可普通人这么做更是令人感动。她不晓得杨叔叔跟末世首领之间,是否有关联?可他们的品格都是一样的,是那么令人敬仰。

      正想着,就听到杨叔叔说:“小婵,叔叔去打饭,你和你娘在这里等着!”

      杨成业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毛钱和半斤粮票,递给了办事员。这是规矩,不管到哪里吃饭一定要给粮票,不能给地方上增加负担。

      人一走,屋里静悄悄的。

      李秀娥看着小婵,怎么都看不够。

      “娘!”

      林小婵又喊了几声,甜甜的,糯糯的。

      李秀娥开开心心地应着。

      对她来说,能见到女儿就很满足了。

      这么多年,只想着见女儿一面,从未想过能认回来。可现在,不但认回了女儿,还要去城里跟女儿生活在一起,虽然是两三年后的事情,可想一想就觉得开心。

      “秀娥,小婵,吃饭了!”

      杨成业端着四个杂面馒头,两大碗菜粥回来了。

      三个人吃了一顿,头上直冒汗。

      “小婵,杨叔叔一会儿就要走,娘也要跟着回去,你在这边要好好的……”

      “娘,我给您写信!”

      “傻孩子,写什么信啊,邮票那么贵!”

      “娘,您去城里挣了工资,就不觉得贵了!”

      林小婵笑嘻嘻的。

      李秀娥绷不住笑了。

      小婵是个开心宝宝,最会哄娘了。

      杨成业也笑着说道:“小婵,你放心,叔叔回去就办这件事儿,争取早一点办好!”

      杨成业是说到做到。

      本来就是他的失误。当初听信林家一面之词,未做深入调查,才造成这种错误。骏山媳妇孤零零地过了九年,是应该补偿的。

      林小婵也想到了这一点,才提了那个要求。

      她知道乡间习俗很可怕,虽然有思想教育,可迷信怎么都改不掉。像娘这种情况,精神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对娘来说,换个环境是最好不过了。城里跟乡里不一样,要开明得多,也没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如果能留在部队上,就更好了。

      娘才二十七,还很年轻,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就让她护着娘吧?

      不过,林小婵还有一个疑问。

      当初,为何要阻止娘改嫁?爹走了,娘再寻个幸福不是更好吗?

      这里边一定有缘故。

      想到这里,林小婵就跟杨叔叔打听爹牺牲时的情况。

      当她听到爹坠落山崖、尸骨未存时,心里一动。

      爹是不是还活着?被她晓得了?

      可她还是个小婴儿,又是从哪里晓得的?

      林小婵拍了拍脑袋。

      幼年的记忆到哪里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她不甘心,还是要加紧修炼。

      等元气恢复了,就会水落石出的。

      *
      纵然不舍,李秀娥还是上了马车。

      杨同志要赶路,不能耽误人家。

      林小婵提着一个小包袱,跟娘挥手告别。

      那包袱里装着两件衣裳,是娘的一片心意。

      李秀娥坐在马车上,回头张望着。

      她真想留下来,陪着女儿去山里。可秀竹姐姐说了,这事先不要公开,以免对孩子们产生影响,她只好先忍一忍了。

      林小婵回到学校,脸上笑眯眯的。

      二根见了,就问:“小婵,你中午跑哪去了?”

      “哥,我去公社了,这个给你!”

      林小婵从兜里掏出小半块馒头。

      这是她拧下来的,专门给二根留的。

      林二根一见吃的,也顾不上打听了。

      他三下两下吞进肚里,还说:“欧呦,这是高粱面做的,特别有嚼头!”

      一下午,在幸福中过去了。

      临到放学时,林二根就帮妹妹提着包袱。

      林大根见了,也稀罕得不得了。

      外婆家来人了?还给小婵捎东西了?

      可稀罕归稀罕,大根和二根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打小爹娘就教导他们要让着妹妹,有好吃的好玩的,要给妹妹留一份。

      到了家,兄妹三个照例去瞧瞧玉米。

      浇浇水,点点数,马上就要收割了,不能掉以轻心。

      林知山和李秀竹收工回来。

      先去爷爷那边,把情况一说。

      林世风感叹道:“小婵是个好娃娃,从小到大都不忘本!”

      “是啊,这么懂事的娃娃还真是少见!”

      “知山,小婵日后能去城里是好事,这娃娃心善,考虑问题周全,还能帮衬一下大根和二根他们,你和秀竹就等着享福吧!”

      “爷爷,到时候,您也去省城逛逛,看看变化大不大?”

      “好啊,省城的茶馆可是顶顶有名的,那摆龙门阵的能说上三天三夜哪!”

      林世风哈哈大笑。

      本来,这件事并不开心,可一下子就化解了。要说,这还是小婵的功劳啊!那心思都顶得上大人了。

      从爷爷家回来,李秀竹一把搂住小婵。

      压低了嗓门说:“小婵,瞧瞧你放着好日子不过,跟娘在这山里受穷……”

      “娘,好日子会有的,您就放心吧!”

      “嗯,只要小婵在娘跟前,让娘时不时地瞅一眼,娘就满足了!”

      母女俩咬着耳朵,就像揣着什么小秘密。

      惹得二根一个劲儿地瞅着,好奇得不得了。

      林小婵下了决心,一定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她有一个计划,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山村最大的优势是搞副业。就拿这竹编来说吧,顶顶好的手艺,还可以出口创汇呢。

      当然,这会儿还行不通。

      国家正困难,没心思搞这个,都忙着填饱肚皮呢。再说,海外封锁得厉害,对新中国极尽打压,想出口创汇可不是那么容易。

      但希望总是有的,只要去努力。

      *
      第二天,杨成业把李秀娥送到了李家铺,就赶往省城。

      他路过林家坪时,就去了林家。

      “大叔,大婶,小婵找到了!”

      林德先和张氏听到小婵在山里,就抹起了眼泪。

      他们都五十好几了,见娃儿还活着,那桩心事也搁下了。

      “大叔,赶在暑期就把小凤送回来……”

      “行!”

      对林德先和张氏来说,凤儿和小婵都是孙女,不能再偏心眼儿了。

      刘彩云就厚着脸皮说:“杨同志啊,您看家里多困难,能不能把小凤也留下啊?”

      “这个恐怕不行!”

      杨成业对刘彩云没什么好印象。当初,就是这个女人使了诡计,才出了差错。这趟过来,又听秀娥提起谋家产的事儿,更对这个女人心生厌恶。

      他向林家表明了态度。

      名额只有一个,当初小凤是按照“烈士遗孤”上的户口,现在要换成小婵,小凤自然不能留下。

      刘彩云一听,就耷拉着脸不言语了。

      林德先倒是爽气。

      “杨同志,小婵就领过去吧,她是骏山的骨肉,这些年都以为孩子没了,也没尽过心,真是惭愧啊!”

      张氏也抹了抹眼泪。

      “小婵能长这么大,是老天爷看顾啊!”

      林骏才自然不发表意见。

      这件事儿本来就是他们做的不对,小凤在人家那里,吃吃喝喝,过了几年舒服日子,回来了也没啥。

      话都说开了,杨成业就赶往省城。

      至于小婵的打算,他并未提起,省得节外生枝。

      ---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016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