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我们老了会是什么样?” ...

  •   转眼到了初夏,她们受博物馆之邀,为唐代文物展做宣传。站在玻璃展柜前,看着那支与戏里上官婉儿所用几乎一模一样的紫毫笔,姜晚忽然笑出声:“当年拍《大唐攻略》,你总说我的握笔姿势不对,结果自己写的字比蚯蚓还歪。”

      顾清歌挑眉,伸手拿起旁边的仿制笔,在宣纸上写下“长安”二字。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淡淡的墨痕,竟比当年流畅了许多。“进步了吧?”她得意地扬了扬下巴,“为了配得上顾老师的字,我偷偷练了半年。”

      姜晚凑过去看,忽然发现“安”字的最后一笔,藏着个小小的勾,像极了她当年在城砖上刻的小太阳。她刚要开口,却被讲解员的声音打断:“……这组文物出土于长安城西市,旁边还发现了枚银戒指,内侧刻着忍冬花,据考证是唐代女性的私物……”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顾清歌悄悄碰了碰她的手,指尖在她掌心画了朵忍冬花——那是她们之间的暗号,意为“你看,连时光都在替我们应景”。

      宣传活动结束后,她们在博物馆的文创店挑了对书签,上面印着“永乐”“长安”字样。姜晚把“永乐”递给顾清歌,自己留了“长安”,笑着说:“这样我们就成了彼此的另一半。”

      回去的路上,车开过护城河。姜晚打开车窗,初夏的风带着槐花的香气涌进来,她忽然哼起《大唐攻略》的插曲,是当年李三娘与上官婉儿在桃花树下弹过的调子。

      “还记得这曲子吗?”她转头问。

      “怎么不记得,”顾清歌跟着哼唱,“你当年弹错了三个音,被音乐指导追着骂,还是我替你挡的。”

      姜晚笑着打她的手背:“明明是你抢了我的琵琶,说要‘英雄救美’,结果自己弹得更糟。”

      车刚停稳,就看见公寓楼下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西北村庄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被她奶奶牵着,手里还攥着个布包。

      “老师!”小姑娘看见她们,撒腿就跑过来,把布包往姜晚手里塞,“我娘绣的,说谢谢你们。”

      布包里是对枕套,上面用歪歪扭扭的针脚绣着忍冬花,旁边还绣着两个小字:“长安”。

      姜晚的眼眶瞬间热了,蹲下来抱住小姑娘:“谢谢你,绣得真好看。”

      顾清歌站在一旁,看着小姑娘被奶奶牵走的背影,忽然说:“明年春天,带她们去长安吧,看看真正的城墙,真正的桃花。”

      “好啊,”姜晚把枕套抱在怀里,指尖蹭过粗糙的布面,“再教她们写‘愿世间永乐,天下长安’。”

      那天晚上,她们把枕套铺在卧室的床上。月光透过窗帘照进来,落在忍冬花的纹路里,像撒了层银粉。姜晚靠在顾清歌肩上,翻着手机里孩子们的照片,忽然轻声说:“你说,我们老了会是什么样?”

      “大概会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顾清歌替她理了理头发,“你戴着老花镜翻旧相册,我给你剥橘子,就像现在这样。”

      “那可不行,”姜晚抬头,在她唇上啄了一下,“老了也要拍新照片,把我们的‘永乐长安’一直拍到牙齿掉光。”

      顾清歌低笑,伸手关掉床头灯。黑暗里,她能清晰地听见姜晚的呼吸声,和自己的心跳声慢慢重合。窗外的槐花还在落,香气漫进屋里,像无数个温柔的夜晚那样。

      她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这些细碎的、温暖的日常。就像那句“愿世间永乐,天下长安”,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宏愿,而是藏在每一个清晨的粥香里,每一次并肩的脚步声里,每一个对视时眼里的笑意里。

      而这样的日子,还很长,很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