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B面 ...

  •   似乎到了我这个年纪,就常常会有一些困惑。

      外界的压力当然很多,但经济独立后,叨叨的人就会少很多,现在更多的,是来自于与对自己内心的对话。

      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的话题渐渐有了一些答案,但当经历一些事的时候,又觉得答案不甚完美。

      到一个阶段,就会遇到一个阶段的问题,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和自己的对话,渐渐学会与自己相处。

      在我还年轻几岁的时候,还是十分喜欢旅行的。

      到陌生地方的兴奋,见到未见景色的新奇,旅途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发生的或手忙脚乱,或十分有意思的故事,等等这些,让我选择了这个行业。

      但现在,我意识到,我可能只是享受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新鲜感,而旅行本身带给我的乐趣已经不剩多少了。毕竟该玩的地方都已经玩的七七八八,而很多的景色都是大同小异,而旅行中遇到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是让我觉得难搞,而所谓有意思的人,也大都大同小异,见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一开始那种对有趣之人的憧憬了。

      我不知道是我真的对目前的职业产生了厌倦,还是说只是因为人到中年,有了那么点中年危机,开始对自己迄今为止的人生产生怀疑,对自己一直坚持到现在的道路产生了动摇,所以才会生出这样的退意。

      最近总在想,目前从事的这条路几乎已经走到顶了,再怎么发展,也不过是多挣一些钱,多吸引一些粉丝,有这些当时是很好,但是那之后呢?得到这些之后,我又想要什么,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不知道。

      而我现在在做的事,又有什么意义?我也不知道。

      于是渐渐减少了出游的频率。

      但那是一次突发情况,别的团都配不出来导游,从我这里也有几个人报名,毕竟是讨生活的饭碗,招牌不能给砸了,只能由我硬着头皮上了。

      那个小孩似乎以前就认识我了,她总会偷偷看我,总是偷偷跟在我身后,可能她自己都不知道我早就发现了她的这些小动作。

      实在是个很乖的小孩,不敢去没有标识的地方,不做超出行程规划的事,干什么都要找个伴,不迟到,也不早到,我想,她不迟到是因为不想被别人责备,而不早到,应该是不想要一个人孤零零在那里等待。

      这样乖的小朋友,总是会让人生出一分逗一逗的心思。

      果然很经不起逗,稍稍一碰就反应特别大,夸一夸就会脸红。

      怎么说呢,不算自夸,只是一个人生经验,就是:我这种性格的人,其实还挺招人喜欢的。

      但也只到初见时的喜欢这一步为止了。

      小年轻可能会十分喜欢那种“全世界都为你颠倒”的感情,但到我这个年纪,则是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递进,多是于平淡的相处中产生的,平淡安稳知道不会轻易失去的幸福,就是人们常言中升华了的爱情。

      但感情是一件需要交互的东西,在升华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人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对于我这种面面俱到的人来说,更是需要极其多的精力用来伪装,用来获得身边人的好评。

      而我这几年已经打不起劲对外界倾注那么多精力了。

      滑雪到中途的时候,我照例向每个经过我身边的团员搭讪,她下来时,我也顺便问了她感觉怎么样。

      她提着滑雪板,在雪面上举步维艰地走着,听我一问,跳了起来,笨重的雪靴在雪地上跳动的时候震得咚咚响,她说:我觉得好开心!我刚刚一次都没有摔耶!

      我条件反射式地夸了一句她平衡感真好。

      于是,她喜滋滋地让我给她录像。

      但她下一次下来,就摔了。

      本以为摔了应会觉得十分羞赧的,结果她却是一面揉着屁股,一面用十分娇软的声音朝我哼哼道:我刚刚摔了一下~

      接着,还没来得及难过呢,她又说:不过这才对,先前能不摔全凭的直觉,现在摔了,出问题了,才证明我真正开始入门了。

      我倒是头回见这么会给自己找补,这么会说服自己的人。

      突然就觉得十分有意思。

      看来,尽管她平时总是缩在人堆里,但是内心其实是十分有活力的一个孩子。

      突然之间觉得,似乎对人类的有趣这件事还远远没有到厌倦的地步。

      我意识到,我从前会选择这个职业,就是因为喜欢新鲜:新鲜的景色,新鲜的人。

      后来因为看的多了,才会产生厌倦。

      但其实,景色存在了那么多年,它一直都在那里,每天看,每次看,每个角度看,它都有不同的美,而人的有趣虽说大同小异,但每个人都有他的特别之处。

      我会觉得厌倦,是因为我的心疲惫了。

      人想要对这个世界,对人、事、物保持热爱,也是需要相当的精力的。

      在年轻一点的时候,我的精力还十分充沛,同时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怕投入、付出之后可能会有的失败。现在不行了,年纪上来后,精力不行了,经历得越多,心也跟着变得脆弱,不主动去看太过让人痛苦的东西,不去做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事,自保能力一等一。

      却也因此,渐渐不愿意接纳新事物,不愿意付出。

      会有这种感觉得不只我一个人,这似乎是属于当下人的“时代病”。

      在这个年代,人们似乎都羞于去付出,冷漠只是表象,其实人们的内心都还是藏着一颗火热的心,随时涌动着热烈的情绪,等着他人来点燃,可真当那情绪即将喷薄而出的时候,又会觉得恐惧,怕自己无法承受燃烧的后果。

      在这个年代,人们羞于表达爱,不敢轻易付出,交托,似乎,那是一件十分丢脸,十分被动,象征着付出与牺牲的事,却也因此,更加地渴望着他人的关注,因为那很珍贵。

      她还年轻,还处在一个骚动悸动的年纪,尽管总是十分内敛羞怯,,但身上还是有着一点年轻人才有的,我已经没有的小心思。

      分别的时候,小孩眼睛里露出落寞的情绪,年轻人的眼睛还未被生活打磨得失去神采,眸子是非常澄澈的,水汪汪的,像个小狗狗一样的,还真让人生出一分不舍的情绪。

      不过做我这一行的,到这个年纪,其实经历了过多的分别,也早已对分别无感了。

      行程结束,就很利落地分开了。

      回去后,我们都发了这次行程的朋友圈,我发朋友圈是为了例行公事,她则是为了记录生活。

      也没几天的旅行,风景也都是我平时司空见惯的,但对那小孩来说,却似乎是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一段宝贵的旅程。

      她发的朋友圈应该是花了很多的心思,感言写了一大堆,图片也将九宫格都堆得长长的。

      一面觉得小孩可真有仪式感,一面又觉得,真是傻乎乎的。

      出于对“甲方”该有的关照,我给她朋友圈点了赞,她还很兴奋地艾特我说以后要再跟我一起玩,我说好,但其实说这话的时候我也在想,怕是以后都没什么机会了,成年人的时间都不够自由,我跟我同在一个城市的朋友都很难约个全乎。

      再往后走,我们现实里果然就没再遇上了,她断断续续的在我的平台报了几个团,但都不是我带队,有一次终于是我带队了,我拉了群,她还表现得十分兴奋,但最后报名的人太少,我把她并入了别人的团,最后果然还是没能见上。

      我们的交集便仅限于网上了。

      她不会主动找我聊天,但是会给我的朋友圈评论点赞。

      我偶尔会在朋友圈推荐一些东西,以前分享过一个记录看书的小程序,很好用,后来可能因为实在凉,所以总是崩,又没有人修,问题一堆,加了开发者的群能第一时间接收问题,发现群里也有她。

      我的朋友太多,一发朋友圈总能收到很多点赞评论,评论的人太多,我不可能一一回过来,有时候心情不好,精力不够,不想与人交流,就不会回复,当然,列表里有些身份比较特殊,绝对不会掉了互动的人是不会被我无视掉的。

      现实的是,她恰巧不属于那样的一份子。

      这样的事发生了一次,后面,她就评论得少了,到最后,我的动态里渐渐见不到她的身影了。

      但因为我的动态太多,我也并未意识到她的消隐。

      但有一天,朋友圈见她晒她的书单,发现她用的一个陌生的软件,应该是觉得我先前的推荐过于难用,跳坑了。

      当时并没有在意,但后来,当那小程序的开发者说快要修好后,我再去群里看,却发现她已经不在了。

      我突然发现,从某一天开始,她渐渐退出了我的世界。

      隐约觉得似乎无形中错过了什么,但是似乎又不甚重要,于是,便不去在意了。

      那阵子,我并不忙,只是内心积压了太多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对外界的一些小事也总是提不起劲来。

      某一天,我在看书,看着看着,就走了神,思绪从宇宙的起源飞到人类的未来。脑子里突然飘过一缕念头:我们这代人,生活在这个足够平静、平和的时代,似乎已经很少会发生那种某件大事轰然坠地,就改变人的一生的情形了。

      很多足以改变一个人未来的事的发生都是无声无息,静静悄悄的。

      往往,当那件大事发生的时候,人并不知道它已经发生了,也并不知道,在那时那刻,自己错过了什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