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惠河想要下定决心,到时候把字典里面的常用字都写会了,然后能够得到一辆小推车,到时候还可以每个月逢一十五什么的都还可以去做点小吃生意。
只是王主任这边种玉米的事情,终究还是受到了一些阻挠。
虽然王主任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对许万助说他不想要许万助投资的钱拿去种橡胶树,而是种玉米。
大概是越丝丝又在许万助面前不知道说了什么事情。
王主任一去许万助现在住的地方。
许万助看着王主任笑脸盈盈的,就知道他在打其它的主意。
其实越丝丝也没在他面前多说其他的什么话,只是偶尔间透露其实种橡胶树和其他的一些经济作物,以后发财的机会才多着呢。
虽然这些无凭无据,毕竟很多事物都是由国家控制着的,不是他们这些商人,或者是农场的一个主任就可以决定的。
其实许万助心里面已经有了打算。
他也看得远。
但是王主任来他面前拐弯抹角的说农场现在不适合种橡胶树,怕到时候七八年也回不了本,在加上王主任更加的偏向种玉米。
“许先生,你把资金投给我们农场种玉米,到时候一年一收,可比种橡胶树要好多了呀。”
说起来王主任还是不愿意让这一笔资金白白的流走,说什么还是要挽留一下的。
许万助早就知道王主任打的是这么一个主意。
他钱多,但是都是要花在该花的地方。
想要让他投资种玉米,到时候肯定是要牵水牵电的。
又是一笔开支。
“你这玉米种出来了,到时候准备怎么卖出去呀。”
许万助决心试探他一下。
“这个,一部分给猪当饲料,另外的加工成玉米面拿到集市上去卖,总会有人买的吧。”说实话王主任也是只心中稍微的有那么一点勾画。
具体的事项还是要和小队长他们商量才是。
许万助直接就让人送客。
他说他还要再考虑一下。
王主任见许万助表情不好,就知道自己这次来没有做好准备,想着下一次来还是要带着李良奥教授来,到时候让李良奥跟许万助说种玉米的事情。
等到王主任一走,许万助敲了敲桌子:“这地方的人呀,我是一个都看不懂,许恩呢,他之前去准备造房子的材料,木材买了没,有水泥没有,石匠和木工请了没有,都这么多天了,也不来和我说说。”
吴秀淑知道许万助发脾气了,只好让他先歇歇顺口气:“他这些天一直在忙这些事情呢,等他回来了之后我找他,让他给你说清楚情况,老爷子不要生气了。”
吴秀淑看起来就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妇人,虽然和许万助差不多年岁,但是吴秀淑就是有这么一种方法,让许万助的情绪安稳下来。
张双生这边也有些不好过。
本来他一开始按照的是许万助的吩咐。
造房子要用水泥和木材。
但是这两种都没有。
他思来想去,想着当年大垭口有不少的木匠和石匠。
准备去找他们讨教一二。
给杜石匠点了烟之后,杜石匠看着张双生一脸讨教的样子,只好说出情况:“造房子嘛,想要水泥,怕是不可以,但是我可以造砖瓦房。”
“造砖瓦房不是一样都要用水泥吗?”
“那个用得少,正巧我们这边的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也不多,但是也可以给你家造房子了。”
张双生觉得杜石匠这话非常的不错,而且现在砍不了树,去造个砖瓦房也好,总比一直住土瓦房好吧。
张双生又问了其他的石匠,还有木匠的住处。
将他们集合在一起,准备让许万助选一块风水宝地就开始起房子。
许万助听见张双生这个汇报,虽然觉得张双生办的事情根本就没有让他满意,但是总归是住在别人的房子里面,终究是一种没有底气。
许万助又和王主任说了以后就在这里扎根落户了。
王主任问他要不要加入农场。
许万助最终点头。
反正以后和农场打交道的事情多着呢。
其实到了现在许万助也不得不承认,这里正如越丝丝所说,开始发展起来了。
他得想办法留下来。
王主任这边是一个突破口。
可是王主任一心想要种玉米,不种橡胶树,他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到时候自己在王主任的耳边天天催他,要他种橡胶树吧。
王主任这边也忙着呢。
他之前试着给上级交的农场小学的申报,居然被上级同意了。
简直就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其实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现在国家重视教育。
他们大垭口农场连一所小学都没有,就连之前的幼儿园都是胡乱拼凑起来的。
眼看着这些孩子们年龄到了,但是又真不能让他们到时候去五珠县读小学吧。
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路上的安全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
王主任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然后就写了申请材料,没想到很快就批下来了。
同时而来的还有建小学的拨款。
王主任那个高兴呀。
召集了全农场的人,在露天电影放映处集合。
就是为了向大家宣布这个好消息。
农场里面的部门也不多,除了养猪部,农具部,还有旱田部,和水田部。
还有供销社,副食店,以及食堂。
其他的部门王主任还没有合计出来。
大伙儿一听王主任说可以在农场里面建小学,到时候孩子们就不用走那么远的路去五珠县读书了。
都挺高兴的。
但是也有人疑惑起来:“这小学建好了,老师咋整,我们这些人都只会种田养猪,连个加减乘除都不会。”
“要不让农业大学的老师来教小学,别这样看着我,我只是建议而已,我也知道这不可能。”
“要不然让张惠河来教吧,我这些天看着她一直拾掇着她那字典,好像在练字呢。”
“开玩笑,农场里还有知青呢,轮得上她们也轮不到张惠河。”这话倒是邵泗溪说的。
她这些天每时每刻都是在注意惠河到底在做什么。
喂猪的时候有没有偷懒。
惠河做农活倒是滴水不漏。
只是在识字写字这方面,有的时候背的入迷了,前面走来一个人,她都差点撞上去。
也不是惠河故意的,她就是想着三个月的时间,一定要加紧时间,才能够将系统交给她的任务完成。
于是这些人虽然有说她不好的话,也在编排她,但是惠河却装作是听不见,与其拿这些时间去和别人掐架,倒不如老老实实的在脑海里面回忆几个汉字。
毕竟她猪喂的好,现在也在好好的学习写字。
说起来她是进步的,也不比任何人差,不会像以往那样,别人说什么,她心里面听进去了,最终还是自己受罪。
惠河这样想,但是向若水却小声的对惠河说:“嫂子,这些人这么说你,你就不准备说点什么回去,而且我觉得你已经认识很多字了,到时候去教学生也不是不可以,她们这样编排你,你难道就不伤心吗?”
惠河当然是知道向若水为自己好,但是教书的事情,得需要学历。
而且自己只是热爱学习而已,就被这些人编排到了众人面前,好像这样就能够让自己放弃学习识字和写字,然后达到他们的目的一样。
其实说话的这几个人,惠河也认识,以前还是张家的族亲。
她养父母没死之前,这些人和他们家来的还挺勤快的。
只是后来养父母被河水冲走了,也冲断了张家和她的联系。
但是她心里面一直都是认为自己是张家的人。
编排她的这个女人叫做张忆香,她的母亲是惠河养父的大妹,张忆香身后还跟着一个女人,这女人也是养父的小妹的女儿,名字叫做张银白。
这两个女人现如今都是和惠河差不多的年纪。
但是她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哪像惠河,男人跑了就一直守寡。
她们也瞧不上惠河,觉得惠河上不来台面,有惠河的地方,就会出现晦气事儿。
虽然这些都是迷信,但是她们就信她们那一套。
比如说就拿惠河那年逃荒到他们大垭口村。
惠河被张家夫妇收留,每天给她吃饱饭。
结果没过几天张家夫妇的女儿就被人拐走了,那孩子还比惠河大几岁呢。
张家夫妇也就是惠河的养父母也不知道是怎么撑过来的。
后面的事情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
反正张忆香觉得惠河就不是什么好人。
虽然她没有去做过坏事儿,可是坏事儿总是缠着她。
说是一句丧门星也不为过。
张忆香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是这时候王主任又开始说话了,将她编排惠河的声音压了下去。
“既然要修学校,就得修好,上面给我们拨的款是非常的紧凑的,大伙儿到时候一定要先紧着学校的修建,等那什么学校工程设计师来了,把图纸交给我们,这事儿才真落地了。”
“还要啥图纸,大伙儿又不是没有建过房子,就几块土,几块砖这么一堆……”
“去你的吧,我们修的是学校,到时候质量问题是要保证的,老光棍你无儿无女自然不会心疼那些读书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