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015 ...
-
*
当天上午,杨成业和李秀娥上了船。
他们逆流而上,直奔杨平坝。
袁桂枝一阵紧张,总算把人送走了。
这些年她就没安生过,一是阻止小婵回来,二是想把大姑子送走。
说来奇怪,无论采取什么法子,总是行不通。大姑子也是三心二意的,开始死活不同意,后来松动了,可说好的人家却出了问题。
一来二去的,她也就死心了。
公爹和婆婆到底偏向闺女,不想秀娥出去受苦,干脆把人留了下来。看那架势,婆婆还想给秀娥过寄一个娃儿,给她养老,还要把家产给秀娥留一份。
这方圆百十里,哪有这么宠闺女的?
她气不忿,就跟大川嘀咕。
大川说:“桂枝,这是我的主意,是我跟爹娘提起的,二川和小川也赞同,看看秀儿喜欢哪个,就认了去……”
听丈夫这么说,袁桂枝气得没辙,只好干瞪眼。
她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谁想杨同志竟然找来了?还要把小婵接回来?那娃娃一旦想起来,不就露底了?
袁桂枝思来想去,就找了船家跟林家坪那边通个气儿。
对刘彩云,她颇为忌惮,这些年早就不来往了。可这事儿实在是气不过,就像谋划良久,到头来却闹得鸡飞蛋打一般。
袁桂枝觉得很失败。
这些年她藏着掖着,生怕大川察觉到了。
若是露了底,可没她的好果子吃。
*
这天下午,刘彩云接到了消息。
她吃了一惊。
杨团长竟然找到了李家铺?他怎么突然找到那里?是不是省城那边出啥事了?
这些年,她一直遮掩着,未敢提及秀娥的去向。
还跟杨团长说:“骏山媳妇早就改嫁了!”
可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啊。
刘彩云意识到了不对,杨团长来找小婵,那小凤呢?不就穿帮了?弄不好就给送回来了。
看看这吃没吃的,喝没喝的,回来了咋办?
她也跟省城无缘了?
刘彩云不甘心。
她是什么人啊?当年敢算计,现在依然如此。
刘彩云想去趟省城,指点小凤几句。
可未等她出发,小凤的信就到了。
信里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娘,杨家猜到了,正在查访,你们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留下来。”
刘彩云很得意。
凤儿,真是娘的宝贝啊。
她把信看了几遍,就搁在油灯下烧了。
这件事她一声不吭,连俊才都瞒着。
她知道若是跟俊才说了,他一定会跟公爹和婆婆讲的。二老顾着面子,会想着法儿把小凤接回来。
那多年的心血,不就白费了?
这是万万不能的。
不过,刘彩云也很好奇,小凤能用什么法子留下来?总不能给杨家当闺女吧?
要是真成了杨团长的闺女,倒是福气。
刘彩云猜到了小凤的意思。
除了这个法子,还真没别的招数。
*
第二天上午,杨平坝来了一辆马车。
从车上下来了一男一女,正是杨成业和李秀娥。他们先去了镇政府,又在办事员的陪同下,去了学校。
二人在教室外面瞅着。
李秀娥一眼就认出了小婵。
鹅蛋脸,杏仁眼,梳着两个羊角辫,穿着蓝印花褂子,在第三排坐着。娃娃长高了,长大了,那五官神情依稀带着骏山的影子。
李秀娥有些站立不稳,她扶着墙,想喊一声,却喊不出来。
杨成业一看到小婵,就想到了骏山。
要说,那眉眼还真像啊。
林小婵像是感应到了什么。
她一扭头,看到窗外有两个人。
一个干部模样,一个秀美女子。
她愣了一下。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那干部模样的男子跟三号基地的首领几乎一模一样。而那位秀美女子似曾相识,就像在哪里见过?
可她却想不起来了。
林小婵第一次意识到,似乎遗忘了什么?
究竟遗忘了什么呢?
她有些困惑。
可见到二人,心里却莫名欢喜。
林小婵就冲着二人抿嘴笑笑,眼睛弯弯的。
看到这个笑容,李秀娥就想起小婵小时候。
那是个爱笑的娃娃,除了奶奶和大娘靠近嗷嗷两嗓子,其他时间都是笑眯眯的。
李秀娥使劲儿看了两眼,就跟杨成业离开了。他们不能打扰小婵,得先跟林知山和李秀竹见上一面。
林小婵见那个秀美女子走了,心里空落落的。
那种感应是那么真实,又是那么温暖。
就像被什么牵绊着,忽然苏醒了一般。
*
坝上在修水渠,车拉肩扛,格外热闹。
林知山挥着锄头,正在干活。
就听到生产队长在喊:“林知山,有人找!”
林知山丢下锄头,朝那边走去。
“林知山,快去镇子上,有人正等着你!”
林知山丈二摸不着头脑。
心说,啥时候跟公家拉上了关系?
林知山洗了手,就朝镇政府赶去。
在路上,碰到了秀竹,更是诧异。
夫妻二人忐忑不安,进了镇政府。
这是一个小院子,有六七间房,是公社办公地点。
进了屋,见一男一女站起身来。
“秀竹姐!”
李秀娥上前两步,拉住李秀竹的手。
“你是秀娥?”
李秀竹也认出了来人。
这些年,秀娥变化不大,还是那么细嫩好看。
姐妹俩见了面,自然欢喜。
“秀竹姐,我好想你啊!”
“秀娥妹子,姐也想你!”
李秀竹说的是实话。
这些年,她为了小婵,就没回过娘家。
一个是路远花费大,另一个是怕李家问起来。她最担心的就是那边来认孩子,快九年了,没见动静,她和知山才放了心。
没想到,该来的还是来了。
李秀竹和林知山交换了一下眼色,心里沉静下来。
杨成业说了来意,还提到了那段过往。
“骏山同志是革命烈士,组织上要照顾好她们母女……”
林知山和李秀竹也颇为感怀。
二人到门外商量了一下,就拿定了主意。
他们舍不得小婵,可为了小婵将来着想,还是放手吧?杨同志说了,秀娥能去城里,小婵也能跟着去。
城里多好啊,吃喝不愁,还有前程。
只是这事,咋跟小婵提起呢?
这些年,小婵跟亲生的一样,疼到了心坎里。这娃娃性格好,整天活蹦乱跳的,可开心了。可一旦晓得自己的身世,会不会受影响?
林知山是个乐观性子,就宽慰道:“秀竹,甭担心,小婵不会有事的!”
李秀竹下了决心,早晚要面对。
“知山,快放学了,我去学校接小婵过来!”
“秀竹,见了小婵要说得委婉些……”
“嗯,我明白……”
李秀竹去学校接人。
林知山进了屋,把意思一说。
李秀娥激动地落了泪。
“知山大哥,小婵永远是你闺女,赶在寒暑假就回来,哪都不去!”
林知山哈哈一笑。
他知道小婵不会忘本。自从这娃娃来到山里,家里就交了好运,尤其是这一阵子,那鸡肉吃的满嘴流油。
这么一想,又舍不得了。
为了缓和一下气氛,林知山把小婵从小到大的趣事,讲了一通。
李秀娥听着,是既欢喜又犹豫。
知山大哥和秀竹姐姐都是好人,就这么带走小婵,合适吗?
*
赶在中午,李秀竹来学校接小婵。
二根见了,也想跟着过去。
李秀竹瞪了一眼。
“二根,你老实点!”
二根吸了吸嘴,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娘和小婵出了院子。
李秀竹牵着小婵的手,一路走着。
“小婵,一会儿娘说啥,你就跟着!”
“娘,我晓得!”
虽然娘什么都没说,可林小婵有一种预感。
这趟过去,跟教室外面的那俩人有关。
到了镇政府,果然看到了那二人。
林小婵瞅了一眼,就冲着爹大声喊着:“爹!”
林知山答应着,把杨同志和李秀娥介绍了一下。
“小婵,这是你娘!”
“娘?”
林小婵瞪大了眼睛。
这怎么可能?
她娘叫李秀竹,她跟二哥是双胞胎,虽然长得不像,估计是异卵吧?可现在,凭空来了一个亲娘?
李秀娥见了小婵,满心欢喜。
她一把搂住小婵,颤着嗓子说:“小婵,你小时候穿着花兜兜,上面绣了两朵荷花,还记得吗?”
林小婵当然记得。
那粒稻谷就是从兜兜里找到的,秀竹妈妈一直收着,说是个纪念。
李秀娥说了小婵小时候的事。
林小婵立马明白了。
她一出生就有稻谷空间,现在打不开,是元气受损。那段记忆呢,就那么消失了?当初,她不想让娘改嫁是因为什么?是看到了结局?
为何会看到结局?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可问题在哪里?还有待探究。
这时候,林小婵已经确信她是秀娥妈妈的闺女,那种感应真实地存在着。
李秀竹也冲着小婵使眼色,让她喊娘。
林小婵小声唤道:“娘……”
李秀娥开心得不知说啥才好?
杨同志也掏出了一张黑白照片。
“小婵,这是你爹!”
林小婵看着爹的照片。
她跟照片上的人很像,那五官神情都有几分影子。而她的下巴和脸型像秀娥妈妈,这也是她跟秀竹妈妈不太像的原因。
也就是说,她有两个爹,两个娘?
林小婵感到莫大的幸福。
她一手拉着秀娥妈妈,一手扯着秀竹妈妈,高兴得差点蹦起来。
可一听要走,就直摇头。
“杨叔叔,让我考虑一下……”
林小婵眨了眨眼睛,很是犹豫。
一方面是对家人的不舍,另一方面是对亲娘的眷恋。虽说,养恩大于生恩,可秀娥妈妈这些年一直等着她,赶上困难时期,日子多难熬啊。
可她一走,秀竹妈妈咋办?
他们是一家人,患难与共,不能当逃兵。
还有太爷爷,当年救了她,她不能就这么走了。
林小婵做了打算。
最好的办法是留下来,等熬过了困难时期再说。那时候,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她也要寻找更好的前途。
当然,她自己也有一点事要办,那就是打开空间,唯有在山里修炼才行。
按照目前的进度,不过是一两年的事情。而自然灾害会持续三年,现在不过一年半,等到一九六二年的秋天,就缓过来了。
有她护着,一家人一定能吃得饱饱的。
另外,她还要给山里做点贡献。
想到这个,林小婵就跟杨叔叔说:“杨叔叔,你能不能把我娘接到部队上啊?给我娘找个事儿做,就当照顾了!”
“小婵,那你呢?”
“我先留在山里,等娘安顿好了,就去城里找我娘!”
杨成业征求了李秀娥的意见,就答应下来。
这个结果很出乎意料。
最开心的莫过于林知山和李秀竹了。本来想着,小婵就这么走了,可没想到娃儿自个儿要留下来,还准备多呆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