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赵贤德闻言,立时拱手,头微侧,义正词严且悲痛道:“在下全家,逢此恶妖,实在无辜!”
姜瑶转头复又看向被她困住的恶妖,此时已是双目通红,四爪疯刨,拼了命地想要逃脱。
此妖伤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赵贤德因怨念甚重,化为厉鬼,是事出有因。唯独这镇魂符和杀鬼阵,实在有些突兀。
修道之人,怎会不知杀鬼阵甚损阴德?便是妖道,纵妖害人,也无须行此损人不利己之事。且……姜瑶看着那疯狂的犬妖,微微抿唇,犬性忠,此事怕是另有内情。
姜瑶思来想去,决定自己谈个究竟。
念及此,姜瑶施法,暂封了那犬妖的神志。犬妖当即便陷入昏迷,身体软塌塌地倒了下去。
犬妖昏迷后,姜瑶收回术法,将其平放于地,随后盘腿坐于其前,合目,抬手结印。
姜瑶的神志,很快便入了那犬妖的识海。犬妖记忆中的一切,宛如一场身临其境的戏剧,呈现在姜瑶面前。
自犬妖睁眼之时,记忆中便一直是一名男子。男子望之三十来岁,身材适中,衣着清贵,面上时常带着和善的笑意。这男子待犬妖很好,照顾喂食,陪伴玩耍,哪怕犬妖犯错,也只是在屁股上不痛不痒的轻打一下,随后笑而摇头。
从犬妖的记忆中,姜瑶看得出来,这男子家境极好,所住宅院精致宽阔,房中陈列精致,平日衣食讲究。
因此犬样貌似狼,男子还给犬妖取了个名字,唤作狼幺儿。
狼幺儿跟随男主人过了好几年无忧无虑的日子。而姜瑶也从这期间的记忆中了解到许多信息。这男子名唤周梓,当地涂山城人士,是个白手起家,漂泊在外的茶叶商人。
他常往来于各地收茶,卖茶,多年未回涂山,他为人守诚,心怀仁爱,亦有些许义气,所以生意做得很好,赚了很多钱,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在狼幺儿两岁那年的一个傍晚,周家刚吃完晚饭,狼幺儿在院外陪着周梓纳凉睡觉时,周梓收到了一封来自涂山城的书信。
看完书信后,周梓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沉默了许久,随后将妻儿全部唤了出来。
也就是在狼幺儿这日的记忆中,在周梓跟家人的讲述中,姜瑶方才知晓周梓的身世。
周梓生于隶属涂山城的周家村,自幼父母亡故,飘零无依,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的。周家村百姓怜他无依无靠,这户人家接他去住几天,那户人家又接他去住几天,而村里的教书先生,也施恩于他,不收他的束脩。
周梓虽六情缘薄,却又是幸运的,遇上那么多良善之人。完全在他人的善意中长大的周梓,长大后性格温和,品性纯良,人品更是贵重,是个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
十五岁那年,家乡大旱,那一年乡亲们颗粒无收,虽不至于饿死,但许多人饥一顿饱一顿。周梓第一次意识到贫穷的可怕,便立志要赚钱回来,要让这些抚养他长大的人,过上好日子。
于是在旱灾过后,十六岁的周梓,辞别乡里,出走家乡,外出谋生。凭着聪明才智,还有贵重的人品,周梓很快便得贵人赏识,后来又辗转接触到茶叶生意,自此白手起家,打拼下一番家业。
而自打周梓挣钱开始,便每年差人往家乡送钱送粮,没有一年断绝。
而这封信,便是家乡的来信,说是族长病重,临走前有要事托付于他,希望他能归乡。
周梓深受乡亲恩德,自是答应。且他在外漂泊已久,此番也想借此机会,带着妻儿一同归乡,在家乡扎根落地,往后可以更好地造福乡里。
于是狼幺儿,便跟着它的主人周梓,一道回了涂山城周家村。
回到周家村后,周梓在老族长的嘱托之下,接下了族长的担子。安排了老族长的后事后,周梓便开始大刀阔斧地造福乡里。
先是出资修桥铺路,又怜惜如自己这般的孤儿,建了资善堂,专门收养孤儿以教养。他还建立义诊堂,专为没钱看病的百姓看诊,收容病患,用药分文不取。
关键这周梓还很聪明,他在涂山城附近购置许多山头,专门用以种药,不仅做起了药材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还使得义诊堂的药材供应不断,形成了极好的良性循环。
他还以爱犬狼幺儿的名义做功德,收养流浪猫狗,安置于自管辖之下的山头里,好生养着。
总之这周梓,是个世间难得一见的大好人。
而这么多年,无论周梓去哪里,做什么,狼幺儿都一直陪在周梓身边。它很聪明,记住了很多词,有时周梓给它一个眼神,它就知道主人要什么,它就好似周梓一条外置的臂膀,什么都会帮周梓,一人一狗,感情极好。
在狼幺儿八岁那年,跟随周梓前去巡查收留孤儿的资善堂。怎料刚到,便听到里头的先生在训斥一位少年。
周梓上前询问原因,原是那少年不读儒家经典,却是个一心向道的。先生气他鼓弄怪力乱神,不图上进,辜负了周梓一片好心。而少年无论如何都不愿放弃自己所好,不服管教,这才引来先生训斥。
周梓听后失笑,不仅没有帮着先生训斥少年,反而说道:“我在外漂泊多年,深感世事无常。我建资善堂,实为幼有所养,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报答。我只盼着,他们长大后,皆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幸福地度过这一生,足矣。先生何必训斥,寻仙修道,斩妖除魔,怎么不算是一种活法呢?他开心就好,何必责骂?”
资善堂先生听后,连带着将周梓也骂了几句,周梓只得赔笑称是。先生也知周梓所言有理,随便骂了几句后,便气呼呼地拂袖走了。
先生走后,周梓看向那少年,问道:“你欲学道?”
少年点头称是,还说自己于此一道颇有天赋,仅是学堂书房里几本道门的杂书,他便所获良多。
周梓问起姓名,得知少年名唤宋清思,便问道:“你若真心向道,我倒也有几位道家友人,可为你做个引荐。”
宋清思当即跪地拜谢,于是周梓便联系友人,令他拜师,就此入道。
宋清思的事,只是周梓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在狼幺儿的回忆中,这是宋清思第一次出现,后来在周梓与道门友人的交谈中,得知宋清思命带华盖太极,天生便是道门中人,修行天赋极高。
狼幺儿十岁的那年,行将老矣,走路已有蹒跚之态。周梓心痛不已,往日那么乐呵的一个人,开始唉声叹气,时常抱着狼幺儿,一坐便是一下午。
狼幺儿第二次见宋清思,便是在十岁的那年。
这日周梓出门,还是如往常一般,带着狼幺儿一起。只是这次到了种药材的山下,周梓却没有带狼幺儿,如今它年纪已经大了,走不动太多的路。周梓便命下人看护马车中的他,自己上山巡查。
狼幺儿起身愈跟,可跳下马车时却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再抬头时,主人已不见了踪影。
而就在这时,忽有一人将狼幺儿抱了起来。狼幺儿抬头,来者正是两年前的宋清思,如今他已是一袭道袍。
宋清思将狼幺儿扶起来,摸了摸他的头,笑道:“我知你是忠犬,而我恩父近日唉声叹气,多半也是为了你。”
在狼幺儿的记忆中,姜瑶看到资善堂的那些孩子,私下里都将周梓唤作恩父,当面却唤周先生。周梓自然也知道,但他自认只是出手相帮,不足以担父之名,故而也从未将此称呼当作一回事。
狼幺儿听不懂宋清思在说什么,只拉着舌头冲他笑。
宋清思面露些许愁容,随后对狼幺儿道:“狼幺儿,这些年来,恩父以你的名义救助诸多猫狗,功德深厚!这些功德,按阴司规定,做功德之人占十之九,而你占十之一。”
“我算出恩父近日将有一大劫,恐伤及性命。你身负功德,足可成妖。我可助你成妖,你既可护恩父周全,又可长久陪伴于恩父,你可愿意?”
狼幺儿分明听不懂人语,但此刻不知为何,却明白了宋清思的意思,当即去蹭宋清思的手心,表示接受。
宋清思见此点头,随后道:“好,既如此,我便助你成妖。”
说罢,宋清思抬手结印,于狼幺儿眉心处一点,狼幺儿霎时间便觉灵台明光,骤然明白了很多事理。且四肢不再疲乏,似又复壮年,
可狼幺儿初初成妖,又未受日月精华之淬炼,虽得开灵智之机,却尚未脱离兽之迷困。
宋清思嬷嬷狼幺儿的头,随即叹道:“此劫为死劫,我竟不知可否帮恩父度过。狼幺儿,你我一同护着恩父,可好?”
此刻的狼幺儿,竟神奇地冲宋清思点了点头。
宋清思见此,便转身离去。而狼幺儿则寻着周梓的气味,朝山上找去。健步如飞,再无垂老之态。
见到狼幺儿寻来的周梓,惊喜得无以复加,他着实不知爱犬为何忽然又跑得动的,且还如当年那般灵光,只是心中高兴得不得了。一人一狗当天下午在山间追逐玩闹了许久。便是连周梓都觉得自己又年轻了不少。
当天夜里,狼幺儿受妖天性使然,于月下受其精华,开始修炼。只因这些年来,周梓以其名义所做功德庞大,狼幺儿只几月功夫,便修得变幻形体。
但好景不长,宋清思卦象应验。
一日,周梓家中忽然来了许多官府中人,说周梓行贿于官员,且强征百姓入田劳作,克扣工钱。
周梓当即大怒,辩白自己未曾行贿,也未曾克扣,自己反而使许多无业的百姓有业所依。
但官府哪里肯定周梓的辩白,当即便要抓着周梓离去。
狼幺儿奋力营救主人,却被周梓拦下。他心知狼幺儿若咬伤官府中人,此命休矣。便勒令家人带走狼幺儿,随后对家人道:“我平生行事,问心无愧,官府自会还我清白。”
说罢,周梓坦然跟着官府中人离去。
周梓被抓走的当天,整个周家村的人便聚在一起,商议该如何营救。这些人当中,自是有一身道袍的宋清思,狼幺儿就在他脚边蹲着。
周家村请来十里八乡有名的状师,开始为营救周梓而奔走。
可半月后,状师归来,却是一脸的颓败,脸上全是伤痕,在众人再三追问之下,他说出了令所有人绝望的话。