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结果向升还真是提出了几条建议,比如说把猪栅栏加宽一点,猪圈也要改,之前养猪的密度实在是太集中了,猪不容易透气之类的。
虽然向升说的比较仔细,但是惠河没听多少,就被王主任安排去准备猪的吃食。
惠河发觉向升还真有些知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纸上谈兵。
她将麦穗和玉米粒放进锅里,又抽了几根柴火,放进灶里烧。
很快一锅主食就好了。
惠河将猪食桶拿过来,准备将猪食舀到桶里放凉之后再拿去给猪喂。
结果这时候向升和王主任来到了这里,看见惠河满头大汗的样子。
王主任递给惠河一把扇子,要她好好扇扇。
这时候向升又说煮猪食的地方也需要改。
于是惠河就被叫了出去。
王主任和向升在里面谈猪棚和猪圈,以及灶房的改造的问题。
惠河心里难免有些酸涩,她以为自己重新回到农场之后,对喂猪的事情也是手到拈来,谁知道向升就这么几句话,就让新来的主任全盘接收,她怎么就没有这能力呢?
惠河想不过,只好脱掉自己养猪的工作服,换了便服之后,就回到宿舍。
这时候正好是中午,澡堂也没多少人。
结果她居然碰见了向若水。
向若水看见惠河也肯惊喜。
她就说这几天惠河嫂子家里面怎么一个人都没有,门也锁着,她还特意的问了她哥,但是向升也说不知道。
向若水这几天一直都在忙农场的幼儿园的事情。
也不是去当老师。
她就小学文化,虽然她有心思想要自家大哥和上级说一下能不能混个老师当当,但是她也知道自己没有这么一个胆子。
能力也不够。
但是农场的幼儿园最近在招阿姨。
很多人走了,很多人都又来了。
农场最是不缺人。
她嫂子给她买自行车要她好好照顾三个侄子,她想着要不去幼儿园当阿姨。
也能够照顾三个侄子。
不然的话就只能去下地,或者像惠河嫂子一样养猪了。
虽然农场还有其他的部门,但是主任现在也没安排,向若水想着人生地不熟的,还是离侄子们近一点比较好。
向若水和惠河打过了招呼之后,又互相认了门,惠河提起要不中午在她家吃饭。
宿舍也是独门独户,其实和像在家里没什么两样。
可比以前的日子好过多了。
向若水也想着她可以继续和惠河学做菜,于是就同意了,但是她提起说自己从家里面拿菜和肉过来做,惠河也没有阻止。
到时候她做饭就行了。
然而看见向若水从家里面拿的辣椒和一些小菜,还有一块猪肉。
惠河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想要自己好好的露一手,让向若水和孩子们吃好喝好。
但是她脑海里面浮现的菜谱,却是有些不着边际的。
在那场梦里,她梦见的东西可多了。
虽然说现在条件不太好,但是调料什么的也只有酱油盐巴,以及醋,最好的酱料就是辣椒酱。
她记得农场的供销处虽然也有一些调味料品,但是还是不够,可是那些八角,花椒,生姜,料酒什么的,现在也不好去弄。
地里种的也少,即使她去扯一些回来,还要报告给农场的领导。
惠河想着自己见过那些调味食材,大不了自己去农贸市场买点种子回来自己种。
只是农场里面的地都是公有。
她想要自己种东西的话还得去申请,然后打报告,自留地的面积实在是太小了。
最后向若水被惠河安排着,去找了一些蒜苗和大蒜,加上一小块猪油和一勺盐,放了些酱油之后,便抄了一锅猪肉片。
向若水还找来了一些土豆,将土豆削皮之后,让惠河放到锅里。
向若水说她哥前些日子就研究土豆的改良和多产课题。
惠河没听清楚向若水说什么,只觉得锅里的菜好香。
将一盘回锅肉做好之后,惠河将锅里的玉米馒头和几勺回锅肉打包好,让向若水先收着,回去可以给她哥吃。
向若水点头,又去叫了三个娃过来吃饭。
向若水发现她家和惠河家还挺近的,以后吃饭串门倒算是很方便了。
三个孩子一闻到香味立刻就跑了过来,他们一看见肉,倒也没有特别的急切,反而先感谢了惠河,说婶子的手艺可比姑姑要好多了。
惠河发笑:“那是自然,我可比你们姑姑大十八岁,做饭也比她多做了十八年呢。”
向天才大声说:“才不是呢,婶子看起来只比姑姑大十岁,和我爸看起来就同岁。”
他说的话好听,惠河虽然不当真,但是心里面还是开心了些。
吃完了饭之后,三个孩子帮惠河收拾碗筷。
向若水之后就带着三个孩子去熟悉幼儿园。
明天他们就要正式上课了。
但是老师的问题,其实特殊年代,有很多教师都留守自己的岗位,只是束手束脚的了,不敢教太多的东西。
王主任是萧主任的远方亲戚,又在京都待过,农场里面的老师不多,而且很杂,再过几个月他的老婆带着女儿就要来南方了,他也想要把农场的教学做好。
王主任的意思是想要让向升先代班。
毕竟向升是技术人员,也识字不少。
但是向升拒绝了,他如今的工作是修理和改造农具,把农具修完之后,还要去研究农业种子。
他将自己的难处说出来之后,王主任也觉得向升的确挺忙。
这时王主任的助手小何带着农场的其他群众,在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去迎接了归国华侨。
和一些去而复返的知青。
那些华侨都遭遇了战火,都无家可归。
知青探亲回来了,毕竟政策限制,他们即便是再想要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可是还是得回来,而且一个月过去了,好多人都没有复习明白,1977年的高考已经过去了,他们准备在农场继续干活,然后等待下一次的考试。
他们的妻子和丈夫都再嫁或者是再娶了。
孩子也不认他们。
所以回去就很尴尬。
当然他们回去的时候可不是这么想的,总觉得自己解放了,谁知道回去面临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局面。
现在只有农场能够收留他们了。
将侨胞和知青们都安置好了之后,王主任便说起了幼儿园老师的事情。
大家心思都各异,毕竟前些年老师的这个职业风险很大,虽然说现在恢复了高考但是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
知青们没有一个肯当老师的,王主任只好将他们给送到农场的其他部门。
转而把目光投向侨胞们。
侨胞们之前是经历了战火,现在被伟大的祖国和政府派人接回来,现在还有地方可以安置他们。
自然是满怀感激。
其中有一个叫做许束宣的侨胞倒是站出来自告奋勇,但是王主任却是迟疑了,许束宣看起来就五六十岁了。
他迟疑是对的。
许束宣快要六十了,虽然身体看起来硬朗。
但是不适合去教书。
甚至是教五六岁的孩子。
王主任就安排许束宣去做一些研究工作,毕竟许束宣之前还是学者。
许束宣就对王主任说他还有哥哥一家,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要是他们一家人来了之后,就可以教书了。
因为他哥哥有很多子女。
子女又有子女。
但是许束宣这辈子是一个人,也没结过婚,所以也算是一个可怜人。
老了也没人照顾。
王主任要惠河等以前就熟悉农场的人去帮这些侨胞认路,然后造房子分房子,在房子造好之前。
王主任想的是这些人没房子住,只能借住在村民家。
惠河家本来就才整理关上的房子,在村子里也算是暂时有了用处。
许束宣就借住在惠河的老房子里。
许束宣住进惠河家里。
第一天他就发现了一件事情。
他认识一个人。
张双生。
也是惠河忘性大。
将张双生以前和她结婚的时候拍的照片给落下了,那照片就放在小屋里,惠河这些年也没有去收拾,她就不想要见到这张照片,总感觉这样的话,就不用再和张双生打交道一样。
许束宣说张双生是他大哥的继女的老公。
惠河一听捂住了自己的嘴:“他咋跑到国外去的,老先生你是不是记错了,或者是看错了。”
许束宣摇头:“我人虽然老,但是眼神好,经常锻炼身体咧,错不了,他就是张双生。”
见名字也说对了,惠河一时之间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张双生跑了,但是他这些年还活着,没有被那些人捉到。
但是他和别的女人结婚了,和自己在梦里面看见的场景一模一样。
张双生能回来的话,越丝丝也会回来,她能够找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了吗?
惠河又问了许束宣张双生现在的情况。
许束宣也摇头:“我和堂侄女他们都好几年没见面了,也不知道他们的情况,国外光景不好,但是他们说过会回来做生意的,对了张双生是你什么人,你和他这照相的模样,倒像是……”
“他是我哥哥,我叫张惠河。”
惠河不想要许束宣知道自己和张双生以前是结了婚的夫妻。
这事儿在惠河的心里算是落了一个痕。
白天惠河就看着向升带人来改造猪圈和灶房。
晚上她就一个人想着以往的事情。
系统跟她说的一个月内学习成养猪技巧,她也没了心思,心里面,想起的却是以往的记忆。
但是最终还是落了一场空。
第二天惠河跟着众人一起去建房子。
房子是土房子。
本来王主任想的是找些好材料建个砖房。
但是没有闲钱。
农场也有众多开销。
再加上大垭口的土层深厚,可以就地取材。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开始了。
惠河会做饭,于是又被王主任叫去食堂帮忙做饭。
有人在背后议论一个养猪的,怎么能去农场的食堂帮忙做饭呢。
大师傅也有点嫌弃惠河,只允许她在一旁打下手,不许她碰厨房里的炊具。
惠河也乐得清闲。
反正这样一天也有工分。
只是系统一直在脑海里提醒,要她学习养猪技能。
不然一个月之后的福利就没有了。
惠河只得打起精神,不能因为自己得知到了张双生的消息,心里面就想要消极怠工,她这些年来也是想过张双生这辈子会怎么怎么样。
也想过他可能会在外面结婚。
只是没想到竟然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