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第六十一章 ...
-
陈雨叶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不甚在意的说,“都行。”
财政局家属院没有自个儿的食堂,但外头离着不远就有早点摊子,豆浆油条大饼包子什么的全都有,挺方便。
乔程阳洗漱之后出去了,没一会儿,买回来了好几样儿早点。
吃过番,因为外头太热,俩人也没出门,就呆在空调屋里聊天,其实以前他们也会这样,闲了哪儿也不去,在屋里一待就是大半天。
俩人总有说不完的话。
但以前和现在可不一样,以前都是遮遮掩掩的,在军区大院住着的时候,总要躲着所有人,在外头可不敢露出半点不寻常的亲近,即便是在自己的房间里,那也要随时保持警惕。
后来陈雨叶搬到乔家大宅,其实那时候算是过了明路,已经好很多了,但在两人的关系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也还是要注意的。
现在他们是受法律保护的夫妻关系了,无论怎么着,都可以堂堂正正的了。
乔程阳从冰箱里拿出一瓶汽水,起开盖子递给她,“雨叶,要不,咱们下午去游泳吧?”
陈雨叶并不渴,用手转着汽水瓶,“好。”
这是这么甜蜜无间的时光太过短暂了。
乔程阳只有一周的婚假,婚假很快结束去上班了。
陈雨叶虽然收到了研究所的入职通知,但日期是在八月底,也就是说,她还有一个来月的假期,简直和暑假一样了。
这应该是她的最后一个暑假了。
以前陈雨叶总是很忙,忙着学习,忙着陪妈妈, 忙着跟乔程阳约会见面,还要特意抽出一点时间给同学和朋友。
现在终于轻松下来了。
她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随便吃点儿东西,然后随便找本书,听着音乐很随意的翻看几张,下午一般就出门闲逛。
北京的伏天儿,那日头特别毒,走一会儿就能出一头汗,但不得不说,外头真挺热闹的。
天儿再热,也挡不住全国人民来首都的热情,哪哪游客都特别多,天安门故宫天坛博物馆前门儿人都打堆,挤不进去又出不来的。
不过陈雨叶跟那些匆忙的游客不一样,她就随便骑车溜达,到哪算哪,这会儿北京其实是很漂亮的,蓝天白云,到处可见的垂柳婀娜多姿,紫薇正开着,美女樱正开着,月季到处都是,还有湖里的荷花,荷叶也是又厚又绿,可以找地方看看晚霞,在后海划划船也挺不错。
反正时间多得很。
这天早上,陈雨叶睁开眼就八点多了,乔程阳早去上班了,桌子上放着买来的早餐,她洗漱之后,就着咸菜啃包子。
“小陈在家吧?”
一听这嘹亮的嗓门就住在是住在隔壁的刘婶儿,陈雨叶打开门,刘婶端着一大碗熬好的绿豆汤进来了。
“你们这屋里可真凉快。”
陈雨叶笑了笑,招呼她坐下,刘婶儿却不坐,又急急的往外走,很快端来了自个儿做的肉包子。
包子圆鼓鼓的,那包子褶捏得比买来的还齐整呢。
“小陈,你快尝尝我做的包子,牛肉的,特别香!”
陈雨叶拿起一个尝了尝,的确很好吃,比买来的包子好吃太多了,“婶子,你这手可太巧了,做什么都好吃,白叔可真是太有福气了。”
刘婶儿笑了笑,“我呀,现在也就会这些了,做做家务做做饭,可不像你,是大学生,马上又去研究所上班了。多好啊。”
陈雨叶问,“婶子,你想去上班啊?”
刘婶儿一愣,点头承认了,“我倒是想去,但没人要我啊,我原先在我们老家镇上,其实是有工作的,在供销社卖点心,后来嫁给老白,跟着一起来了北京,调动工作太难了,也找不到人换,愣是把工作给弄丢了。”
前些年倒也还好,现在孩子都大了,有时候觉得这心里火烧火燎的,真的在家里待不下去了。
刘婶儿当然还想去供销社了,她这人外向,爱跟人打交道,但她也知道,北京的供销社可不好进。
“我不挑不拣,干什么都成,就一个要求,不能离着太远。”
虽说俩孩子都上初中了,但这一家子的吃穿操持,都还落在她身上,太远了不方便。
陈雨叶提议,“婶子,你手艺这么好,随便摆个摊子就行了呀,不管是烙饼还是蒸包子,保准儿都受欢迎,时间上也自由,想收摊就收了,什么都不耽误。”
刘婶叹了口气,“小陈,你跟我想一起去了,我也是这么想的。”
她娘家的一个表姐嫁去天津了,人家从去年开始,两口子就摆摊卖煎饼果子了,生意特别好,春节见面的时候,她偷偷问过,卖煎饼一个月挣下的钱,把她吓了一大跳,不过算算账,一天能买几百套煎饼,的确就是能赚那么多。
但丈夫白处长坚决不同意,说出去摆摊忒不体面。
这么多年从不吵架的两口子,为了这事儿,足足怄了半个月的气。
最后还是她低头了,要说这些年,丈夫对她几乎是百依百顺了,但他这人太爱面子,她还是不要落了他的面子。
刘婶儿叹了口气,“是啊,摆个摊子多好,可你白叔不同意。”
财政局工资高待遇好,白处长看不上这种小本生意倒也正常,陈雨叶笑笑,“如果不是小摊子,而是饭店呢?”
现在老百姓比以前有钱了,这些天她逛遍了半个北京城,发现只要口味过得去的饭店,生意都还不错。
刘婶子说,“如果是饭店,那肯定行啊。”
陈雨叶这些天到处跑,太阳可不是白晒的,一个人看晚霞虽说有意思,但她也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的。
财富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凡事总要有个度,三哥已经帮她赚了很多钱了,接下来要靠自己了。
但成立化妆品公司和门店,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层面,条件都还太不成熟,最重要的是,她手里的钱,远远也不够。
民以食为天,陈雨叶的计划是先开个饭店,现在不少菜系都很受欢迎,包括鲁菜和川菜,几乎家家都是一到饭点儿就爆满。
但这样的饭店,除了人员管理和食材的品控,其实是高度依赖厨师的,那就会有很多不可控和不稳定性。
相比较而言,自选餐厅没有明显的菜系,食客的包容性更强,而且对厨师的依赖也少多了。
不过这样的饭店还是需要一个很好的面案师傅的,因为荤菜素菜各种菜式都是提前备好的,但各种面点甜点,是准备要现场制作的。
陈雨叶笑着说,“婶子,这可真是巧了,我看好了一处房子,准备开个饭店,你都会做什么点心啊?”
刘婶儿的脑子里立马拉了一个长长的单子,上面都是她会做而且能做的特别好的面食点心。
“雨叶,我可不是吹牛,我会做的点心那多了去了,糖油饼,酱香饼,花生芝麻馅子的馒头,萝卜丸子,玫瑰饼,豆沙糕,糯米滋粑我都会,即便我不会,也能很快学会!”
这些年她除了养孩子忙家务,就是琢磨着吃,日常简单的饭食恨不得做出个花儿来,家里基本食谱,都快被她翻烂了。
“这大热的天儿,适合吃绿豆糕,正要还有点豆沙,我这就去做,做好了你尝尝咋样,我敢说,不比稻香村的差!”
陈雨叶忙拦住她,“婶子,您先别忙了,我马上得出去一趟,要去趟房管局办手续,再就是那房子好是好,但屋顶漏了得修,墙面也得找人重新粉刷,我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呢。”
刘婶儿说,“这么多事儿,你一个人张罗那能行,我跟你一起去。”
两人骑着自行车,先去房管局叫了修缮的备案,然后到了刚租下的院子,刘婶儿四处瞧了瞧,挺惊讶的说,“哎呦,雨叶,你可真会挑地方,这院子除了开饭店,干别的营生还真不合适!”
这房子紧邻大街,而且还在两条大道的拐角,要是住人或者办公,外头人来人往的,就太噪杂了,风水上还有点冲路,得用泰山石压着,但要论做生意,因为南来北往的都能看到,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金角”了。
这样的门面可遇不可求。
陈雨叶也是碰巧了,那天中午本来是想找个没吃过的饭店吃饭,正好就看到了很多人在搬家,东西可真多,椅子桌子之外,还有缝纫机和成摞的布匹,林林总总装满了一大卡车。
还有两个人踩着三脚架,正在把挂着的招牌卸下来,这里原来是一家公私合营的裁缝店。
陈雨叶就多问了几句,得知人家要搬到更大的地方去了,这房子暂时要空下来了,她记下门牌号,匆匆吃了午饭就立即去了房管局。
因为所处的地段很好,是不愁租的,裁缝店不用了,也许会有其他单位看上,房管局肯定会优先单位而不是个人。
但具体到这一处院子,实在是过于破旧了,当初房管局从私人手里收回来,就没有好好修缮,里面墙皮都剥脱了,屋顶也是坏的,窗户和门也腐蚀的厉害,裁缝店不肯花大价钱重修,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每间屋子里都摆了缝纫机,锁边机,样衣,半成品和各种布料,再加上无处不在的布头,整个空间都填满了,修屋子这些必须全搬出去,但搬到哪儿呢,根本没地方,而且活儿实在太多了,也影响工期。
本来一直就这么凑合着用,前些天下了一场大雨,负责盖油布的员工偷懒,雨水顺着缝隙流进来,一屋子的羊毛呢都湿了。
到不至于不能用,但雨水不干净,料子上全是印子,得小心清洗再熨烫,即便这样,整理出来之后也要稍微差一点了。
裁缝店的主任一气之下,干脆搬家了。
陈雨叶笑了笑,“是啊,你猜这房子最早是做什么用的,也是一个饭庄,不过是老早的事儿了。”
最起码应该是在解放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